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昂妤

作品数:26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军事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军事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军事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民国
  • 3篇学术
  • 3篇孙子兵法
  • 3篇国防
  • 3篇海权
  • 3篇《孙子兵法》
  • 2篇地缘
  • 2篇文化
  • 2篇民国时期
  • 2篇军事
  • 2篇军事学
  • 2篇海权思想
  • 1篇地缘政治
  • 1篇心理
  • 1篇学术功能
  • 1篇学术性
  • 1篇中国海
  • 1篇中国海权
  • 1篇中国海洋
  • 1篇中华民族

机构

  • 11篇军事科学院
  • 7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国防大学

作者

  • 16篇侯昂妤
  • 1篇侯昂妤
  • 1篇文学锋
  • 1篇公方彬

传媒

  • 3篇国防
  • 3篇滨州学院学报
  • 2篇军事历史研究
  • 2篇中国军事科学
  • 1篇前线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亚非纵横
  • 1篇边界与海洋研...
  • 1篇解放军理论学...
  • 1篇亚太安全与海...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洋强国”与“海洋立国”:21世纪中日海权思想比较被引量:8
2017年
进入21世纪,中日两强并立日趋明朗,中国从海上走出去和日本走向正常化国家的力度和速度几乎同时加大,两国的海上交集、碰撞日益激烈。21世纪初中日两国海权的国家战略设计基本清晰,都有了一系列的指导性纲要,中国的"海洋强国"与日本的"海洋立国",都是国家战略设计。但是中日两国海权的国家战略设计在孕育时间、思维基点、海洋经济基础、历史责任和未来追求上有很大的差别。"海洋强国"与"海洋立国"在国家战略目标、海权方向、治理体系上都有无可避免的碰撞。中国的"海洋强国"与日本的"海洋立国"从本质上讲是中日两国的抱负冲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海洋强国之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不做国际体系的挑战者。
侯昂妤
关键词:海权思想
融合中西兵学:《孙子兵法》的近代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孙子兵法》是中国传统兵学的经典之作,近代尤其是1937年全面抗战后对《孙子》的研究可谓盛极一时。近代早期西方军事学在华传播之时,《孙子兵法》作为传统兵学代表被冷落一旁,抗战开始后,它的重要地位一再得到强调,并被近代中国知识人反复研究,这个现象本身就传递着意味深长的信息。对民国时期的《孙子兵法》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考察了近代军事学人在融合中西兵学上所做的努力与思考,并对融合中西兵学问题进行了反思。同时,还以民国《孙子兵法》研究为视角,研究了西方军事学在民国的传播情况,揭示了学术传播的语境性特点。
侯昂妤
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学民国
中国海洋观的更新与国防战略的构建
2013年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厚爱,中国有了海洋和大陆两个舞台,但却几乎长期在大陆这个大舞台上演跌宕起伏的历史剧,将力量与智慧都凝结于此,而几乎将另一个舞台一海洋淡忘、荒废。直到近代在海上上演了遭遇入侵的悲剧。中国的历史说明,较为充足的客观条件如果没有足够的民族激情、文化心理和国家的长远视野配合,那么茫茫大海就归于沉寂,失却活力;漫长的海岸线也就不再是梦想出发的地方。
侯昂妤
关键词:国防战略历史剧文化心理舞台
日本的海洋观念与中日海上战略碰撞被引量:3
2015年
日本以海洋为生命线,充分发挥其海洋国家的资质,开始了其近代化历程。日本的海洋观念有其鲜明的特点:强烈的海洋国家意识助推"中国威胁论";信奉海权论,日本新"南进"与中国"东出"成十字交锋;保持明显的海洋心理优势和先发制人的战略传统;具有较强的海洋地缘思维,长于倚强逞强的结盟。这些特点以陆海二元对立为逻辑起点,曾经挑起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当下又引发申日海上战略碰撞。中日海上战略碰撞是力量的较量,更是智慧的角逐,也是民族性格和道德张力的比拼。
侯昂妤
融合与超越:民国时期的孙子兵法文化
2011年
民国时期的孙子兵法文化在古今中西之间开始了融合与超越,呈现了独特的、丰富的景象。首先,超越经典:构建现代军事学;其次,应对战争:危机中的觉醒;重塑自信:从学术自觉到民族自觉。这种融合和超越在中国近现代军事学构建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和意义,既完成了学术上的融合与超越,又服务于战争尤其是抗日战争,并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塑造了学术自觉与民族自信。古老的军事学理论在开放的学术环境中和被动的战争冲击下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民国时期孙子兵法文化因此充满了民族性、实践性和现代性的特点。
侯昂妤
关键词:《孙子兵法》民国孙子学
经略海洋与战略统筹
2015年
自古以来,中国地缘视野集中在陆地相邻国家,缺乏海洋战略思维。今天,应从更高的层面以地缘政治、地缘战略的视野来审视海洋问题,积极推进新的海洋观念和海洋战略的建立。因此,经略海洋与战略统筹首先要从"陆海兼备"的大背景中认识中国海洋问题的战略特性,其次要在西北太平洋的大框架下把握"三海合一"的战略指向,最后要在整个亚太地缘大格局中审视西行海上战略通道问题。
侯昂妤
关键词:地缘政治
试析民国时期军事理论体系的构建
2008年
本文从民国时期军事学的“国防化”、系统化和本土化三个阶段,勾勒了民国时期军事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并对民国时期兵学的主要内涵、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民国军事理论体系的缺失和不足。
侯昂妤
关键词:军事学国防
“一带一路”与大边防被引量:1
2016年
"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新的时代中国新的国家追求,它呈现出强烈的内外大联通性、外向大进取性、陆海结合性三大特征,这就要求边海防具有新的理念、定位、能力、作用。"一带一路"与大边防是中国新时期国家力量和智慧的体现。
侯昂妤
关键词:一带一路
论近代中国海洋观念的构建
2018年
近代中国海洋观念经历了艰难的构建历程。本文从政治家、地理学家、留日学生三个层面分别阐述了他们在海洋观念启蒙、传播和构建中发挥的作用,并分析了近代中国海洋观念存在的缺陷不足。
侯昂妤李辰
融合与构建:民国《孙子兵法》研究
2014年
近代《孙子兵法》研究是在构建学术和救亡战争的双重压力与动力下进行的,其间融合中西兵学,体现了强烈的学术自觉和民族自觉。《孙子兵法》研究在近代经历了地位重建的曲折过程,在这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无论是研究模式还是研究内涵都体现了浓重的融合中西的时代特点和反侵略战争的实践特点,这个时期的《孙子兵法》研究因此也更凸显了学术的百家之色和实践的应战之力,留给后人以巨大的智慧财富和宽广的思考空间。
侯昂妤
关键词:《孙子兵法》民国学术救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