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玮
-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晋城市粮食产量预测方法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提高粮食产量预测精度是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课题。该文首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做出关联因子排序,分析表明粮食单产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最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次之。其次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主要影响因子,通过比较线性回归模型、灰色GM(1,1)模型和灰色多元线性回归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得到灰色多元线性回归组合模型预测结果最佳。
- 和文超师学义景明孙静静刘伟玮
-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粮食产量预测GM(1,1)
- 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中的利益主体分析
- 目的: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不仅是矿山复垦的技术依据,同时也是一种制度安排,涉及矿区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在规划中体现各个群体的利益诉求,是矿区土地复垦的前提.研究方法:本文从采矿对矿区不同群体的影响,以及不同群体对复垦规划的认...
- 王海萍师学义唐臣燕刘伟玮王晶
- 关键词:RECLAMATIONINTERESTSUBJECTSINTERESTDEMANDS
- 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
- 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类对于土地的利用深刻影响着区域土地生态安全。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本文以山西省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的理论和概念,研究了2001-2008年间土地利...
- 刘伟玮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地生态安全驱动力
- 文献传递
- 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中的利益主体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不仅是矿山复垦的技术依据,同时也是一种制度安排,涉及到矿区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从采矿对矿区不同群体的影响,以及不同群体对复垦规划的认识、内容确定、权益诉求调查入手,应用参与式农户评估(PRA)与传统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某煤矿土地复垦规划中的利益主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矿山企业与当地农民是矿区土地复垦规划的利益主体,在现有政策条件下,三方行为选择互相牵制,各方的行为倾向集合依据自身收益情况而定,矿山企业可能选择复垦达标或不达标,农民对矿山企业的行为采取告发或默许,地方政府部门对企业的行为选择监管或放纵,对农民的行为选择积极执法与消极等待。
- 王海萍师学义唐臣燕刘伟玮王晶
- 关键词:利益诉求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农用地资源逐渐短缺,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研究将成为土地问题探究的重点,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现实意义。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指标评价体系,同时将熵值法和模糊评价法结合,应用于农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降低了人为因素对权重的影响,客观地评价了晋城市城区1998年至2008年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结果表明:1998-2008年城区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总体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并针对研究区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建议。
- 牛毓君师学义王立芹王晶刘伟玮
- 关键词:农用地集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
- 侯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与优先度分析
- 2013年
- 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及其优先度的划分是土地整理规划的基础。本文基于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考虑,利用综合评价法对侯马市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并结合"木桶效应"得到其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利用加权系数法测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迫切指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定性分析,利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得出侯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优先度。结果表明,侯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应以符合资源承载量和满足建设用地需求量为主,从供需两方面考虑,将侯马市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划分为近、中和远三期,其中,近期优先整理一级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类型以城镇化型和城乡挂钩型为主;中期整理二级区和三级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以内部挖潜型和迁村并点型为主;远期整理四级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以保留发展型为主。研究结果可为侯马市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王立芹师学义牛毓君刘伟玮孙晓丹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适宜性优先度
- 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为了合理确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安置区规模,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标准及规模。通过采用K-Means Cluster聚类分析法,研究农户的从业分类,从而研究该比例农户的农村居民点规模。结果表明:(1)农户通过聚类可以分为4类:纯农业型、农业多样化型、务工型和农工兼具型;(2)宅基地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生活用地及生产用地;(3)根据农户性质及宅基地功能对各农户宅基地标准进行讨论,再根据各类型农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对居民点进行分类并确定合适的居住建筑用地比例,最终得出纯农业型、农业多样化型、务工型以及农工兼具型农户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分别为人均71~82 m2、75~89 m2、63~69 m2、68~75 m2。结合各类型农户的人口状况,最后得出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规模为5.5~6.2 hm2。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区同类型区域进行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王晶师学义牛毓君王海萍刘伟玮
- 关键词:宅基地农村居民点
- 煤炭基地村庄拆旧建筑垃圾产量估算研究
- 2013年
-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大量村庄压占煤炭资源,为了实现煤炭资源重组,需对部分村庄进行拆迁。为此,会产生大量的拆旧建筑垃圾。文章结合具体村庄对拆旧建筑垃圾的产量估算进行研究,对估算方法进行了选择,确定了相对合理的施工概预算法来计算拆旧建筑垃圾产量。估算方法可为其他村庄拆旧建筑垃圾产量估算提供参考,估算产量可为当地的管理部门提供参考数据,以便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 李海明师学义田毅刘伟玮高奇
- 关键词:村庄
- 山西省生态足迹及其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在山西省1978—200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计算的基础上,对生态足迹的3项指标进行了数量、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该时期的多年人均生态足迹2.075 hm2,超出了2.0 hm2的全球生态阈值;平均人均生态承载力0.877 hm2,远低于1.6 hm2全球生态标杆。多年平均生态赤字是生态承载力的1.38倍,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的状态,并有逐步扩大的态势。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是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的持续减少、能源消耗的快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消费品市场进一步扩大,以及煤炭等矿产资源的长时间、大面积、高强度开采,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生态足迹量大幅增加;二是山西省耕地整体质量差、生态生产力低下,未利用地面积过大,使土地生态承载力低下。因此,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加大以荒山荒坡造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力度是提高全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
- 师学义王万茂刘伟玮
-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