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业勤

作品数:70 被引量:591H指数:1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6篇肿瘤
  • 43篇肝癌
  • 39篇肝肿瘤
  • 27篇切除
  • 18篇外科
  • 17篇手术
  • 17篇肝切除
  • 14篇切除术
  • 11篇原发性
  • 10篇原发性肝癌
  • 10篇外科手术
  • 9篇肝切除术
  • 7篇栓塞
  • 7篇细胞
  • 7篇细胞癌
  • 7篇疗法
  • 7篇肝细胞
  • 7篇肝细胞癌
  • 7篇肝脏
  • 6篇预后

机构

  • 63篇上海医科大学...
  • 8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市肿瘤研...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常熟市红十字...

作者

  • 69篇余业勤
  • 42篇汤钊猷
  • 35篇周信达
  • 30篇马曾辰
  • 29篇陆继珍
  • 14篇吴志全
  • 14篇杨秉辉
  • 13篇林芷英
  • 13篇樊嘉
  • 13篇刘康达
  • 11篇张博恒
  • 6篇郑亚新
  • 6篇周俭
  • 5篇叶胜龙
  • 4篇周康荣
  • 4篇邱双健
  • 4篇钦伦秀
  • 4篇徐东波
  • 4篇叶颖江
  • 3篇颜志平

