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兆红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超临界
  • 3篇细胞支架
  • 2篇超临界CO
  • 2篇超临界流体
  • 1篇蛋白
  • 1篇电极
  • 1篇多传感器
  • 1篇多传感器融合
  • 1篇多孔支架
  • 1篇信息融合
  • 1篇血清
  • 1篇人免疫球蛋白
  • 1篇人血
  • 1篇人血清
  • 1篇三维多孔支架
  • 1篇生物材料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特异性免疫
  • 1篇特异性免疫反...

机构

  • 6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丁兆红
  • 4篇李志义
  • 3篇刘志军
  • 2篇张明虎
  • 2篇魏炜
  • 1篇刘学武
  • 1篇白赟
  • 1篇刘凤霞
  • 1篇赵常志
  • 1篇桂秋媛

传媒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化学传感器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第二届全国虚...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电位型无标记IgG免疫探针测人IgG被引量:1
2005年
以 Pt 为基体电极,用戊二醛交联法在 Pt 电极上固定兔抗人 IgG 抗体,制成 IgG 免疫探针。根据人免疫球蛋白(IgG)能与兔抗人 IgG 抗体发生定量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利用电化学方法,找到了测定人血清中 IgG的简单方法。人 IgG 的含量在0.2~1.2μg/L 之间,与兔抗人 IgG 免疫探针的电位变化值(△E)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E=23.0 c+9.733,相关系数 r=0.9986,检测下限小于0.2μg/L。用于正常人血清中 IgG 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5%~103%,结果满意。
丁兆红张明虎赵常志
关键词:人IGG人免疫球蛋白人血清特异性免疫反应PT电极
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的超临界流体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理想的细胞支架应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速度、良好的细胞亲和性、特定的三维多孔结构,而这些物理性能与其制备工艺密切相关。相对于其他传统制备方法,超临界流体制备技术更具优势。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利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细胞...
丁兆红刘学武李志义
关键词:生物材料细胞支架超临界流体
文献传递
超临界CO_2诱导相分离制备聚己内酯三维多孔支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三维多孔支架在组织工程中有重要用途,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超临界CO2诱导相分离工艺制备聚己内酯(PCL)三维多孔支架,研究其可行性及工艺条件对三维多孔支架孔结构及其尺寸的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改变初始浓度、CO2压力和温度等工艺参数制备出不同孔径的PCL三维多孔支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形貌,利用Image-Pro-Plus软件分析支架的平均孔径与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CO2诱导相分离工艺可以制备PCL三维多孔支架,支架的平均孔径在40~80μm之间,孔径分布较好;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和温度的减小,支架的孔径减小;压力对孔径的影响不大。通过对超临界CO2/丙酮/PCL三元体系的相平衡热力学计算,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解释。
丁兆红刘志军桂秋媛魏炜李志义
关键词:三维多孔支架聚己内酯
舰艇化学侦察系统中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研究
本文在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研究了此项技术在舰艇化学侦察领域中的应用,构建了多传感器融合式舰艇化学侦察系统模型。以神经网络识毒模型为例,提出了神经网络识毒模型在舰艇化学侦察系统中的应用思路,探讨了神经网...
张明虎丁兆红白赟
关键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文献传递
超临界CO2发泡法制备PMMA微孔材料的实验研究
为了解决传统超临界CO2降压发泡法制备PMMA多孔材料泡孔封闭连通性差、材料利用率低、耗时长且耗能大等问题,首次提出了运用一次注气连续升温多次卸压的超临界CO2降压发泡法制备PMMA多孔材料.主要研究了预设压力对多孔材料...
李志义丁兆红魏炜刘凤霞刘志军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孔结构
文献传递
新一代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细胞支架是构建组织工程器官或组织的重要基础。在短短几十年内,细胞支架的研究与开发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促进了细胞支架从第一、二代向第三代发展。本文概述了第三代细胞支架的主要特征;介绍了细胞支架制备技术的最新进展,特别介绍了用超临界反溶剂(SAS)工艺制备第三代细胞支架的特点、优势及技术关键;指出了开发第三代细胞支架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SAS工艺将天然、合成高分子材料与生物活性材料这三类材料进行复合,制备性能可调、综合性能优良的细胞支架;并提出了按此途径尚需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李志义丁兆红刘志军
关键词:细胞支架
超临界流体制备组织工程细胞支架工艺基础研究
细胞支架的制备工艺是组织工程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传统细胞支架的制备工艺虽然各有其优势,但存在着有机溶剂残留、制备周期长和孔隙率低等不足。近年来,将超临界流体(简称SCF)技术引入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的制备过程已引起研究者广泛关...
丁兆红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细胞支架相平衡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