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佳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穴位
  • 4篇神经病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糖尿病周围
  • 4篇糖尿病周围神...
  • 4篇糖尿病周围神...
  • 4篇糖尿病周围神...
  • 4篇周围神经病
  • 4篇周围神经病变
  • 4篇病变
  • 3篇穴位注射
  • 2篇电针
  • 2篇形态学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痛经
  • 2篇针灸
  • 2篇针灸治疗
  • 2篇痛经
  • 2篇坐骨

机构

  • 7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鲁佳
  • 4篇董勤
  • 3篇曹雯萍
  • 3篇乔明
  • 3篇汪怡新
  • 3篇王欣君
  • 3篇杨丽
  • 3篇郭茗
  • 3篇项晓人
  • 3篇张静
  • 1篇方泰惠
  • 1篇孙永
  • 1篇徐斌
  • 1篇顾一煌
  • 1篇李忠汗
  • 1篇喻斌
  • 1篇朱毅
  • 1篇刘力维
  • 1篇黄仑

传媒

  • 2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电针与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比较电针与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保护作用的效应特点。方法 13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电针组取肾俞、足三里,穴位注射组取穴相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20 d、40 d、60 d后进行空腹血糖、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检测。结果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及良好的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的作用,其降糖效应以电针法为优(P<0.01),在提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以穴位注射法为佳(P<0.01),对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善作用两组基本一致(P>0.05)。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能提高DPN大鼠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治疗60天时穴位注射的提高幅度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具有抗本病神经损伤的作用,但对血糖、神经传导速度、NGF及其受体TrkA表达的影响存在效应差异。
董勤曹雯萍鲁佳杨丽乔明郭茗张静汪怡新孙永王欣君项晓人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电针穴位注射
神经生长因子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及针灸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及针灸干预作用。方法:基于近10年临床及实验研究文献,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与治疗两方面,探讨了神经生长因子(NGF)与本病的密切相关性,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的再生、修复具有重要作用。DPN病变时表现为NGF水平的明显下降。结果与结论:针灸对NGF的表达有一定促进作用,其改善本病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效应机制,可能与提高NGF含量,促进周围神经保护有关。
鲁佳董勤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生长因子
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36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二甲双胍组按0.04g/kg灌胃,穴位注射组取肾俞、足三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60天后动物处死取坐骨神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呈现日趋加重的神经细胞损伤,二甲双胍组和穴位注射治疗后,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而2个治疗组间比较,穴位注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法能有效改善DPN大鼠的病理损伤,促进周围神经病变的修复。
杨丽董勤曹雯萍鲁佳乔明郭茗张静汪怡新王欣君项晓人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穴位注射病理学
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36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二甲双胍组按0.04g/kg灌胃,穴位注射组取肾俞、足三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60天后动物处死取坐骨神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呈现日趋加重的神经细胞损伤,二甲双胍组和穴位注射组治疗后,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而2个治疗组间比较,穴位注射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法能有效改善DPN大鼠的病理损伤,促进周围神经病变的修复。
杨丽董勤曹雯萍鲁佳乔明郭茗张静汪怡新王欣君项晓人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穴位注射病理学
近10年原发性痛经针灸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4年
基于近10年临床及实验研究文献,探讨针灸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的研究现状。针灸的各种疗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中,具有起效快、止痛明显、副作用小、简便易于推广等特点,在远期疗效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鲁佳顾一煌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针灸
电针“后三里”穴位促进血中丹参酮ⅡA的吸收被引量:4
2010年
背景: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针药结合对心肌缺血的改善存在协同作用,但对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目的:观察电针"后三里"穴位结合不同浓度丹参预防心肌缺血的效应及丹参酮ⅡA在血液和心肌中的水平,探究针药结合协同作用的可能途径。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高剂量药物组,低、高剂量药物+针刺组。低、高剂量药物组分别用0.1和0.2mg/L的丹参煎剂灌胃。针刺组电针"后三里"穴位。观察大鼠灌胃丹参后心电图T波、心肌和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的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法观测丹参酮ⅡA在血清及心脏组织中的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电针结合不同浓度的丹参可以降低心电图T波及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水平,说明对心肌缺血所致的损伤有保护作用。相同时间内丹参酮ⅡA在低剂量药物+针刺组大鼠血清样品中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而在心脏组织匀浆样品与低剂量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电针在药物浓度较低时可以起到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血药浓度的提高,但并不增加靶器官上的药物浓度。由此可知,电针"后三里"穴位对丹参酮ⅡA吸收有促进作用,丹参煎剂配合电针刺激能显著提高丹参酮ⅡA在血中的药物浓度。
李忠汗黄仑刘力维鲁佳喻斌朱毅徐斌方泰惠
关键词:电针针药结合心肌缺血后三里
中药敷脐结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结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病例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女学生、及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或住院病人,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纳...
鲁佳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穴位敷贴温针灸寒湿凝滞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