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培新
- 作品数:26 被引量:161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对比剂对3 T氢质子MR波谱的影响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用高场MR仪研究对比剂是否会影响氢质子MR波谱(^1H—MRS)的结果。方法对22例颅内肿瘤患者分别于增强扫描前后行。H—MRS检查,比较扫描前后2次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的峰下面积及Cho/Cr、Cho/NAA比值。结果增强后Cho、Cr、NAA峰下面积分别为增强前的(86.7±27.3)%、(94.6±40.8)%、(113.8±74.5)%,NAA、Cr峰下面积增强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601、-1.640,P值均〉0.05),Cho峰下面积较增强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520,P值〈0.05)。Cho/Cr增强前为2.4±1.6、增强后为2.3±1.3,Cho/NAA增强前为2.5±1.8、增强后为2.1±1.5,增强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179、-1.408,P值均〉0.05)。结论对比剂不会影响^1H—MRS的结果分析。
- 张凯李传福刘影丛培新郑金勇冯德朝孟祥水
-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学造影剂
- 超高场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颈部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分析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M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0例临床拟诊颈部动脉病变的患者行3D CEMRA检查,部分病例同时行TOF MRA成像、PC MRA成像和DSA检查。将颈部动脉分段后分别统计上述方法所发现的病变数目并进行χ2检验。将所有行3D CEMRA的患者按照不同的对比剂注射速度分为三组,将各组所得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的对比剂注射速度对3D CEMRA成像效果的影响。结果:130例受检者中,18例未发现异常,占13.8%,112例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占86.2%。病变血管288段,其中粥样斑块形成者98段(占34.0%);动脉狭窄者75段(占26.0%);动脉闭塞者20段(占6.9%);动脉发育纤细者44段(占15.3%);动脉迂曲者46段(占16.0%);动脉发育变异者4段(占1.4%);动脉瘤1例(占0.3%)。93例3D CEMRA与TOF MRA比较,除颈外动脉以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81例3D CEMRA与PC比较,各段动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8例3D CEMRA与DSA比较对动脉病变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对比剂注射速度所得的图像进行对比,1 ml/s组与2 ml/s组之间及1 ml/s组与3 ml/s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 ml/s组和3 ml/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 CEMRA诊断颈部动脉病变较TOF MRA及PC MRA准确,基本能代替DSA。不同的对比剂注射速度对CEMRA的成像效果有影像,要获得良好的CEMRA图像,必须选择合适的注射速度。
- 徐亮冯德朝郑金勇丛培新孟祥水田家凯李传福马祥兴
-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对比剂
- 3.0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脑肿瘤在MR扩散张量成像(DTI)的特点以及DTI在脑肿瘤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60例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脑膜瘤17例,胶质瘤24例,神经鞘瘤7例,转移瘤12例)术前行3.0TMRDTI,重建成各向异性(FA)、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和三维纤维束成像,选择肿瘤实质为兴趣区(ROI),测量FA和ADC,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脑膜瘤FA最高,其次是神经鞘瘤,再次为胶质瘤,转移瘤最低。FA在脑膜瘤与胶质瘤和转移瘤、神经鞘瘤与胶质瘤和转移瘤、胶质瘤与转移瘤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与神经鞘瘤间的FA无统计学意义。神经鞘瘤的ADC值明显高于脑膜瘤、胶质瘤和转移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对脑肿瘤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影李传福张凯侯金文冯德朝郑金勇丛培新孟祥水
-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脑膜瘤转移瘤神经鞘瘤
- PWI与DTI在单侧脑动脉慢性闭塞性血管病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3T磁共振PWI及不同b值DTI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在单侧脑动脉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 魏华刚孟祥水丛培新
- 文献传递
- 颅内静脉窦磁共振2DPC与3DPC MRA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比较 2DPC、3DPCMRA不同扫描方位对颅内静脉窦的成像价值。方法 :通过对 2 0例志愿者 3种流速下2DPC、3DPCMRA信号强度的测量 ,选出最佳流速。为 30例健康志愿者另行 2DPC、3DPC轴、矢、冠三个平面的血管成像 ,评价 6个序列颅内静脉窦的显示情况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轴位 3DPC、2DPCMRA显示颅内静脉窦无明显差异 (P>0 .0 5 ) ,矢状、冠状位 3DPCMRA优于 2DPCMRA(P <0 .0 5 )。结论 :2DPCMRA及 3DPCMRA对较粗大的静脉窦均能清晰显示 ,但对于细小静脉窦的显示 3DPCMRA优于 2DPCMRA。
- 丛培新李传福韩兢孟祥水郑金勇魏华刚
- 关键词:静脉窦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 磁共振三维PC法脑静脉血流成像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流速编码脑静脉 (窦 )的显示情况 ,选出 3D/PC法脑静脉MRV的最佳流速编码。方法 :采用PHILIPSGYROSCAN NT 1 5T全身磁共振仪 ,对 5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 15、2 0、2 5cm/s 3种流速编码的 3D/PC法脑静脉 (窦 )MRV ,分析比较不同流速编码下各脑静脉 (窦 )的显示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流速编码对较粗大的静脉 (窦 )显示率无明显影响 ,3种流速编码下显示率均达 10 0 %。较细小、变异大的静脉 (窦 )在不同的流速编码下 ,其显示率明显不同 ,其中以 15cm/s显示最好 ,平均检出率为 71% ,明显高于 2 0cm/s(6 2 % )和 2 5cm/s(48% ) (F =2 7.72 5,P <0 0 0 0 5)。结论 :15cm/s是 3D/PC法脑静脉MRV的最佳流速编码 ,能很好地显示各脑静脉 (窦 ) ,尤其是细小静脉 (窦 ) 。
- 孟祥水李传福丛培新郑金勇柴相君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血流成像
-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门脉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 ,CEMRA)在门脉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对 2 0例患者行CEMRA检查 ,其中肝癌 6例 ,肝硬化门脉高压 6例 ,门脉血栓形成 3例 ,肝脏局灶性结节 1例 ,无肝脏疾患者 4例。用团注实验剂量法测定门脉峰值通过时间 ,确定扫描时间 ,Gd DTPA用量为 30ml,所有图像均用MIP法重建后观察门脉系统是否闭塞、狭窄及有无侧枝循环。结果 :门脉峰值通过时间为 30~ 4 0s ,CE MRA对门脉系统各种病变显示清楚。结论
- 毕永民陶慕圣丛培新孟祥水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门静脉
-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诊断被引量:40
- 2006年
- 刘影李传福张杨孟祥水侯金文张凯郑金勇丛培新
- 关键词:MRI诊断垂体柄综合征阻断下丘脑垂体垂体后叶症候群
- 脊柱骨旁骨肉瘤的MRI表现
- 2007年
- 骨旁骨肉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肉瘤,主要发生在股骨远端的骨皮质旁,属于低度恶性骨肉瘤,临床病程发展缓慢,预后较好,而发生于脊柱旁者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脊柱骨旁骨肉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脊柱骨旁骨肉瘤的认识。
- 康笑水曾庆师李连欣李传福丛培新徐洁
- 关键词:骨旁骨肉瘤MRI表现脊柱恶性骨肉瘤病程发展皮质旁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轻型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价值
- 目的:采用双梯度3.0T超导磁共振仪,对健康志愿者和颈髓轻度受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髓DTI对照研究,旨在探讨DTI技术对轻型颈椎病所致脊髓微结构改变的诊断价值。
- 魏华刚丛培新孟祥水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