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义国
- 作品数:107 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西安交通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语言文字更多>>
- SAP-PCR鉴定真菌的初步研究
- SAP-PCR即半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作者用引物NS5P和NS6P对10种真菌的DNA进行了扩增,结果发现SAP-PCR方法能较好地鉴别这10种真菌.
- 冯义国谭升顺肖生祥陈庆秀袁媛
- 关键词:致病真菌
- 文献传递
- 疣状角化不良瘤1例
- 2014年
- 患者男,66岁。因头顶部黄豆大肤色结节1年余于2013年5月3日至我科门诊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顶出现一肤色绿豆大丘疹,一直未予注意,近期增大并自觉瘙痒,遂来我院求治。患者皮损单发。既往体健,无家族史及特殊病史。
- 左楠张燕飞冯义国
- 关键词:疣状角化不良瘤
-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一家系亚铁螯合酶基因突变检测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一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家系亚铁螯合酶基因突变检测,探讨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的遗传特征。方法收集一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家系中4例患者及3例表型正常者和50例无亲缘关系健康个体外周血标本,采用PCR扩增亚铁螯合酶基因全部11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并进行直接测序。结果先证者及其母亲、姐姐、表兄、外祖父中检测到一个新的剪接突变位点间隔序列(IVS)3+1G—A,其外祖母和父亲未发现该突变;正常对照未发现此突变。先证者及其父亲、姐姐、表兄、外祖父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为IVS1—23T/C和IVS3—48C/T,而先证者的母亲与外祖母为IVS1—23C/C和IVS3—48T/T。结论发现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家系一个新的基因突变位点,该突变可能与两个低表达等位基因IVS1—23T和IVS3—48C共同导致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的临床表型。
- 马俊红肖生祥安金刚王晓鹏许庆强董颖颖冯义国
- 关键词:突变
- 动静脉血管留置器
-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动静脉血管留置器,包括留置于血管内部的留置器本体,以及与留置器本体一体设置的导管座,导管座位于皮肤外侧,导管座内部的导向腔道与留置器本体的内腔连通,导管座侧壁上设置有出入液口,通过出入液口与连接管连通...
- 冯义国罗晓明冯伟
- 文献传递
-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基因突变及相关研究
- 目的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DSAP)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是汗孔角化中最常见的类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01 2年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已经确定汗孔角化的致病基因为MVK基因.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确定其基...
- 左楠冯义国李晓莉张燕飞王爽李颖慧
- SAP-PCR鉴定真菌的初步研究
- 近些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关于应用随机引物PCR鉴定真菌菌株的报道。我们曾用引物OPD18和OPAA11扩增了部分常见致病真菌,但发现产生的DNA带数较多,不易人工鉴别。因此寻求鉴别力高的引物实属必要。SAP-PCR(sem...
- 冯义国谭升顺肖生祥陈庆秀袁媛
- 文献传递
- 焦油黑变病误诊为毛周角化一例
- 患者男,17岁,2月前面部出现色素沉着斑,1月前全身出现弥漫性丘疹。面部发病后在院外诊治,诊断为“黄褐斑”、“皮炎”而予以皮炎净、易菲莎、皮炎平等局部治疗,但症状逐渐加重;1月前出现全身浅褐色丘疹,误诊为毛周角化而给以相...
- 任小蓉冯义国王俊民肖生祥
- 文献传递
- AP-PCR鉴定真菌的方法建立及双盲对照的初步研究
- 目的 建立AP-PCR鉴定真菌的实验方法,建立已知标准菌种AP-PCR的DNA带型,并以此标准的DNA带型为依据,对20例取自皮损培养后的真菌进行AP-PCR及培养鉴定的双盲对照的初步研究。 材料及方法 已知标准菌种山我...
- 冯义国肖生祥谭升顺陈庆秀袁媛
- 关键词:真菌PCR
- 文献传递
-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一例
- 2003年
- 冯义国文京华王俊民廖丽君
- 关键词:红斑角化病四肢膝盖胸闷躯干
- 角蛋白异常遗传性皮肤病基因突变和临床系列研究
- 我们在内蒙采集了一个迟发型PC-2型大家系,该家系四代共有19位患者,表现为厚甲、多发性皮脂腺囊肿、局灶性掌跖角化过度,厚甲在约20岁时发生,通过PCR扩增角蛋白17基因,基因序列测定,发现角蛋白17基因第325位核苷酸...
- 肖生祥冯义国任小蓉李建国刘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