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大海

作品数:129 被引量:443H指数:14
供职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33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6篇电子电信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理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1篇雷达
  • 53篇合成孔径
  • 48篇孔径雷达
  • 48篇合成孔径雷达
  • 47篇极化
  • 24篇SAR
  • 20篇散射
  • 14篇信号
  • 10篇极化SAR
  • 10篇仿真
  • 10篇成像
  • 9篇电磁
  • 9篇动目标
  • 9篇全极化
  • 8篇散射矩阵
  • 8篇回波
  • 8篇假目标
  • 7篇调频
  • 7篇散射中心
  • 7篇转发干扰

机构

  • 112篇国防科学技术...
  • 19篇国防科技大学
  • 2篇北京跟踪与通...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湖南理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电...
  • 1篇电子信息系统...

作者

  • 129篇代大海
  • 91篇王雪松
  • 37篇肖顺平
  • 37篇李永祯
  • 36篇邢世其
  • 24篇庞礴
  • 17篇冯德军
  • 16篇吴晓芳
  • 16篇常宇亮
  • 14篇陈思伟
  • 13篇饶彬
  • 13篇王伟
  • 9篇刘永才
  • 9篇潘小义
  • 9篇王涛
  • 8篇傅其祥
  • 8篇卢焕章
  • 8篇顾赵宇
  • 7篇刘阳
  • 7篇张静克

传媒

  • 11篇信号处理
  • 10篇系统工程与电...
  • 7篇电子与信息学...
  • 7篇雷达科学与技...
  • 6篇无线电工程
  • 6篇电波科学学报
  • 6篇现代雷达
  • 5篇电子学报
  • 4篇雷达学报(中...
  • 3篇现代防御技术
  • 3篇航天电子对抗
  • 2篇宇航学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航空学报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应用科学学报

