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健

作品数:7 被引量:172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白云鄂博
  • 3篇成矿
  • 2篇矿床
  • 2篇基底
  • 2篇钾质
  • 2篇钾质斑脱岩
  • 2篇斑脱岩
  • 2篇成矿模式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对比
  • 1篇地壳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台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动力学意义
  • 1篇岩石
  • 1篇扬子板块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省第十一...

作者

  • 7篇刘健
  • 6篇凌明星
  • 6篇孙卫东
  • 4篇李印
  • 3篇丁兴
  • 2篇胡艳华
  • 2篇汪方跃
  • 2篇韩峰
  • 1篇周明忠
  • 1篇李献华
  • 1篇刘健
  • 1篇李秋立

传媒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地球化学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白云鄂博超大型REE-Nb-Fe矿床的稀土成矿模式综述被引量:29
2009年
白云鄂博矿床在矿物学、矿床学以及成矿理论等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现有的几种矿床成矿模式及其主要依据,并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白云鄂博矿床成因的进一步研究起到些许作用。
刘健凌明星李印孙卫东
关键词:成矿模式白云鄂博
白云鄂博超大型REE-Nb-Fe矿床稀土成矿模式及基底岩石研究
刘健
关键词:白云鄂博基底片麻岩稀土成矿模式碳酸岩
中国东部埃达克岩及成矿作用被引量:31
2009年
埃达克岩(adakite)最初是指与俯冲洋壳部分熔融有关的一类高铝的中酸性侵入岩或火山岩。主要地球化学特点有:高Sr、低Y和Yb,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不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K2O/Na2O比值低。埃达克岩从发现、命名以来,一直是国际地学界关注的前沿课题之一。埃达克岩研究之所以方兴未艾,一则是其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质,二则是其成矿专属性。中国东部是目前国内发现埃达克岩最多的地区,主要为中生代侵入岩和火山岩,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区、胶东地区及晋京辽区(或京冀区、东北区)。其中,长江中下游是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胶东是重要的金矿带。目前,对中国东部埃达克岩成因的解释有四种模式:加厚古老下地壳的直接部分熔融、底侵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以及洋中脊俯冲。埃达克岩与铜金成矿的机制目前的研究还不是很透彻。一般认为埃达克质岩浆富流体、高氧逸度和基性源岩,这些特点均有利于Cu、Au等深源金属元素的萃取与富集成矿。
李印凌明星丁兴刘健韩峰孙卫东
关键词:埃达克岩成矿机制
蚌埠荆山和涂山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29
2010年
对蚌埠地区的荆山和涂山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的SiO2含量较高,介于71.22%~73.76%之间,富K2O、Na2O,贫TiO2、CaO、MgO,为弱过铝质岩石。K2O-Na2O图解上,所有数据点都落在"I"型花岗岩区域,结合呈右倾的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可知该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同时具有明显的U、Pb、Ba、Sr正异常,Ti的负异常,暗示蚌埠岩体的形成背景可能为造山后的伸展环境。CamecaIMS1280SIMS锆石U-Pb年龄分析表明,主要有800Ma左右的新元古代年龄、三叠纪相关的220Ma和晚侏罗世的165Ma这三种主体年龄。根据上述地球化学资料,推断蚌埠岩体的母岩浆来源于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岩浆源区为与华北板块碰撞后继续向北伸展的部分扬子板块下地壳火成岩物质,其中,800Ma左右的新元古代年龄解释为扬子板块下地壳物质的继承锆石年龄,三叠纪的继承锆石理解为三叠纪时期华南、华北板块的碰撞导致,晚侏罗世的岩浆活动推测由于古太平洋板块北西向的斜向俯冲诱发扬子板块下地壳的物质部分熔融所致。
李印韩峰凌明星刘健李献华李秋立孙卫东
关键词:扬子板块蚌埠隆起下地壳
奥陶纪-志留纪边界附近火山活动记录:来华南周缘钾质斑脱岩的信息被引量:47
2009年
