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巍峰

作品数:127 被引量:295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115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7篇肿瘤
  • 29篇骨肿瘤
  • 25篇肉瘤
  • 25篇细胞
  • 23篇外科
  • 21篇恶性
  • 21篇病理
  • 20篇细胞瘤
  • 18篇骨肉瘤
  • 16篇黑色素
  • 16篇黑色素瘤
  • 15篇外科治疗
  • 15篇巨细胞
  • 15篇巨细胞瘤
  • 14篇手术
  • 14篇骨巨细胞瘤
  • 12篇淋巴
  • 11篇预后
  • 11篇淋巴结
  • 11篇活检

机构

  • 125篇北京积水潭医...
  • 5篇北京市创伤骨...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复旦大学
  • 2篇福建省肿瘤医...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西省中医院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127篇刘巍峰
  • 100篇牛晓辉
  • 33篇李远
  • 30篇郝林
  • 29篇金韬
  • 28篇杨勇昆
  • 27篇张清
  • 22篇徐海荣
  • 21篇丁宜
  • 21篇宫丽华
  • 20篇杨发军
  • 19篇孙扬
  • 18篇邓志平
  • 13篇丁易
  • 13篇黄真
  • 10篇王涛
  • 8篇李斌
  • 7篇鱼锋
  • 7篇黄啸原
  • 6篇孙晓淇

