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学

作品数:31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南山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疗效
  • 6篇种植体
  • 6篇超声
  • 4篇上颌
  • 4篇下颌
  • 4篇临床疗效
  • 4篇骨刀
  • 4篇分化
  • 4篇ANKYLO...
  • 4篇超声骨刀
  • 4篇成骨
  • 3篇细胞
  • 3篇疗效评价
  • 3篇磨牙
  • 3篇根分叉
  • 3篇根分叉病变
  • 3篇骨细胞
  • 3篇病变
  • 3篇成骨细胞
  • 2篇牙周

机构

  • 31篇广东医学院
  • 4篇中山大学
  • 2篇深圳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口腔...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31篇刘学
  • 18篇杨旭
  • 15篇张恒
  • 13篇郭照中
  • 9篇邓燕
  • 7篇周婷婷
  • 5篇章立群
  • 5篇王杨
  • 5篇陈沐
  • 5篇任英华
  • 4篇刘荫
  • 4篇潘玉霞
  • 4篇章彦彦
  • 3篇李焱
  • 3篇郑蓉
  • 3篇黄洪章
  • 3篇李正明
  • 3篇王伟财
  • 2篇孙辉
  • 2篇肖莉

传媒

  • 7篇临床口腔医学...
  • 4篇南昌大学学报...
  • 3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广东牙病防治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性Ⅱ类高角型开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矫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用回顾分析方法,评价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矫治骨性Ⅱ类高角型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例骨性Ⅱ类开病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15.6岁,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后,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其进行矫正治疗。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对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正治疗结束后,12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侧貌明显改善,覆覆盖正常,平面发生逆时针旋转,下颌平面角变小。结论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矫治骨性Ⅱ类开临床疗效可靠,效果较稳定。
李正明刘新强黄永谦刘学
全反式维A酸对小鼠胚胎腭间充质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2015年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对小鼠胚胎腭间充质细胞(MEPM)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MEPM细胞,在成骨诱导(OM)培养基中分别加入atRA 0.1和1.0μmol·L-1,分别于培养1,3,5,7和9 d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化学比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培养21 d后,Von-Kossa染色观察矿化面积比。培养9 d后,逆转录PCR(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骨桥蛋白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1b,Bmpr2和Smad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培养9 d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M及OM+atRA 0.1和1.0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OM组细胞ALP活性最高,OM+atRA 1.0μmol·L-1组ALP活性明显低于OM组(P<0.05)。培养21 d后,Von-Kossa染色结果显示,OM+atRA 1μmol·L-1组矿化结节面积比为(3.56±1.24)%,明显低于OM组(10.33±2.29)%(P<0.05)。培养9 d后,OM组的Runx2相对表达各组内最高,OM+atRA 1.0μmol·L-1组与其相比约下调20%(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M组、OM+atRA 0.1和1.0μmol·L-1组骨桥蛋白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OM组的Bmpr1b mRNA表达水平为正常对照组的1.6倍,OM+atRA 1.0μmol·L-1组的相对表达仅为OM组的33%(P<0.05)。OM+atRA 1.0μmol·L-1组Smad5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OM组(P<0.05)。结论atRA能抑制MEPM的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Bmpr1b影响BMPR信号有关。
陈沐杨旭李正明刘学王伟财黄洪章
关键词:全反式维A酸
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颅颌面部发育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全反式维甲酸(atRA)摄入对胎鼠颅颌面部发育的影响。方法:C57BL孕鼠随机分成4组(n=5)妊娠第10天,实验组分别给予60、80、100 mg/kg atRA)灌胃1次,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玉米油灌胃。第19天取胚胎,记录基本情况取胎鼠头作头颅软组织侧貌分析拍摄X线片作颅颌面部骨骼测量。结果:RA≥80 mg/kg的2个实验组胎鼠体重减轻、体长缩短,出现明显颅颌面部畸形,畸胎率随RA剂量增高而升高。100 mg/kg组胎鼠下颌体(BD)缩短,上颌骨(∠NAK)、下颌骨(∠NBD)后缩(P<0.01);∠SNG则大于对照组(P<0.01)。X线头影测量发现:维甲酸各剂量组胎鼠颅颌面部矢状向缩短(Op-Rh)(P<0.01);维甲酸≥80 mg/kg的2个实验组胎鼠的颅穹窿长度(Pa-Na)和高度(Fp-Os)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维甲酸剂量依赖性抑制颅颌面部骨骼发育。
陈沐杨旭刘学王伟财黄洪章
关键词:小鼠
Ankylos种植系统单牙修复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Ankylos种植体用于修复单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90例单牙缺失患者,采用Ankylos种植体进行潜入式种植手术,部分骨量不足的患者,同期使用膜引导骨再生术、上颌窦内提升术及上颌窦外提升术。Ⅱ期手术2周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金钯合金烤瓷冠修复。术后随访,检查修复体与基台的稳定性以及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的健康状况;通过X线检查观察种植体周骨组织的吸收情况及基台的密合程度;调查患者对种植义齿咀嚼、美观、功能的主观满意度。种植后及义齿修复后的临床观察期为1~2.5年。结果:全冠修复后,除1枚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1颗烤瓷冠崩瓷外,其余植体稳定度好,短期追踪未发现松动问题;基台植体界面密合,未发现有上部基台松动情况;牙龈组织健康;术后1年内骨吸收小于1mm;患者主观满意率高,为98.9%(89/90)。按种植成功标准,修复成功88枚,累积成功率97.8%;失败2枚,占2.2%。结论:Ankylos种植体用于单牙修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杨旭张玉凤刘学张恒邓燕郭照中
