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麻疹
  • 1篇疫苗
  • 1篇圆形分布法
  • 1篇统计分析
  • 1篇疟疾
  • 1篇强化免疫
  • 1篇消灭脊髓灰质...
  • 1篇麻疹暴发
  • 1篇麻疹暴发流行
  • 1篇麻疹抗体
  • 1篇麻疹抗体水平
  • 1篇接种
  • 1篇接种率
  • 1篇境外
  • 1篇抗体
  • 1篇抗体水平
  • 1篇脊灰
  • 1篇脊髓灰质炎
  • 1篇监测分析
  • 1篇发病高峰

机构

  • 3篇陇川县疾病预...
  • 2篇德宏州疾病预...

作者

  • 4篇冯麻章
  • 3篇瞿昌生
  • 2篇罗启松
  • 2篇白协玲
  • 2篇杨升丽
  • 1篇赵春松
  • 1篇莫惠萍
  • 1篇何龙元
  • 1篇康有朝
  • 1篇李发佑
  • 1篇杨增源
  • 1篇唐发良
  • 1篇杨翠菊
  • 1篇张保森
  • 1篇张桂仙
  • 1篇白雪玲
  • 1篇杜春娥
  • 1篇刘定昌
  • 1篇高日图
  • 1篇任明飞

传媒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德宏州实施强化免疫消灭脊髓灰质炎效果评价
2009年
目的综合评价德宏州实施强化免疫项目16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对相对人群在基础免疫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免疫;建立敏感的AFP监测系统,监测AFP病例;统计分析防治措施及效果。结果1993~2008年全州儿童基础免疫应服脊灰疫苗228578人次,实服苗216236人次,服苗率94.6%;强化和扫荡免疫登记儿童2059725人次,实服苗儿童1970553人次,服苗率95.67%,接种流动儿童128617人次,其中零剂次儿童38868人次;监测发现AFP175例,年均发病率1.15/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3.14%,送检率94.29%,检验结果均为非脊灰病例,1990年后未发生脊灰病例。结论德宏州实施脊灰强化免疫策略后,在相对人群中建立了牢固的免疫屏障,AFP监测系统敏感,连续十九年保持了无脊灰状态,达到了项目的预期效果。
杨升丽唐发良康有朝罗启松刘定昌杨翠菊陆克何龙元何崇智冯麻章高日图张保森李发佑杨增源任明飞杜春娥
关键词:强化免疫脊灰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陇川县疟疾的发病高峰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分析陇川县1994~2003年疟疾发病高峰期,为制定陇川县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分析.结果1994~2003年疟疾发病高峰期为5月1日~10月18日,平均发病高峰日为7月25日. 结论陇川县疟痰发病高峰始于5月,10月中旬回落,5~10月是各项疟疾防治措施实施的主要时间.统计分析显示,圆形分布法明确可靠,可为我们在制定防治对策时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
瞿昌生陈珠维冯麻章赵春松白协玲张桂仙
关键词:发病高峰疟疾圆形分布法统计分析
一起境外滞留特殊人群麻疹暴发流行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边民滞留人群麻疹暴发流行因素,为防控境外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陇川县及边民安置点麻疹流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8月6—18日,陇川县报告缅甸边民安置点发生麻疹病例27例,发病率678.05/10万,患者均无免疫史,年龄分布于1—13岁之间。疫情波及陇川县成人发病4例,发病率2.18/10万,患者免疫史不详。结论境外边民安置点因缺乏麻疹免疫屏障发生麻疹暴发流行,提示边境县市要做好境外麻疹防控工作。
申安然姚留昌罗启松瞿昌生冯麻章何木锐白雪玲杨升丽
关键词:麻疹
陇川县2015年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为麻疹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陇川县384例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各年龄组麻疹疫苗接种完成情况,检测麻疹病毒IgG抗体。结果:2015年18~23个月龄和4~5岁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种率最高,14~17岁和≥18岁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种率最低,麻疹抗体水平监测阳性379例、阴性5例,抗体阳性率98.70%。结论:陇川县麻疹抗体水平总体较高,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免疫接种质量,建立更加坚固的麻疹免疫屏障。
瞿昌生冯麻章莫惠萍白协玲
关键词:麻疹疫苗抗体水平接种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