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映丽

作品数:31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市厚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脑梗
  • 11篇脑梗死
  • 11篇梗死
  • 8篇急性
  • 7篇急性脑梗死
  • 6篇缺血
  • 6篇卒中
  • 5篇帕金森
  • 5篇脑卒中
  • 4篇抑郁
  • 4篇疗效
  • 4篇脑梗死患者
  • 3篇丹红
  • 3篇丹红注射液
  • 3篇蛋白
  • 3篇蛋白相关
  • 3篇血管
  • 3篇血清
  • 3篇血性
  • 3篇炎症

机构

  • 29篇东莞市厚街医...
  • 2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东莞市滨海湾...

作者

  • 31篇余映丽
  • 22篇梅志忠
  • 21篇方浩威
  • 21篇黄晓芸
  • 14篇林菡
  • 11篇黄益洪
  • 10篇陈建军
  • 9篇王明霞
  • 8篇官少兵
  • 3篇付文金
  • 2篇彭兰芬
  • 2篇黄晓芸
  • 1篇黄开胜
  • 1篇廖旺
  • 1篇敖振杰
  • 1篇方桂求
  • 1篇万晓华
  • 1篇曾焕忠
  • 1篇王剑静
  • 1篇邵发保

传媒

  • 4篇岭南急诊医学...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云南医药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脑梗死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措施,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给予营养脑细胞类药物;给予活血化瘀中药类制剂;给予依达拉奉等清除抗氧化自由基类药物;合并有肺部感染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合并有消化道症状的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康复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上述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治疗后的MMSE量表评分、ADL 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量表评分、ADL 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MMSE量表评分、ADL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给予神经节苷脂治,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效果显著。
余映丽王明霞黄晓芸方浩威
关键词: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神经节苷脂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以2012-03—2014-01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和米氮平(对照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8周,2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1、2、4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具有起效快、作用力强、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官少兵余映丽黄益洪黄晓芸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抑郁HAMD评分
盐酸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病变,以进行性变性为特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精神行为、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帕金森综合征属于一种运动迟缓症候群,致病原因比较复杂,包括外伤、脑血管疾病、中毒等,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姿势不稳定、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1]。必须对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
余映丽方浩威陈建军黄晓芸王明霞官少兵
关键词:盐酸苯海索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
2型糖尿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或狭窄程度大于85%)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糖尿病脑梗死组),共94例,其中男51例,女43例,年龄(65.02±14.15)岁。配对选取94例脑血管闭塞或狭窄部位、程度相似、年龄相近的非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8例,女46例,年龄(68.20±12.63)岁。采用局部软脑膜侧支循环评分(rLMC)作为评价软脑膜侧支循环指标,对两组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相关因素如患者发病年龄、入院时的血压、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和冠心病等进行对比分析、相关回归分析等。结果糖尿病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rLMC分别为(11.55±5.22)分和(14.02±4.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11.99±8.57)分和(10.03±8.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ASPECTS分别为(5.26±2.45)分和(6.27±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入院时血糖和饮酒史有差异外,其余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LMCS评分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rLMC与NIHSS评分(r=-5.790,P<0.001)和ASPECTS评分(r=0.556,P<0.001)显著相关。收缩压(r=0.207,P=0.045)和舒张压(r=0.213,P=0.040)、胆固醇(r=0.244,P=0.018)、LDL-C(r=0.215,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r=-0.089,P=0.392)和血糖(r=-0.292,P=0.1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显示只有ASPECTS和NIHSS评分跟rLMC有显著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不仅显著影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建立,而且还影响脑梗死体积和疾病的严重程度。除了2型糖尿病对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影响外,可能动脉�
陈建军陈巧琼梅志忠黄晓芸余映丽林菡黄益洪廖旺
关键词: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
克林澳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克林澳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克林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5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92%(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克林澳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方浩威黄晓芸梅志忠黄益洪林菡余映丽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脑梗死疗效观察