年份

  • 7篇2023
  • 1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1篇2010
  • 9篇2009
  • 13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AR对地面车辆目标探测能力仿真系统研究
2008年
为了更有效评估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对地面目标的检测、识别性能,分析、衡量地面目标生存能力,根据SAR对地面目标探测的基本原理,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并开发了机载/星载SAR对地面车辆目标探测能力仿真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多种杂波背景下车辆目标原始回波的模拟,实现了多种算法的目标成像、双参数CFAR检测以及目标识别处理,进而实现对场坪/公路上固定或慢速运动车辆目标的检测及识别概率计算,由此进行车辆目标生存能力的评估。给出了仿真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各模块的功能原理,并用仿真实例进行验证。
吴晓芳代大海刘进徐牧王雪松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仿真系统功能模块
脉冲雷达微弱目标的IPPS检测被引量:1
2005年
针对单频/窄带脉冲体制雷达系统,研究了微弱目标的检测问题。首先给出了目标信号和接收机噪声的瞬态“极化”投影序列(IPPS)表征方法,导出了接收机噪声的IPPS到期望点广义距离的统计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在相邻脉冲之间的相关性及接收机噪声在相邻脉冲之间随机的特性,借鉴极化积累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微弱目标的IPPS检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比常规脉冲匹配检测性能提高了近10dB左右,极大地改善了脉冲体制雷达的探测性能。
李永祯王雪松代大海
关键词:脉冲雷达微弱信号
基于旋转域极化相干特征的建筑物倒损率估计方法
本发明属于全极化SAR成像遥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旋转域极化相干特征的全极化SAR建筑物倒损率估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极化散射矩阵绕全极化雷达视线作旋转处理;第二步,计算旋转域中的极化相干特征序列;第三...
陈思伟李永祯王雪松陶臣嵩代大海
文献传递
频率步进雷达目标运动参数估计的新方法被引量:1
2009年
基于频率步进脉冲串的脉内、脉间及帧间相关性提出了三种运动参数估计的新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从不同角度巧妙地利用回波本身的相关性,得到与速度相关的相位或距离信息,并通过一定的分析处理提取出径向速度。设计进行了车辆运动目标的毫米波频率步进雷达外场试验,着重选择第三种方法阐述了处理流程,结合仿真实验和实测数据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精确性。该方法物理意义清晰,工程适用性强,估计精度高,可在无外界辅助的情况下精确估计多种情况的运动参数,为后续的运动补偿处理、高分辨距离像获取提供了有力支撑。
吴晓芳代大海王雪松卢焕章
关键词:频率步进雷达运动参数估计
均匀背景下的TM极化快速互相关对比源电磁反演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均匀背景下的TM极化快速互相关对比源电磁反演方法,包括:在均匀背景下,基于TM极化快速互相关对比源电磁反演方法,构建包括第一类多线性方程组和第二类多线性方程组的反演求解模型;通过对对比源矩阵和刚度矩阵进行计...
孙士龙代大海王淼王雪松吴曼青金光虎刘涛庞礴邢世其粟毅
对SAR干扰效果的评估方法被引量:7
2010年
干扰效果是衡量干扰模式有效性以及雷达干扰设备性能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指标。干扰效果评估对电子对抗设备的研制、试验乃至实战都十分重要。首先将现有评估方法划分为主观评估方法和客观评估方法两类,其中后者主要包括基于SAR图像质量指标的评估方法、基于目标检测概率的评估方法及基于信息熵的评估方法;其次简单介绍了主客观评估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最后提出了一种组合与优选的评估方法。经过一系列的仿真验证,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单一评估方法的局限性,而且还兼顾了主客观联合评估的优势,极大地丰富了SAR干扰评估的手段。
韩国强吴晓芳代大海邢世其王雪松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
电磁波极化变换的数学原理及其性质被引量:8
2008年
首次从极化域变换的角度,给出了极化变换的严格定义,阐述了极化变换的数学原理,分析了极化变换的数学性质和物理意义.着重针对酉矩阵型和对角矩阵型极化变换,详细分析了极化变换的增益特性及其对极化状态距离的展缩特性;提出了级联极化变换的概念,并指出了一般极化变换都可以等效为上述两类典型变换的级联:通过酉矩阵型极化变换实现极化状态在极化域上的位置搬移,通过对角矩阵型极化变换实现极化状态分布疏密的展缩.结果对于极化滤波、检测、增强、抗干扰、鉴别/识别等后续极化信息处理均有指导意义.
代大海王雪松肖顺平李永祯
关键词:电磁波极化极化变换增益
基于双干扰机协同的SAR-GMTI可控压制干扰生成方法
2022年
现有对抗合成孔径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指示(SAR-GMTI)系统的压制干扰多采用单干扰机非相干干扰方法生成,成像后干扰会扩散至整个距离向或者方位向,导致生成的压制区域不可控,且经相位中心天线(DPCA)技术处理后存在部分对消。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干扰机协同的SAR-GMTI可控压制干扰生成方法。该方法使用运动调制和余弦相位调制控制方位向干扰位置和压制范围,使用移频调制和噪声卷积调制控制距离向干扰位置和压制范围,使用双干扰机协同解决干扰被部分对消的问题。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干扰方法生成的干扰条带能够对抗SAR-GMTI的对消,保护运动目标;同时,因生成的干扰区域精确可控,干扰效率更高,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
纪朋徽邢世其代大海冯德军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指示
SAR稀疏成像模型参数自适应选择被引量:1
2017年
合成孔径雷达(SAR)稀疏成像模型中的参数选择对于SAR稀疏成像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也是当前SAR稀疏成像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已有参数选择方法普遍存在适用于个别模型或者运算量大的缺点。基于最大后验概率估计和贝叶斯推理,提出了一种无需额外先验信息的自适应参数选择方法,所有需要的参数都可从已知的数据中获取。通过推导得到模型参数与信号、噪声方差的关系,避免了对数据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处理,因此极大地减小了计算量。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处理表明,本文方法在实现了较为精确的参数优化选择的前提下,其计算量远低于贝叶斯信息论准则、L-曲线等已有参数选择方法。
孙豆邢世其李永祯代大海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参数选择贝叶斯推理
一种基于精细极化目标分解的舰船箔条云识别方法被引量:3
2021年
用于干扰舰船目标的箔条云通常具有与舰船目标相近的尺寸和雷达散射截面积,这使得舰船与箔条云的识别成为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精细极化目标分解的识别方法。为了能够有效地识别舰船目标与箔条云,该文首先结合3种精细化散射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细散射模型的七成分分解方法。通过这种分解方法可以有效地刻画舰船目标的散射特性。为了将舰船与箔条云的极化特性进行有效的对比和区分,该文根据分解得到的散射成分贡献构造了一个稳健的散射贡献差特征。最后,通过将构造的散射贡献差与极化散射角结合,构造了新的特征矢量并利用支持向量机实现了最终的识别。实验利用仿真和实测的极化雷达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现有的其他方法,并能够达到最高98%的正确识别率。
全斯农范晖代大海王威肖顺平王雪松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