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敏
- 作品数:9 被引量:70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胰腺混合性导管-内分泌癌细胞系的建立
- 1999年
- 目的 建立胰腺混合性导管内分泌癌细胞系。方法 从一男性患者胰头切除的肿瘤组织取材,切割为细小的组织块接种于裸鼠皮下,经过裸鼠的两次过渡后,再取第二次裸鼠皮下的肿瘤组织,切割为非常小的组织块,用含有10 % 胎牛血清的培养基接种至培养瓶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该细胞系目前已传至55 代。这一细胞系(PCEN)同时具有内、外分泌胰腺癌的形态特征,并得到了免疫组化标记和组织化学染色的证实。电镜下,部分细胞内含有神经分泌颗粒。生长特性表现为群体倍增时间相对较长。染色体核型说明PCEN有两个细胞群,一个细胞群的染色体众数为48 条,另一个的为56 条。癌基因Kiras12 密码子突变。应用放免法在PCEN 细胞匀浆及培养上清液中均检测到多种胃肠激素和癌胚抗原。结论 PCEN细胞系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特点充分说明,该细胞系不仅同时具有内、外分泌胰腺的形态特征,还具有其独特的生长特性、染色体核型及癌基因的变化,更重要的是PCEN同时具有内、外分泌胰腺的功能。PCEN的建立,为深入研究内、外分泌胰腺肿瘤的各种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提供了一个较有价值的体外模型。
- 侯敏高洁刘彤华崔全才
- 关键词:胰腺肿瘤癌细胞系建系
- 培养细胞的石蜡包埋切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优越性被引量:19
- 1999年
- 高洁侯敏刘彤华
- 关键词:石蜡包埋切片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胰腺癌的实验诊断进展被引量:3
- 1997年
- 胰腺癌的实验诊断进展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100730)侯敏陈元方陆星华胰腺癌是最棘手的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0.4%~9.7%,可切除率2.6%~10%,直径≤2cm的早癌仅占可切除肿瘤的5.4%;50%的患者6个月内死亡,90%的患者1年内死亡[1...
- 侯敏陈元方陆星华
- 关键词:胰腺肿瘤病理学基因诊断
- 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10ng/ml的非远处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10 ng/ml的非远处转移性(M0)分化型甲状腺癌(DTC)131I的治疗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3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拟行131I治疗的ps-Tg>10 ng/ml的非远处转移DTC患者157例,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治疗反应满意(ER,n=49)、可接受(AR,n=36)和欠佳(IR,n=72)3组,比较3组的临床特征和ps-Tg水平,比较IR与非IR组的ps-Tg水平,采用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评估psTg对IR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在性别(χ2=6.82,P=0.033)、甲状腺腺外侵犯(H=31.380,P<0.001)、颈部淋巴结转移(H=14.375,P=0.001)和ps-Tg水平(H=35.142,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R组的ps-Tg水平明显高于非IR组(U=1384.5,P<0.001),ER组与A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771.5,P=0.326)。此类患者诊断IR的ps-Tg界值点为28.3 ng/ml(灵敏度57.5%,特异性87.1%),ROC曲线下面积(AUC=0.774,95%CI:0.701~0.847)。结论 ps-Tg>10 ng/ml的非远处转移DTC患者中近半数经131I治疗表现为IR。ps-Tg>28.3 ng/ml可作为提示不良预后的界值点。
- 侯敏赵腾杨雪李娇李慧林岩松
-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球蛋白131I治疗
- 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10ng/ml的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术后131I治疗前刺激性Tg(ps-Tg)<10 ng/ml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经131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及其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ps-Tg<10 ng/ml的DTC患者167例,根据131I初始治疗后6~24个月的治疗反应分为满意(ER,n=131)、可接受(AR,n=34)和欠佳(IR,n=2)3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危险分层和ps-Tg水平;将患者进一步分为ER组和非ER组,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ps-Tg值,通过ROC曲线及最佳界值点评估ps-Tg对无病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患者在ps-Tg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305,P=0.001),在性别(χ2=0.178,P=0.915)、年龄(F=0.831,P=0.755)、颈部淋巴结转移(χ2=1.475,P=0.478)、TNM分期(H=1.063,P=0.588)、复发危险分层(H=2.947,P=0.229)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R组的ps-Tg中位水平为2.20 ng/ml(1.10,4.40),显著低于非ER组的4.40 ng/ml(2.70,5.90)(U=1424.50,P=0.000);ps-Tg水平与无病生存关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7;ps-Tg界值点为2.35 ng/ml,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53.43%、92.11%。结论对于ps-Tg<10 ng/ml的DTC患者,ps-Tg水平是预测其无病生存的的敏感指标。