青年脑梗死发病和复发危险因素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发病和复发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18-45岁脑梗死患者226例,采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按病因进行TOAST分类。选取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吸烟、饮酒、房颤、房扑、心肌梗死、心脏附壁血栓等危险因素为研究内容。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价NIHSS分级与TOAST分类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青年脑梗死复发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复发14例,男11例(6.4%),女3例(5.6%)。NIHSS分级中轻度为主(75.2%)。而TOAST分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最多(47.8%),不明原因者19.5%。NIHSS分级与TOAST分类无关(P=0.96);糖尿病和高血压与青年脑梗死发病和复发相关(分别为P=0.042,OR=3.91,95%CI 1.12-14.24;P=0.047,OR=4.21,95%CI 1.12-14.24)。结论:在青年脑梗死发病和复发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和高血压有显著相关性。
陈建军梅志忠林菡官少兵方浩威余映丽
关键词:青年脑梗死复发
安理申联合金纳多治疗血管性痴呆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安理申联合金纳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用安理申治疗,观察组联合安理申和金纳多治疗,16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ADL)积分,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安理申联合金纳多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
余映丽黄晓芸梅志忠方浩威
关键词:安理申金纳多血管性痴呆疗效
社区帕金森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及社会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究社区帕金森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社会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社区帕金森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社会支持度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为研究工具,探究社区帕金森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社会影响因素。结果 1抑郁发生情况:150例患者中,HAMD≥8分者占53.33%,HAMD<8分者占46.67%;2 EPQ-RSC评分:抑郁障碍组精神质、神经质评分明显高于无抑郁障碍组[(5.6±0.9)VS(1.2±1.3);(14.2±1.9)VS(11.5±4.0)]分,内外向及掩饰程度评分显著低于无抑郁障碍组[(6.7±2.4)VS(13.7±4.0);(16.9±2.8)VS(14.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SSRS评分:社区帕金森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国内常模[(36.4±3.6)VS(4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社区帕金森患者的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619,P<0.05),与内外向、掩饰程度呈负相关(r=-0.596,P<0.05;r=-0.646,P<0.05),与精神质、神经质呈正相关(r=0.597,P<0.05;r=0.675,P<0.05)。结论重视社区帕金森患者社会支持度变化状况,关注其社会因素,积极改善其人格特征,能有效降低患者抑郁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余映丽
关键词:帕金森社会支持状况
卒中后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该类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4年8月-2015年6月入住东莞市厚街医院神经内科并确诊为首发脑卒中的患者101例的人口学资料。根据简易智能筛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将所有患者分为PSCI组和非PSCI。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脂和血糖生化指标、血清炎症指标(hs-CRP、TNF-a、IL-6及Lp-PLA2)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PSCI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体重指数、收缩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TC、HDL-C、hs-CRP、IL-6、TNF-α、Lp-PLA2、MMSE、MoCA比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体重指数、高血清hs-CRP、IL-6、TNF-α和Lp-PLA2水平均是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卒中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根据影响因素进行干预,预防认知障碍的发生。
黄晓芸付文金陈建军林菡黄益洪余映丽官少兵梅志忠
关键词: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炎症因子卒中后认知障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次数及临床特征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73例TI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发作持续时间、次数及临床特征。发作后均在24h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或CT检查,部分发作48h后复查,记录影像学异常(责任病灶)的例数。结果TIA发作≤30min、>30min患者发生脑梗死比例分别为14.3%(16/112)、36.1%(22/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A发作≤3次、>3次TIA患者发生脑梗死比例分别为14.7%(19/129)、43.2%(19/4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既往有、无卒中病史者发生脑梗死比例分别为34.9%(15/43)、17.7%(23/1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史者发生脑梗死比例为27.5%(28/102)、14.1%(10/7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偏肢无力和(或)麻木、非偏肢无力麻木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40.2%(33/82)、5.5%(5/9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灶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30min、发作次数>3次、既往有卒中、高血压病史及表现为偏肢无力和(或)麻木的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比率明显增高。
黄晓芸梅志忠方浩威余映丽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