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树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骨折
  • 5篇股骨
  • 4篇髋部
  • 4篇老年
  • 4篇股骨粗隆
  • 4篇粗隆
  • 3篇代谢
  • 3篇老年髋部
  • 3篇股骨粗隆间
  • 3篇股骨粗隆间骨...
  • 3篇粗隆间
  • 3篇粗隆间骨折
  • 2篇代谢通路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质谱
  • 2篇色谱
  • 2篇手术
  • 2篇数据过滤
  • 2篇数据综合

机构

  • 13篇天津医院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于树军
  • 8篇王敬博
  • 6篇王裕民
  • 6篇臧加成
  • 6篇李辰
  • 4篇张银光
  • 2篇王雪
  • 2篇李欣
  • 2篇李晓辉
  • 2篇杨爽
  • 2篇杨阳
  • 1篇毕学青
  • 1篇李志锐
  • 1篇郭学峰
  • 1篇杨赛
  • 1篇马信龙
  • 1篇贾健
  • 1篇张文海
  • 1篇张浩
  • 1篇崔爽爽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骨质疏松数据监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骨质疏松数据综合监测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骨质疏松数据监测方法,包括: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获取实时骨质疏松数据进行数据过滤处理得到实时骨质疏松综合数据集;根据所述实时骨质疏松综...
李辰杨爽张银光李晓辉张彤王雪于树军臧加成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评价第3代Gamma钉(GN)、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PFLP)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过程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月期间51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行GN(157例)、PFLP(106例)及DHS(253例)手术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随访时间1.2~8年,平均3.2年,男198例,女318例,年龄61~93岁,平均(76.32±5.27)岁。骨折采用Evans分型。对全部病例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功能康复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GN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优于PFLP组和DHS组(P<0.05),PFLP组术中出血量少于GN组和DHS组(P<0.05),而DHS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功能评分方面明显好于GN组和PFLP组(P<0.05),在住院天数方面3组无明显差异(P>0.05),DHS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好于PFLP组(P<0.05),二者在切口长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GN、PFLP和DHS有各自的优点和适应证。GN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Ⅳ型和Ⅴ型的骨折在治疗上更有价值;PFLP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效果明显;DHS对于EvansⅠ、Ⅱ、Ⅲ型的骨折最合适。
王裕民李欣郭学峰赵德胜于树军
关键词:动力髋螺钉
骨化三醇对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化三醇对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体内相关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筛选自2017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在天津医院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共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各100例。1组患者口服骨化三醇0.25μg/d;2组患者口服骨化三醇0.5μg/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患者血磷、血钙、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及股骨颈、髋部骨密度(BMD)。结果:(1)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股骨颈及髋部骨密度维持原有水平,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之间股骨颈和髋部骨密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分别为0.939、0.236)。(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钙、血磷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比较,治疗后血钙、血磷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3)1组患者治疗后BALP(12.27±0.68 vs 11.64±0.78,P<0.05)和PTH(70.68±16.35 vs 60.63±11.83,P<0.01)显著降低。2组患者治疗后BALP(12.31±0.53 vs 11.28±0.71,P<0.01)和PTH(71.55±14.37 vs 57.38±9.93,P<0.01)显著降低,较治疗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25(OH)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1组:9.39±1.03 vs 14.62±1.46,P<0.05;2组:9.31±0.97 vs 15.93±1.27,P<0.01)。(4)治疗6个月后,2组BALP较1组明显降低(11.28±0.71 vs 11.64±0.78,P<0.05),PTH水平较1组亦明显降低(57.38±9.93 vs 60.63±11.83,P<0.05)。和1组比较,2组25(OH)D明显增高(15.93±1.27 vs 14.62±1.46),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1组和2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血清中β-CTx水平明显降低,P1NP明显升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治疗前后β-CTx、P1NP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骨化三醇可对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
于树军于树军王敬博杨阳王裕民
关键词:骨化三醇骨密度骨代谢指标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凝血指标的改变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凝血指标的改变,为临床渗断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75例,平均年龄70.12±2.51岁,下肢深静脉稳中有降栓形成的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7例为对照组。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指标-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元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原蛋白)等。结果观察组APTT、PT、Fib等凝觑指标参数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T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其凝血指标(APTT、PT、Fib)显著增高,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判定是否可能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客观参考指标,作为临床应用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指标。
于树军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指标
近端骨折向前侧移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近端骨折向前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点,手术治疗方法,术前、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及治疗效果方法 统计此类骨折AO分型;记录手术操作过程;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和术后血红蛋白(Hb)数值;术前输血量、手术显性出血量、术...
王敬博于树军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贫血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骨质疏松数据监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骨质疏松数据综合监测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骨质疏松数据监测方法,包括: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获取实时骨质疏松数据进行数据过滤处理得到实时骨质疏松综合数据集;根据所述实时骨质疏松综...
