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军
-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热分析技术在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在分析不同聚丙烯(PP)管材分子结构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了两不同类型PP管材的熔融行为,进而鉴定了它们的类型;另外,根据样品中各组分热分解行为的差异,设定了适当的温度程序和气氛,利用热重(TG)测定了热熔型氟碳涂料、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垫、玻纤增强聚酰胺隔热条中各主要组分的含量,为了解这些材料的使用性能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
- 丁建军梅一飞白永智
- 关键词:热分析聚丙烯管材氟碳涂料
- 丙烯酸氟烷基酯聚合物涂膜憎水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丙烯酸氟烷基酯聚合物涂膜具有优异的耐侯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憎水性。本文分析了合成丙烯酸氟烷基酯所需的各类单体及其各自在共聚物中所发挥的作用,描述了憎水表面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了侧链结构对聚合物涂膜憎水稳定性的影响。提出通过分子设计,选择恰当的氟烷基侧链、无氟烷基侧链以及间隔链,通过表面结晶或交联的方法来限制表面结构重组,从而提高其憎水稳定性。
- 丁建军梅一飞
- 关键词:侧链
- PVC热氧老化性能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本文集中研究了热氧老化下PVC分子结构的变化,包括分子主链脱去HCl,形成多烯序列;主链上发生氧化,生成羰基;分子间发生交联或断链反应,平均分子量变化。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变换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对老化后的PVC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了上述变化过程。
- 丁建军梅一飞
- 关键词:聚氯乙烯羰基分子量
- 丙烯酸氟烷基酯聚合物涂膜憎水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分析了合成丙烯酸氟烷基酯所需的各类单体及其各自在共聚物中所发挥的作用,描述了憎水表面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了侧链结构对聚合物涂膜憎水稳定性的影响。提出通过分子设计,选择恰当的氟烷基侧链、无氟烷基侧链以及间隔链,通过表面结晶或交联的方法来限制表面结构重组,从而提高其憎水稳定性。
- 丁建军梅一飞
- 关键词:侧链
- 离子色谱法测定混凝土外加剂中的氯离子被引量:3
- 2010年
- 本文探讨了离子色谱法测定混凝土外加剂中无机氯离子以及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实验中采用SEP-RP预处理柱,利用此富集柱可以有效的去除混凝土外加剂中的有机化合物,提高色谱柱效。
- 张瑞艳梅一飞丁建军
- 关键词:离子色谱法氯离子
- 实体面材化学组成测定方法被引量:1
- 2011年
- 简单介绍了实体面材的使用性能、生产工艺。通过分析不同种类的基体树脂和无机填料,具体比较了不同原材料对最终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有机溶剂萃取、红外光谱分析,鉴定了不同样品所使用的基体树脂的类型;在具体分析氢氧化铝受热脱水过程的基础上,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准确测定了该脱水过程的吸热量,进而测定了实体面材样品中氢氧化铝的含量;根据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定量生成二氧化碳,采用热重法(TGA)测定了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 丁建军梅一飞
-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不饱和聚酯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法
-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泥中的Cl^-
- 2011年
- 目前水泥中Cl-的检测方法较多,然而现存的方法存在诸多弊端。随着人们对Cl-危害程度的认识及环保意识的提高,对Cl-含量的测定精度及检测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讨了现存方法存在的缺点并提出一种新方法——离子色谱法。
- 张瑞艳丁建军梅一飞赵洁
- 关键词:离子色谱法水泥环保意识
- 室内空气净化涂料净化性能评价方法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被引量:12
- 2016年
- 将国内室内空气净化涂料按用途和材质分为内墙乳胶漆、硅藻泥涂料和木器涂料。分析了目前室内空气净化涂料的主要作用机理,并结合国内外空气净化涂料的净化性能评价标准现状,对国内现行标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针对现行方法的不足,提出建立可以区分彻底消除污染物及物理吸附污染物的测试方法、建立模拟室内居住环境的动态测试方法、建立适用于更多污染物的净化性能的评价方法以及建立模拟涂料长时间使用情况下对污染物净化性能的评价方法将是未来的趋势。
- 关红艳郭中宝丁建军梅一飞
- 关键词:空气净化涂料净化性能
- 老化PVC分子结构的表征被引量:5
- 2008年
- 叙述了PVC材料的应用以及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强调了再生利用之前进行分子结构表征及品质鉴定的必要性。结合PVC老化降解的微观机理,重点论述了分子结构表征的三个方面:共轭双键及羰基的含量、氯含量、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变化。所涉及到的表征方法主要有:FTIR、UV、XPS、GPC、DSC。
- 丁建军梅一飞
- 关键词:降解分子结构
- FEVE氟碳树脂及其涂料研究进展
- 本文分析了合成FEVE氟碳树脂所用的各类单体及其各自的功能,说明了共聚过程中的增长机理。重点阐述了不同介质中,共聚产物的分子结构差异以及产品的性能。最后详述了不同氟单体、醚、酯类单体所得到产物的序列结构、本体性能、表面性...
- 丁建军梅一飞
- 关键词:氟碳树脂分子结构表面性能涂料性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