传媒

  • 7篇中华外科杂志
  • 7篇中国实用外科...
  • 5篇肿瘤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实用肿瘤杂志
  • 3篇上海医学
  • 3篇实用外科杂志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癌症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9篇1997
  • 14篇1996
  • 9篇1995
  • 6篇1994
  • 7篇1993
  • 1篇1992
  • 6篇1991
  • 1篇1990
  • 3篇1989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原位辅助性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被引量:2
1998年
为了评价大鼠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APOLT)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支持作用。切除75%的肝脏并阻断残余肝脏的血供50分钟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组受体肝脏切除75%并将30%的供肝植于原位,然后阻断残余的右上叶和右下叶之血供50分钟。结果显示,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5天生存率仅33%,而接受APOLT者5天生存率和移植肝存活率分别为80%和73%,术后第5天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可见,大肝切除和余肝缺血诱导的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
骆明德余业勤汤钊猷
关键词:肝移植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
牛磺酸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为观察牛磺酸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建立SD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分成5组,分别于缺血前经外周静脉、门静脉注入个碳酸及再灌注前经门静脉注入牛磺酸,及假手术组对照组。结果表明,缺血前给牛磷酸组具有抑制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内酶的漏出,降低肝组织内丙二醇(MDA)含量,提高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Na+,K+-ATP酶及Ca2+-ATP酶活力,抑制细胞及线粒体内Ca2+的蓄积,再灌注后2/小时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牛磺酸具有较强的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肝细胞功能的作用。
樊嘉余业勤吴志全陆继珍刘康达
关键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牛磺酸
我国肝癌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5
1991年
一、历史的进程我国肝癌外科,自50年代建立肝脏外科解剖学基础始,已经过了近40年的历程。50、60年代,开展以规则性肝切除为主要术式的外科治疗,是征服肝癌(癌中之王)的第一进步。由于当时诊断手段落后。
余业勤郑亚新
关键词:肝肿瘤手术
亲肝癌抗体的临床规律和双功能与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
1997年
不能切除肝癌过去罕见有获得根治者。近年肝癌的缩小后切除为不能切除肝癌提供了根治的希望,但关键是如何使肝癌缩小。实践表明,亲肿瘤抗体导向治疗是一种能大量杀伤肿瘤的方法,国际上仍在不断深入。但由于肿瘤与机体内的复杂环境等因素,其单一应用难以完全消灭肿瘤,而导向综合治疗则是一个方向。“七五”攻关已证实亲肝癌抗体导向综合治疗有助部分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其远期疗效使人鼓舞,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本成果总结了1991~1995年间有关亲肝癌抗体的临床规律和双功能与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
汤钊猷刘康达陆继珍范桢曾昭冲汤文英柴晓杰夏晓玲李君魏超武彪廖勇侯镇周铬钦伦秀林芷英马曾辰周信达余业勤叶胜龙杨秉辉陈可靖谢弘姚金
关键词:人肝癌基因工程抗体双功能抗体嵌合抗体肿瘤抗体抗体导向
全尾叶切除治疗肝尾状叶肿瘤被引量:10
1999年
目的探讨肝尾叶肿瘤的全尾叶切除技巧及其疗效。方法16例肝尾叶肿瘤病人,其中肝细胞癌11例,胆管癌1例,直肠癌术后肝尾状叶转移1例,巨大良性肿瘤3例。均行全尾叶或全尾叶+左外叶或左半肝或左三叶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227±52)分钟,术中平均失血(592±940)ml,输血(1517±641)ml。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1例肝细胞癌病人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6%、55.6%及40%,1例胆管癌病人术后4月死亡,1例肝尾叶转移癌病人术后4年仍存活,3例良性肿瘤病人均健在。结论虽然肝尾叶手术难度高、风险大,但尾叶切除仍应作为治疗肝尾叶肿瘤的首选方法。
樊嘉吴志全汤钊猷余业勤马曾辰周信达周俭邱双健
关键词:肝切除肝肿瘤
超分割放疗与化疗交替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1989年
迄今,手术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最好的手段。但现实中为数众多的却是不能切除的肝癌。因此,研究不能切除的肝癌如何转化为能切除的肝癌,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近年,随着放射物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出现了若干不同于以往经典放疗的新方法:如超分割。
陆继珍李炳鑫刘康达余业勤汤钊猷
关键词:放疗化疗肝癌超分割
212例生存五年以上的肝癌病例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对212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后生存5年以上病例进行了分析。其中Ⅰ期97例、Ⅱ期115例,瘤体≤5cmll5例。其中114例系小肝癌,70例为非小肝癌,16例系二期切除,12例系切除以外的姑息性外科手术。再手术44例,其中亚临床复发38例、肺转移6例。至1994年12月,随访期61~397个月(平均109个月),生存10年以上57例,15年以上24例,20年以上5例,最长1例无瘤生存已33年。此外对提高肝癌切除后远期疗效进行了讨论。
周信达钊猷余业勤杨秉辉林芷英陆继珍马曾辰张博恒
关键词:肝肿瘤外科手术存活率
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细胞核DNA倍性与转移的关系被引量:5
1996年
作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Flowcytometry,FCM)测定了手术切除的54例肝细胞癌,53例相应癌旁肝组织及9例门静脉癌栓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细胞核DNA倍体模式。探讨了癌细胞核DNA倍性分布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癌旁肝细胞核DNA倍性与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二倍体肿瘤主要分布于TNM分期Ⅰ、Ⅱ期及分化较好的Edmondson分级Ⅰ、Ⅱ级肿瘤。57%的异倍体肿瘤血清AFP值大于400μg/L,高于二倍体肿瘤(22.2%,P<0.05)。伴门静脉癌栓形成、淋巴结转移、肝内转移的肝癌癌旁细胞核异倍体率明显增高。7例原发癌与其转移癌同为异倍体,2例转移癌的DNA指数不同于其原发癌。结果揭示,同时测定癌及癌旁肝细胞核DNA倍体模式有助于预测肝细胞癌的进展和转移。
叶颖江韩炳生余业勤陆继珍樊嘉
关键词:肝细胞癌流式细胞仪癌栓肝细胞核DNA
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诊断意义被引量:1
1995年
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诊断意义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200032)周俭,余业勤,陆继珍原发性肝癌在世界范围内居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七位,居女性第九位。在我国,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第三位,居女性第四位。我国每年新发现原发性肝癌病人近...
周俭余业勤陆继珍
关键词:继发性超声波诊断肿瘤标记物NMR
肝细胞癌变过程中p53的突变和甲胎蛋白的表达被引量:9
1994年
对4例正常人肝、5例肝硬变、5例肝腺瘤样增生(AH)、16例肝细胞癌(HCC)(Edmondson分级I、II、III级各4、6、6例)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mP53)和甲胎蛋白(AFP)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正常人肝mP53、AFP均阴性。5例肝硬变组织中,4例同时显示mP53和AFP阳性,1例显示二者皆阴性。5例AH中,4例为mP53、AFP阳性,1例为二者阴性。在16例HCC中,4例1级者,2例显示mP53、AFP均阳性,2例为二者均阴性;6例II级者,4例mP53和AFP均阳性,2例二者均阴性;6例III级者,1例mP53阳性AFP阴性,2例mP53阴性AFP阳性,3例二者均阴性。结果提示:p53的突变可能发生在肝细胞癌变过程的早期,与癌变过程的启动有关;其作用可能与AFP的重新激活有关。
邹合强汤钊猷叶胜龙余业勤马曾辰周信达刘康达鲍卫华
关键词:P53甲胎蛋白肝细胞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