扬子地台内奥陶纪顶部的五峰组到志留纪底部的龙马溪组间存在着多个粘土岩层。前人研究结果认为这些粘土岩层为钾质斑脱岩,是火山喷发的凝灰质物质在海相环境沉积、蚀变的产物。这些斑脱岩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台周缘,对理解奥陶纪-志留纪时华南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相应的构造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采自扬子地台内湖北宜昌地区和贵州桐梓地区奥陶纪-志留纪界线剖面的斑脱岩层进行了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工作,旨在判定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矿物学研究表明上述岩石除了含有粘土矿物外,还含有石英、长石、黑云母、磷灰石、锆石等中酸性岩浆岩中的常见矿物,属典型的钾质斑脱岩。本文利用在风化过程中不活动元素对斑脱岩的原岩进行了恢复,结果也表明其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包括安山岩-英安岩-及流绞岩等。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多数样品具有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的特征,很可能与北面早古生代秦岭洋的闭合过程中的板块俯冲有关,也可能是早古生代在华南板块东南缘外侧存在的一古老洋壳向华南板块的俯冲。有一个样品(YC0711)没有Nb的负异常,但是具有明显的Ti负异常,在Th/Yb-Nb/Yb判别图上落在岛弧区附近,其原岩可能是富铌玄武岩之类的特殊岛弧岩石。火山活动的峰期为晚奥陶世赫南特阶时代,与地质历史上第二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同时。前人认为该生物灭绝事件与冈瓦纳冰川有关。考虑到华南以及欧洲、北美等地均出现大规模晚奥陶世-早侏罗纪钾质斑脱岩,奥陶纪-志留纪边界的火山事件是具有全球规模的,所喷发的岩石多是富含挥发份的中酸性岩,对大气圈和生物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火山活动很可能是造成晚奥陶世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和冈瓦纳冰川的主要诱导因素。
胡艳华孙卫东丁兴汪方跃凌明星刘健
关键词:华南板块钾质斑脱岩VOLCANIC扬子地台晚奥陶世生物大灭绝VOLCANIC
白云鄂博矿床基底岩石的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9
2011年
白云鄂博裂谷带发育于古老基底之上,并在裂谷带中形成了白云鄂博超大型REE—Nb—Fe矿床。但是由于古老基底在白云鄂博矿区出露较少,研究工作开展不多。本研究对象是华北克拉通北缘白云鄂博地区宽沟断裂东段被第四纪沉积层覆盖的冲沟中的基底片麻岩。主元素特征是,SiO2含量介于4707%~7910%之间,低钛,低钙,Al2O孙Fe2O3和MgO含量变化较大,全碱含量为335%~751%,样品的里特曼指数为0.31-13.9,A/CNK比值为124-265;微量元素特征是,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和Eu负异常等。原岩恢复图解表明基底岩石中既有正片麻岩,又有副片麻岩。同时,基底的地质与地球化学性质说明基底与成矿的关系不大。本次研究两个岩石样品给出的锆石SIMSu—Pb年龄介于(2914±20)Ma和(19460±44)Ma之间。所有年龄大致分布在谐和线上的三个区域,大部分年龄集中在20Ga附近。20Ga附近的年龄又可以大致分为三段,1950-2000Ma、2000-2050Ma和2050-2100Ma。第一段的年龄测点分布于锆石最边部,ThAJ比值较低,可能代表了岩石的变质年龄,第二段与第三段的年龄测点分布于锆石的幔部与核部,Th/U比值较高,可能代表了岩石的形成年龄。对后两阶段的年龄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的平均年龄为(2029±54)Ma,即为岩石的形成年龄,高的Th/U比值显示该年龄反映了该区的一次重要的岩浆作用事件,该年龄还限定了白云鄂博群沉积地层的最老年龄。其他两个区域(约24Ga和约29Ga)的年龄也可能分别反映了当时的岩浆作用,同时也为白云鄂博裂谷带的发育过程和华北克拉通的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年龄制约。
刘健李印凌明星孙卫东
关键词:基底岩石年龄白云鄂博
奥陶纪和志留纪钾质斑脱岩研究评述被引量:39
2009年
与欧洲与北美相比,国内对钾质斑脱岩的研究较少。为了更好的认识这类岩石,本文从其定义、判别、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已发表的钾质斑脱岩资料特别是奥陶纪和志留纪钾质斑脱岩资料进行了研究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华南奥陶纪钾质斑脱岩研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华南钾质斑脱岩研究中三个可能的突破方向,即钾质斑脱岩所代表的火山喷发活动与晚奥陶世生物大绝灭的关系、斑脱岩内斑晶矿物熔体包裹体与世界其他地区对比研究、奥陶纪不同层位斑脱岩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是华南奥陶纪钾质斑脱岩三个有前途的研究方向。钾质斑脱岩作为一类特殊的事件标志层,在年代地层、事件地层、古大陆再造、地层对比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将在古环境、古构造和古地理研究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胡艳华刘健周明忠汪方跃丁兴凌明星孙卫东
关键词:钾质斑脱岩奥陶纪志留纪地层对比年代地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