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夏薇
-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 K3抑菌剂浸根时间对烟草青枯病防效的影响
- 为验证K3抑菌剂在田间的控病能力,2011年在三明烟草病圃上进行了K3抑菌剂不同浸根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浸根0h(即不浸根对照)、1h、6h、12h四个浸根处理时间段,以浸根1h对烟草青枯病防效为最好;K3抑菌剂对田间...
- 李艳林刘义新余夏薇周本国江忠明张瀛杨可辉林水良刘臻真赵志峰
- 海洋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及其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贡献
- 挥发性有机物(VOC)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质,并在臭氧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可以间接的影响气候变化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城市里 VOC 的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及工业活动排放,生物源的挥发性有机物...
- 余夏薇孙晨康辉谢周清
- 新型抑菌剂K系对烟草青枯菌的抑制作用研究(Ⅰ)被引量:4
- 2012年
- 为选择合适的抑菌剂和适宜的浓度来防治不同地区的烟草青枯病,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了新型抑菌剂K系(K1、K2、K3)对我国46个不同地区烟草青枯菌的抑制率,同时比较了K系抑菌剂与农用链霉素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100 mg/L K1对印江等27个县市,100 mg/L K2对遵义县等30个县市,50 mg/L K3对莒县等25个县市,254.5 mg/L农用链霉素对保山等28个县市青枯菌的抑制率达100%。2)50 mg/L K1对金沙等15个县市,50 mg/L K2对仁怀等21个县市,50 mg/L K3对江口等23个县市的青枯菌抑制率显著高于同浓度农用链霉素;100 mg/L K1对洋溪乡等,100 mg/L K2对江口等青枯菌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同浓度农用链霉素。
- 赵志峰杨梅林罗正友周本国刘臻真余夏薇李艳林刘义新
- 关键词:抑菌剂青枯菌
- 新型抑菌剂K3对青枯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进一步验证K3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平板抑菌法检测了K3和农用链霉素对2011年采集的24个青枯菌样本的抑菌效果。[结果]6.0 mg/L K3对福建泰宁、三明烟草试验站、清流、尤溪、明溪、将乐、建宁,广东湖口、马市,安徽寒亭、万全、黄渡、临泉,湖南岚角、夏层,陕西乾县,江西石城,贵州余庆(1)18个县区青枯菌的抑制率为100%。8.0 mg/L农用链霉素对福建泰宁、三明烟草试验站、尤溪、明溪、将乐、建宁,广东湖口、马市,安徽寒亭、万全、黄渡、临泉,湖南岚角、夏层,陕西乾县,贵州余庆(1)16个县区青枯菌的抑制率为100%。1.0 mg/L K3对福建清流、广东马市、湖南岚角、安徽青阳、江西石城、贵州余庆(1)青枯菌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同等浓度的农用链霉素;2.0 mg/L K3对福建将乐、安徽临泉青枯菌的抑制率高于同等浓度的农用链霉素。[结论]为有效防治青枯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 余夏薇李艳林周本国吴健刘义新
- 关键词:青枯菌抑菌率
- 海洋生物气溶胶中细菌菌群的空间分布和多样性
- 空气中的细菌在环境、气候变化以及人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1,2]。本研究随第33 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2016 年11 月-2017 年4 月)和“向阳红号”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2017 ...
- 操越余夏薇詹海聪康辉徐腾飞腾飞魏泽勋谢周清
- 关键词:细菌种群
- 生物气溶胶的观测:从城市到极地海洋大气
- 生物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反射太阳辐射改变大气层的温度以及作为云凝结核和冰核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气候变化。另一方面存在于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真菌等会传播动...
- 谢周清余夏薇康辉
- 拟氨基多糖抑菌剂K1、K2对烟草黑胫病原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的抑制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拟氨基多糖类抑菌剂K1、K2对烟草黑胫病原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K1、K2对烟草黑胫病原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K1、K2浓度的增大而增强;20 mL/L的K1、K2对烟草黑胫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0.58%、84.68%,EC50分别为26.15、4.87 mL/L。
- 赵志峰昌珩周本国刘臻真余夏薇刘义新
- 关键词:抑菌效果烟草黑胫病
- 南大洋和热带西太平洋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 2020年
- 黑碳气溶胶(BC)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气候效应,能够长距离传输,了解BC在全球大气中的浓度和分布对认识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第三十四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利用多角度吸收光度计(MAAP)在线监测方法对航线上空的BC浓度进行了观测,结合氮氧化物(NOx)气体浓度,探讨了BC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排除船基影响,南大洋海域中山站至法国站海区、罗斯海海区以及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海洋大气BC浓度分别为7.86 ng/m3±15.52 ng/m3、4.73 ng/m3±11.52 ng/m3和17.80 ng/m3±32.71 ng/m3;来源分析表明,罗斯海海区上空BC浓度反映了南极大陆的自然背景,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相对较高的BC浓度与陆地来源影响有关,估算的BC干沉降通量远远高于模型模拟的结果.
- 苏辰昀乐凡阁康辉余夏薇
- 关键词:南大洋热带西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