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荧光定量PC...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病毒
  • 1篇电泳
  • 1篇性病
  • 1篇性传播
  • 1篇性传播疾病
  • 1篇血清型
  • 1篇源性疾病
  • 1篇沙门菌
  • 1篇食源
  • 1篇食源性
  • 1篇食源性疾病
  • 1篇皮肤

机构

  • 5篇贺州市疾病预...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5篇黄朝华
  • 2篇邹喆
  • 2篇饶贵平
  • 2篇叶淑君
  • 1篇黎振坚
  • 1篇杨新华
  • 1篇刘进文
  • 1篇林思宇
  • 1篇廖健
  • 1篇赵书银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应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6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HIV感染者53例皮肤黏膜疾病和性传播疾病的临床分布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贺州市53例HIV感染者皮肤黏膜疾病及性传播疾病的病种分布、临床表现以及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变化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3例HIV感染者在门诊就诊期间皮肤黏膜及性传播疾病的种类、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HIV感染者传播途径以性传播者占84.91%;皮肤黏膜损害复杂,以真菌、病毒感染等为主;疾病种类依次为性病、带状疱疹、湿疹、银屑病、泛发体癣等8种;有2种以上皮肤黏膜疾病者8例(15.09%);性传播疾病以早期梅毒为主13例(24.53%)。结论 HIV感染者皮肤黏膜损害以真菌、感染最多,性传播途径是HIV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泛发的皮肤黏膜病变和合并性病感染可作为诊断HIV感染的依据之一。
张建玲林胜智黄朝华叶淑君刘进文杨新华
关键词:HIV感染皮肤病性病
一起沙门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检测报告分析
2023年
目的 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所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利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分子溯源,以期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疑似病例肛拭子、厨师肛拭子、剩余食物、环境涂抹样本以及水样等28份样本进行菌株分离培养鉴定,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出的沙门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对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28份样本共分离出19株沙门菌。从9名疑似病例、1名厨师、4份环境涂抹样本以及1份剩余食物样本中检出15株斯坦利沙门菌(血清型为:1,4,5,12,27:d:1,2);2名疑似病例、1份环境涂抹样本以及1份剩余食物样本中检出罗森沙门菌(血清型为:6,7,14:f,g∶-)。PFGE结果显示,15株斯坦利沙门菌间和4株罗森沙门菌间均高度同源。药敏试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株斯坦利沙门菌和4株罗森沙门菌对药物敏感的相关性均为100.00%。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是参加丧宴的村民食用了受斯坦利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所致,斯坦利沙门菌是主要病原体,同时存在罗森沙门菌的复合感染。
黄亚雪陆宝梁良晨黎振坚林思宇黄朝华
关键词:沙门菌血清型食源性疾病
贺州市2010年-2015年禽流感环境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2010年-2015年贺州市禽流感病毒H5、H7、H9亚型流行趋势、病原学变化特点,探讨科学的防控措施,为预防和降低禽流感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活禽养殖场和市场环境标本899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禽流感病毒A型核酸阳性检出331例;6年期间阳性分别为0例、6例、27例、50例、99例、149例,总体上升。病原以H9亚型为主,共217例,占81.58%;H5亚型19例,占7.14%;H7亚型2例,占0.75%;H5和H9合并亚型28例,占10.53%;不分型65例。2011年流行时间集中在第四季度,2012年和2015年流行高峰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2013年和2014年流行高峰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采集的标本以清洗禽类污水检出率最高;市场阳性率高于养殖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05,P<0.01)。结论贺州市禽流感病毒检出呈上升趋势,病原仍以H9亚型低致病性为主,近年H5亚型所占比例激增,病原发生的型别、季节存在明显差异性,构成趋向复杂化。
黄朝华饶贵平邹喆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荧光定量PCR
贺州市2010年-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2010年-2014年贺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适宜的预防控制措施,为进一步预防和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广西贺州市2010年-2014年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1 738例门诊病例采集咽拭子、肛拭子和疱疹液等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诊断病例中,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检出1 200例,重症病例296例,死亡病例36例,病例中男性754例,发病率为62.83%,女性446例,发病率为37.17%,不同性别间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84,P〈0.01);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5月-7月,其中2013年以来,冬季1月、11月、12月也成为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病原检测以肠道病毒EV71病原为主,占45.42%,Cox A16感染占19.67%,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占34.92%。结论贺州市小儿手足口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手足口病发生的季节、年龄和性别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性,冬季也成为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发病构成趋向复杂化。
黄朝华饶贵平赵书银邹喆黄亚雪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荧光定量PCR
2014—2019年广西贺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通过分析2014—2019年贺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为制定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取2014—2019年报告现住址为贺州市的手足口病病例信息,根据贺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9年贺州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6 953例,年均发病率为381.96/10万,不同年份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933.98,P<0.001)。全年流行主要呈现双峰模式,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4—7月和9—11月;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共43 742例(占93.16%);男女性别比为1.44︰1;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实验室检测样本3 102份,阳性样本数2 280份,阳性率为73.50%;病原型别EV71型占20.61%,Cox A16型占24.21%,其他肠道病毒占55.18%。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以EV71型为主,但近3年其他肠道病毒的比例有增高趋势。结论贺州市手足口病流行具有明显的时间、人群、地区特征,应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同时密切关注手足口病病原谱的变化。
黎芝廖健黄朝华叶淑君钟秀婷曾梓黄燏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肠道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