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宇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间作
  • 3篇大豆
  • 3篇大豆间作
  • 2篇蔗田
  • 1篇氮淋溶
  • 1篇氮平衡
  • 1篇碳平衡
  • 1篇通量
  • 1篇土地当量比
  • 1篇排放通量
  • 1篇气体排放
  • 1篇温室气体
  • 1篇温室气体排放
  • 1篇淋溶
  • 1篇固碳
  • 1篇甘蔗
  • 1篇氨挥发
  • 1篇

机构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章莹
  • 3篇刘宇
  • 3篇王建武
  • 2篇管奥湄
  • 2篇杨文亭
  • 1篇吴鹏
  • 1篇李志贤
  • 1篇唐艺玲
  • 1篇罗莎莎
  • 1篇王蕾

传媒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减量施氮与大豆间作对蔗田氮平衡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通过2010—2013年的大田试验,探讨了2个施氮水平(300和525 kg·hm^-2)和3种种植模式(甘蔗、大豆单作及甘蔗-大豆1∶2间作)对蔗田大豆固氮、甘蔗和大豆氮素累积及氨挥发和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豆单作相比,甘蔗-大豆间作的大豆固氮效率下降,但不同施氮水平间作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对甘蔗、大豆氮素累积无显著影响.减量施氮水平下氨挥发量低于常规施氮处理,不同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对氮淋溶量无显著影响.除2011年甘蔗单作减量施氮水平下出现蔗田氮素亏缺(-66.22 kg·hm^-2)外,其余不同年份不同种植模式下氮素都处于盈余状态(73.10-400.03 kg·hm^-2),施氮水平显著影响了蔗田的氮素盈亏,且常规施氮水平下氮素盈余量显著高于减量施氮处理,过高的氮素盈余增加了氮素污染农田环境的风险.从培肥地力、降低氮素污染环境的风险和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考虑,减量施氮水平下甘蔗-大豆间作模式具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
刘宇章莹杨文亭李志贤管奥湄王建武
关键词:氮平衡氨挥发氮淋溶
减量施氮与大豆间作对蔗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常规施氮(N2,525 kg·hm-2)y和减量施氮(N1,300 kg·hm-2)处理下甘蔗与大豆按行数比1∶1(SB1)和1∶2(SB2)间作、甘蔗单作(MS)、大豆单作(MB)种植模式下蔗田土壤CO2、N2O、CH4排放通量及土地当量比(LER)进行观测和对比分析,以探讨不同间作模式及施氮水平下甘蔗//大豆间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制定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合理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SB2-N1)农田土壤CO2排放总量较甘蔗单作(MS)显著降低35.58%,N2O累积排放总量较甘蔗单作降低56.36%,CH4累积排放总量较甘蔗单作升高7.02%;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处理蔗田土壤均表现为CO2和N2O的排放源,CH4吸收汇,追施氮肥后土壤对CH4的吸收速率降低,但CO2和N2O的排放速率增加。MS-N1、SB1-N1、SB2-N1、MS-N2、SB1-N2、SB2-N2和MB处理土壤CO2年累积排放总量(kg·hm-2·a-1)分别为5 096.89、6 422.69、3 283.20、4 103.29、4 475.84、4 775.31和4 780.35,土壤N2O年累积排放总量(kg·hm-2·a-1)分别为4.61、5.11、2.15、3.13、3.72、5.60和3.11,土壤CH4年累积排放总量(kg·hm-2·a-1)分别为13.68、21.78、12.72、5.53、11.36、4.77和9.97。甘蔗//大豆间作系统2009—2012年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且减量施氮水平下,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优势最明显。
章莹王建武王蕾杨文亭吴鹏刘宇唐艺玲
关键词:甘蔗大豆间作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土地当量比
减量施氮与间作大豆对蔗田碳平衡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研究氮肥投入及豆科作物间作对蔗田碳汇的影响,通过2年(2012—2013年)的大田试验,采用投入产出平衡法(即将作物生育期内的碳投入与碳产出进行量化分析),探讨2个蔗田施氮水平[300 kg·hm?2(减量施氮)和525 kg·hm?2(常规施氮)]和4种种植模式(甘蔗单作、大豆单作、甘蔗||大豆1行︰1行间作及甘蔗||大豆1行︰2行间作)下蔗田生态系统碳的输入和输出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碳输入量均显著高于甘蔗单作和甘蔗||大豆1︰1间作模式。2012年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碳输出量显著低于甘蔗单作和甘蔗||大豆1︰1间作模式,2013年差异不显著;甘蔗收获后,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两种间作模式土壤碳截存量均显著高于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生态系统的碳收支与平衡分析表明,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净碳固定量2012年为2 956.35 kg·hm?2,2013年为872.59 kg·hm?2。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下农田固碳潜力大于其他处理,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模式具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
管奥湄章莹刘宇罗莎莎王建武
关键词:碳平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