李辰杨爽张银光李晓辉张彤王雪于树军臧加成
老年髋部骨折延迟手术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延迟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天津市天津医院髋关节科住院并进行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入院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入院后48 h内接受手术治疗)213例;延迟手术组(入院后超过48 h接受手术治疗)566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血液检测指标、胸片、尿常规、下肢静脉血栓情况、基础合并症、精神状态、手术方式、合并用药等影响手术的潜在因素。结果早期手术组213例,男81例,女132例;年龄(69.9±10.2)岁(范围60~74岁);股骨颈骨折95例,股骨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118例;ASAⅠ~Ⅱ级128例,Ⅲ~Ⅴ级85例;心功能异常26例,正常187例;肝功能异常23例,正常190例;肾功能异常35例,正常178例;呼吸系统异常104例,正常109例;电解质紊乱110例,正常103例;尿酮体阳性96例,阴性117例;有下肢静脉血栓86例,无下肢静脉血栓127例;存在精神障碍32例,不存在精神障碍181例;手术方式选择内固定10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111例;有合并用药48例,无合并用药165例。延迟手术组566例,男262例,女304例;年龄(71.7±15.6)岁(范围58~91岁);股骨颈骨折224例,股骨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342例;ASAⅠ~Ⅱ级169例,Ⅲ~Ⅴ级397例;心功能异常169例,正常397例;肝功能异常52例,正常514例;肾功能异常90例,正常476例;呼吸系统异常368例,正常198例;电解质紊乱203例,正常363例;尿酮体阳性261例,阴性305例;有下肢静脉血栓197例,无下肢静脉血栓369例;存在精神障碍141例,不存在精神障碍425例;手术方式选择内固定22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340例;有合并用药311例,无合并用药255例。早期手术组与延迟手术组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肝功能、肾功能、尿酮体、下肢静脉血栓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A
杨阳马信龙崔爽爽李欣于树军王敬博
关键词:老年人骨折
利用Mimics软件对胫骨平台骨折骨缺失量估测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使用数字医学三维重建探索评估胫骨平台骨折骨缺失量的新方法,并评估此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9~2015年2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24~64岁;左侧14例,右侧7例。按Schatzker分型:II型10例,III型1例,IV型3例,V型2例,VI型5例。运用MIMICS软件对患、健侧胫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进行镜像、匹配、截骨、匹配度检测,计算健、患侧骨折块的体积差,即骨缺失量。将计算出的骨缺失量与术中实际植骨量进行比较,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1例患者骨折后丢失骨量体积平均[5.60±1.78(1.06~6.88)]cm^3。丢失体积占胫骨平台体积的比例为3.54%±2.09%(0.85%~8.23%)。体积差与术中植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此方法对胫骨平台骨折骨缺失量进行估测,准确、简便易行,减少了手术时间。
于树军李辰王敬博臧家成王裕民
关键词:MIMICS软件胫骨平台骨折
近侧骨折段向前成角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经验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近侧骨折段向前成角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3月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40例近侧骨折段向前成角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11例,女29例;年龄56~87岁,平均75.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例,摔伤39例。体质量指数18.9~33.8 kg/m2,平均24.3 kg/m2。受伤至入院时间2~360 h。骨折按照AO-OTA分型:A1.2型7例,A1.3型1例,A2.1型6例,A2.2型9例,A2.3型12例,A3.2型2例,A3.3型3例。记录患者入院时、术前以及术后最低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值,住院期间输血量和手术显性出血量。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估患者伤前及术后12周生活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入院时及术后2 d疼痛程度。根据术后X线片及临床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周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侧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入院时Hb为(114.33±14.93)g/L,术前最低Hb为(99.10±16.4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4,P=0.000)。11例术前输血(520.00±269.98)m L。手术显性出血量(373.08±154.68)m L,术中输血量为(569.23±207.94)m L。术后患者最低Hb为(105.41±13.36)g/L,8例患者术后再次输血(500.00±185.16)m L。术后3 d按照改良Baumgaertner法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优16例,良18例,差6例。4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周,平均12.8周。术后切口无感染发生。术后2 d VAS评分为(3.2±0.5)分,较入院时的(8.2±0.5)分显著改善(t=37.500,P=0.000)。术后12周骨折均愈合;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2.5±6.9)分;SF-36量表评分为(51.4±11.5)分,较伤前(54.9±11.5)分显著降低(t=18.901,P=0.000)。术后4例出现谵妄,8例感染肺炎,5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出现静脉血栓形成,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结论近侧骨折段向前成角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难复位、不稳定型骨折,术中需要通过辅助器械达到骨折良好复位,解剖对位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首要条件
王敬博于树军李辰臧加成王裕民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
短与长髓内钉治疗不稳定粗隆下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对长、短型髓内钉治疗Seinsheimer V型不稳定骨折进行有限元分析,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证据。[方法]三维重建Sawbones股骨模型,制备包含四部分骨折块且有20 mm范围内侧缺损的粗隆下骨折模型。制作长、短髓内钉模型。将模型进行匹配、网格划分、赋值属性等有限元分析前处理。装配、定义接触面、边界条件、载荷设置,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随着外力增加长钉以及短钉治疗下各组参考指标均呈线性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 000 N载荷下,短钉组近端骨块最小位移显著小于长钉组[(16.397±0.044) mm vs(17.210±0.044)mm,P<0.001],短钉组近端骨块最大位移也显著小于长钉组[(28.578±0.020) mm vs(31.171±0.013) mm,P<0.001。此外,短钉组近端骨折线缝隙显著小于长钉组[(1.396±0.074) mm vs(1.798±0.052) mm,P<0.001],短钉组外侧骨折线缝隙显著小于长钉组[(0.525±0.012) mm vs(0.755±0.017) mm,P<0.001]。[结论]短髓内钉较长髓内钉有更佳的控制骨折块移动和对骨折块的把持力,应做为股骨粗隆下骨折内固定的首选。
李辰李建涛周坚锋张浩苏秀云李志锐王敬博于树军王裕民
关键词:股骨粗隆下骨折有限元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