- 刘新峰李娇赵腾侯敏李慧梁军林岩松
-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球蛋白^131I治疗临床转归
- 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经^(131)I治疗后短期Tg转阴情况的动态监测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动态监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后早期的血清学指标,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转阴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2例中低危DTC患者随访观察,于131I治疗当天、治疗后4周内每周动态监测患者血清促甲状腺素(TSH)、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水平,观察患者Tg转阴的动态规律。根据患者在观察期末Tg是否转阴分为G1组(Tg≤0.1 ng/ml,n=9)和G2组(Tg>0.1 ng/ml,n=13)两组,测定患者131I治疗后残余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摄取指数,进一步分析年龄、性别、TSH、残余甲状腺等因素与131I治疗后1月末Tg转阴的关系。结果治疗当天,治疗1、2、3、4周的人群总体血清Tg转阴率分别为4.5%、18.0%、27.0%、36.0%、4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F=3.182,P=0.04)和残余甲状腺指数(U=4.849,P=0.026)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31I后早期Tg能否转阴与残余甲状腺(OR:2.132,95%Cl:1.418~6.532,P=0.009)密切相关。结论近半数中低危DTC患者的血清Tg水平已于131I治疗后4周转阴。Tg的转阴与患者术后甲状腺残余量密切相关。
- 李从心侯敏任超林岩松
-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
- 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完成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 ,建立能够体外长期培养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 方法 用含有胶原酶 IA型的消化液消化分离胎儿胰腺组织为细小、均匀的细胞团进行接种 ,接种的细胞团用含10 %胎牛血清、4.0 m mol/L谷氨酰胺、0 .0 1%大豆胰酶抑制剂、0 .0 2 %牛血清白蛋白、5 .0 m g/L牛脑垂体提取物、2 .5× 10 - 3m g/L表皮生长因子、2 5 .0× 10 - 2 m g/L霍乱毒素、5 .0 mg/L胰岛素、10 .0 mg/L转铁蛋白、1.0 m g/L地塞米松、5 0 m g/L庆大霉素的完全培养基培养 2 4h后 ,换含 2 %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 ,在细胞团达到 80 %~ 90 %的细胞汇合时 ,1∶ 2传代培养。 结果 获得的原代培养细胞不含有淀粉酶 ,表达细胞角蛋白 ,可初步认定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已传代培养到第 3代。 结论 我们的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方法、条件适宜于胰腺导管上皮体外细胞培养。
- 侯敏陈元方柯杨孔燕国陆国钧
- 关键词:原代培养传代培养胰腺导管上皮细胞
- 蛙皮素对人胃黏膜上皮永生细胞系GES-1细胞生长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观察蛙皮素对人永生细胞系 (GES 1)生长的调节和作用机制。方法 ①分子水平观察GES 1细胞胃泌素释放肽 (GRP)受体mRNA的表达。②利用受体化学交联和细胞膜组织化学法观察GRP受体蛋白表达。③观察不同浓度的蛙皮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GES 1细胞生长的影响。④观察蛋白激酶C (PKC)抑制剂对蛙皮素促进GES 1细胞作用的影响。⑤观察蛙皮素作用GES 1细胞后 ,细胞内三磷酸肌醇 (IP3 )和PKC活性以及观察蛙皮素对此细胞系作用后GRP受体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①GES 1细胞表达GRP受体mRNA ,Southern杂交进一步证明表达特异性mRNA。②GRP受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 75× 10 3 ,该受体位于细胞膜。③蛙皮素可促进此细胞生长 ,而蛙皮素特异性受体拮抗剂可抑制此促生长作用。④蛙皮素对该细胞的促生长作用可被PKC抑制剂所抑制。⑤蛙皮素可引起细胞内IP3 含量显著增加以及引起细胞内PKC活性自细胞质向细胞膜转移。⑥蛙皮素作用GES 1细胞后可引起GRP受体mRNA表达增加。结论 此研究证明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 1表达GRP受体mRNA和蛋白。蛙皮素对GES 1细胞的促生长作用是通过特异性受体介导 ,引起细胞内IP3增加和PKC活性转移来实现的。蛙皮素作用后引起该细胞GRP受体mRNA表达量增加 ,说明蛙皮素对其自身受体有上调作用?
- 孙涛陈原稼柯杨侯敏钱家鸣陈元方李晓波
- 关键词:胃泌素释放肽蛙皮素
- 有关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反应评估体系的解读被引量:8
- 2017年
- 近年来,对于DTC治疗反应评价的研究日益深入.2015年ATA指南中首次提出 "治疗反应评估体系"的定义,其主要倡导动态监测、持续评估、及时更新疾病危险分级的治疗反应评估理念,修正了以往体系以病理学特征为主的静止性、单次定性评估的不足,将手术等治疗干预对预后的影响纳入动态评估及风险分层体系,为推进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循证依据.如何解读并实施该治疗反应评估体系,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现就DTC治疗反应评估体系近年来的更新进行简要综述及解读.
- 侯敏林岩松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