关键词:ANKYLOS
垂直平台转换联合主动水平转换对种植体周骨吸收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ITIФ6.5 mm平台种植体配对常规颈基台与配对宽颈基台用于单牙缺失修复后的边缘骨吸收量。方法:选择50例单牙缺失患者,缺失牙槽嵴解剖条件满足植入宽颈Ф6.5(种植体平台)ITI种植体手术适应症,均行非潜入式种植手术,术后3-6月制取印模,随机采用宽颈或常规颈基台各25例,常规完成金钯合金烤瓷冠修复,并随访18个月,通过X线检查骨的吸收情况。结果:全冠修复后,两组植体及修复体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宽颈基台组在修复后3、6、12、18个月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29±0.08)mm、(0.36±0.07)mm、(0.43±0.10)mm、(0.61±0.09)mm,常规颈基台组在修复后3、6、12、18个月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28±0.11)mm、(0.34±0.12)mm、(0.42±0.14)mm、(0.57±0.16)mm。两组骨吸收量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数排列为:宽颈组(0.42 mm)〉常规颈组(0.40 mm)。结论:在具有垂直平台转换设计的ITIФ6.5宽颈种植体上应用常规颈基台,形成主动水平平台转换后,种植体颈周骨吸收量略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邓燕刘学杨旭张恒
Xive和Ankylos 2种种植系统单牙修复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评价Xive和Ankylos 2种种植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选择527例采用Xive种植系统和82例采用Ankylos种植系统的单冠种植体患者,进行潜入式种植手术,Ⅰ期术后4~6个月,Ⅱ期术后2周,全部采用金钯合金烤瓷冠修复。结果取印模修复时,Xive、Ankylos种植体成功率分别为98.5%、97.6%。修复后1年Xive、Ankylos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8.8%、100.0%。Xive种植体牙槽骨边缘骨吸收在修复即刻和修复后1年时分别为-0.32(-0.40~0.00)mm和-0.12(-0.18~0.00)mm,Ankylos分别为0.08(-0.15~0.12)mm和0.40(0.10~0.62)mm。结论 2种种植系统各有优缺点,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系统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郭照中杨旭张恒黄继红肖莉袁春霞刘学
关键词:ANKYLOS
口腔种植术上颌窦穿孔的分类与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种植术中上颌窦底意外穿孔的临床分类及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2005年~2011年间,25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患者,种植过程中或上颌窦内提升时上颌窦底骨质意外穿孔,4例放弃种植,其余21例,采用穿孔分类相对应的治疗原则治疗,4~6个月后延期种植。结果:25例患者均未发生窦瘘,21例延期种植后完成修复,随访1~5年均获成功。结论:对于上颌窦穿孔程度为中度及以下,窦底距牙槽嵴顶高度大于6mm者,无须放弃种植。对穿孔部位行相应处理后延期种植,仍可获得较满意临床疗效。
郭照中张恒周婷婷杨旭刘学
关键词:口腔种植上颌窦穿孔上颌窦提升
窦底骨高度小于5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上颌窦底骨高度小于5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剩余牙槽骨高度小于5mm,其中22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28枚(侧壁开窗组),20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24枚(内提升术组)。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及上部结构修复。术后6、12、24、36个月随访,检查2组病例有无种植义齿的修复并发症。结果 42例患者52枚植体,1枚种植体在负重12个月时因种植体周围炎失败,余植体均未发生感染、上颌窦炎等术后并发症,骨结合良好,种植体稳定,种植义齿成功率为98.1%。侧壁开窗组和内提升术组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60±0.97)mm、(3.49±0.88)mm;术后36个月,2组窦底骨提升高度为(4.33±0.73)mm、(4.25±0.93)m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创伤小,上颌窦底骨高度小于5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邓燕杨旭刘学张恒章彦彦潘玉霞王压冲
关键词:上颌窦上颌窦内提升种植体
超声骨刀在下颌磨牙分根术及半切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价应用超声骨刀进行分根术及半切术后行桩核冠桥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符合条件的27颗下颌磨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应用超声骨刀行分根术或半切术,必要时做冠延长术,根分叉有炎症先行牙周治疗,而后做桩核联冠或固定桥修复。随访2年。结果:除一颗患牙牙周炎进展导致牙周脓肿松动拔除外,其余26颗患牙均能保持良好的咀嚼功能,患者主观感受无明显不适,X片示牙槽骨无明显吸收或少量增生。结论:应用超声骨刀行牙分根术及半切术联合冠桥修复对治疗严重缺损下颌磨牙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张恒杨旭刘学周婷婷刘荫郭照中邓燕
关键词:超声骨刀分根术半切术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
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特性及成脂成软骨分化研究
2018年
目的:分析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特性和体外向成脂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分化的情况。方法:采集成年兔腹部脂肪组织,体外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并进行成脂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采用油红O染色证明成脂细胞分化,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Alcian Blue染色证明成软骨细胞分化。结果:脂肪干细胞形态为菱形,细胞可稳定传代,各代次间无形态上的差异。经油红O染色发现,脂肪干细胞可形成阳性脂滴,表明具有成脂分化能力。经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Alcian Blue染色后发现,脂肪干细胞可形成Ⅱ型胶原和硫酸蛋白聚糖,表明具有成软骨分化能力。结论:脂肪干细胞具有成脂成软骨分化能力,可成为脂肪和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
章立群刘学任英华陈沐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成脂分化成软骨分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