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巍

作品数:14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鸡西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病因
  • 2篇出血
  • 1篇蛋白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地塞米松治疗
  • 1篇电图
  • 1篇性疾病
  • 1篇血肿
  • 1篇血肿清除
  • 1篇血肿清除术
  • 1篇血肿微创清除...
  • 1篇亚急性
  • 1篇亚急性联合变...
  • 1篇预后判断
  • 1篇诊治
  • 1篇诊治方法
  • 1篇致病
  • 1篇致病因素
  • 1篇神经损害

机构

  • 8篇鸡西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刘巍
  • 4篇车特
  • 3篇李双英
  • 3篇王晓萍
  • 3篇徐静
  • 2篇姜海波
  • 2篇宋贺楠
  • 1篇郑伟
  • 1篇刘淑琴
  • 1篇尹琪华
  • 1篇孙立业
  • 1篇马凤伟
  • 1篇刘秀芳
  • 1篇许海燕
  • 1篇徐海燕
  • 1篇韩秀琴
  • 1篇付家和

传媒

  • 2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青年脑卒中的致病因素及预防探讨
2011年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的致病因素,提高预防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34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脑卒中的致病因素很多,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等是常见的重要的因素。结论青年脑卒中致病与高血压、高血脂、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和酗酒等密切相关,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应早期采取措施,进行综合干预防治,有效防止及避免致病因素是降低青年脑卒中发病率的关键。
刘巍姜海波徐静车特
关键词:脑卒中青年致病因素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26例临床对照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较小的原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是否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方法 随机选取2 0 0 3年 1月~ 2 0 0 4年 3月入院的壳核、基底节区脑出血 (2 5~ 4 0ml) 2 6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脑防办课题组要求的病例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随机分为微创血肿清除术组 (微创组 ) 12例 ,内科保守治疗组 (内科组 ) 14例 ,分别采用SSS量表、MRS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结果 除去术前血肿增大大于 4 0ml者 2例及 1例术后再出血病例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SSS量表中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两组间MRS分值及Barthel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 ,认为可能和所观察的病例数太少有关。但两组间微创组MRS量表均值明显低于保守组 ,微创组Barthel指数均值明显高于保守组。微创组 12例有 4例 (33% )显效 ,而保守组 14例有 1例 (7% )显效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于较小量 (2 5~ 4 0ml)壳核基底节区脑出血 ,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微创术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 ,提高生存质量。
尹琪华韩秀琴刘淑琴王晓萍孙立业付家和姜海波马凤伟郑伟刘巍
关键词:微创血肿清除术内科保守治疗壳核基底节区脑出血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针对临床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特点,分析其病因、电生理及其核磁共振的表现。方法:分析患有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电生理、核磁共振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全部都存在侧索、后索及周围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侧索、后索损害的有8例(占80%),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损害有2例(占20%),同时伴有精神症状的患者有3例(占30%)。结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因缺乏维生素B12后主要表现出侧索、后索及周围神经损害的一种临床疾病,降低血清维生素B12利于对该疾病的准确诊断,但其指标不够可靠。脊髓核磁共振检查利于客现诊断该痰病。
徐静李双英徐海燕刘巍
关键词: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神经损害
62例脑干出血临床治疗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该院收治的62例脑干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痊愈22例,好转18例,进展4例,死亡18例结论脑干出血在临床较常见,死亡率较高,死亡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年龄相关,由于脑干是主管人的生命中枢,临床治疗多采用保守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及CT、MRI影像学检查,给予正确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巍车特宋贺楠
关键词:脑干出血预后
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临床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成因及特点,研究早期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8例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分析研究其病因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结果:8例患者病因主要为多发性大动脉炎、高血压脑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子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是具有患者本身病因及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大部分患者预后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徐静李双英刘巍车特
关键词:临床病因诊治方法
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方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6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病情采用波立维75 mg和阿司匹林150mg联合治疗,1次/d。结果显效64例,有效41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83.3%,出现脑出血3例,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较好,联合用药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车特宋贺楠刘秀芳刘巍牛忠君王师
关键词:波立维阿司匹林进展型脑梗死
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脱髓鞘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2009年
王晓萍刘巍许海燕
关键词:脱髓鞘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剂量疗效观察白及地塞米松治疗
肌电图检查在GBS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上的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GBS)是一种炎性病变,代表一种异常免疫,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电检查在GBS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上有重要意义。
王晓萍刘巍李双英
关键词:肌电图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