传媒

  • 21篇中国骨与关节...
  • 8篇中华骨科杂志
  • 8篇中国骨肿瘤骨...
  • 6篇中华病理学杂...
  • 5篇临床肿瘤学杂...
  • 5篇中华肿瘤杂志
  • 4篇骨科临床与研...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9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12篇2019
  • 17篇2018
  • 1篇2017
  • 9篇2016
  • 17篇2015
  • 14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检35例报告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索^(99)Te^m标记的右旋糖苷结合γ射线探测仪在淋巴结显像中的用药规律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准确性;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恶性黑色素瘤早期转移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35例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其中手部8例、足部27例。所有病灶Breslow厚度均>1 mm,且无临床及影像学淋巴结转移的证据。除外淋巴结已有转移的患者。术前4~6 h在病灶周围注射l^2 mCi的^(99)Tc^m标记的右旋糖苷,注射后30 min、2、4 h行核素显像,获得前哨淋巴结的显像图。然后在麻醉下切取前哨淋巴结,术中用γ射线探测仪帮助定位和切取前哨淋巴结。术后淋巴结行3mm一层的切片,行HE染色和HMB-45,S-100,Melan-A免疫组化染色。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阳性的行局部淋巴结清扫。结果核素注射后4 h前哨淋巴结显像稳定。27例足部黑色素瘤患者前哨淋巴结中有7例胭窝及腹股沟均显像,其余20例仅腹股沟淋巴结显像;8例手部黑色瘤患者中有2例滑车上及腋窝淋巴结均显像,其余6例仅腋窝淋巴结显像。35例均检出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00%。前哨淋巴结的个数为1~3个。5例患者的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查发现有转移,阳性率为14.3%。此5例均行淋巴结清扫术。结论用^(99)Tc^m标记的右旋糖苷作为显像剂、术中应用γ射线探测仪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肢端黑色素瘤中是一种可靠的技术。
杨发军刘巍峰孙扬丁易牛晓辉
关键词: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Γ射线
多孔髓内针生物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2013年
背景:髓内针为长骨转移癌预防性内固定的常用选择之一,但存在锁钉周围应力集中,锁钉弯曲或折断等问题。选择更为坚强、持久的预防性内固定可有效改善骨转移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目的:研究适用于长骨转移癌的多孔髓内针的生物力学特性,为选取打孔方案及生物力学试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测量4种长骨髓内针打孔方案下截面刚度及整体刚度的变化,孔直径有2mm与3mm两种,导程有11mm与22mm两种。结果:孔直径2mm对截面拉压刚度及扭转刚度降低8.45%和8.13%,对平行于打孔平面方向的弯曲刚度几乎无影响,但在垂直于打孔平面方向的弯曲刚度降低15.96%。髓内针采取孔直径2mm、导程11mm、每导程4个孔、孔均匀布置的打孔方案,载荷下应力增长率及整体刚度改变最小。结论:髓内针侧壁打孔可造成髓内针刚度降低,孔周围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影响髓内针的抗疲劳性。综合静态压缩、弯曲的分析结果,孔直径2mm,导程11mm,每导程4个孔,孔均匀布置的打孔方案的效果最佳。
李斌黄巨飞纪慧琢杨勇昆刘巍峰牛晓辉
关键词: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骨巨细胞瘤的肿瘤血运变化与地舒单抗用药时间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价地舒单抗治疗骨巨细胞瘤后,肿瘤血运随时间的变化特点以及与用药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骨巨细胞瘤患者38例。地舒单抗120mg皮下注射,每4周1次,初次用药后第8天和第15天各增加1次用药。患者在地舒单抗用药前和用药后不同时间(第1、3、6个月)分别接受相同肿瘤部位的增强CT检查,测量平扫CT值和增强CT值,并计算肿瘤部位的CT强化率。分析肿瘤的CT强化率随用药时间的变化特点。结果地舒单抗用药前病灶的平扫和增强CT值的平均值分别为(42.5±9.9)HU和(95.6±24.4)HU,平均强化率为2.25±0.62。用药前骶骨或骨盆病灶的强化率显著高于肢体病灶的CT强化率(P=0.007)。用药后第1、3、6个月的肿瘤平均强化率分别为1.64±0.42,1.43±0.40和1.38±0.36。用药后平均每月CT强化率降低情况如下:用药第1个月平均降低0.61(27.1%),第2~3个月平均每月降低0.105(4.65%),第4~6个月平均每月降低0.025(1.15%)。用药3个月以后,病灶的强化率无显著降低(P>0.05)。用药后第1、3、6个月的骶骨或骨盆与肢体骨肿瘤的平均强化率分别为1.75±0.42和1.28±0.23(P=0.005),1.49±0.41和1.34±0.32(P=0.226),1.41±0.35和1.33±0.30(P=0.229)。用药1个月后CT强化率的降低程度与初始CT强化率显著相关(r=0.619,P=0.000)。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P=0.000),MSTS功能评分显著提高(P=0.000)。5例患者出现轻度低钙血症,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术前应用地舒单抗辅助治疗骨巨细胞瘤,可以降低肿瘤组织的血运。在用药初期血运降低最为显著,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血运的降低程度逐渐缩小。不建议在术前应用地舒单抗时间过长。
杨勇昆黄真苏永彬徐海荣刘巍峰牛晓辉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
第八届亚太地区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协会会议纪要被引量:1
2010年
第八届亚太地区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协会(APMSTS)会议于2010年2月24日-27日在菲律宾宿务举行,来自亚太地区的与会代表180余人.学术交流主要有大会发言和壁报形式,其中大会发言95篇,壁报112篇.中国内地参会的主要单位有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山大学第一医院和济南军区总医院.会议期间各国学者围绕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的基础研究、诊断与治疗以及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刘巍峰徐海荣张清牛晓辉
关键词: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协会
骶骨骨盆骨巨细胞瘤栓塞治疗CT评估的初步研究
高明张清刘巍峰牛晓辉
肢体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在肢体恶性黑色素瘤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2007年12月就诊于我院骨肿瘤科22例肢体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20-73岁,平均50.1岁;发病部位足底14例,足背1例,第二足趾1例,拇指甲下2例,腹股沟、大腿、膝部软组织各1例,胫骨1例。按照AJCC外科分期,Ⅱ期8例,Ⅲ期12例,Ⅳ期2例。保肢14例,截肢(趾)8例;保肢病例中局部切除后采用游离植皮或转移皮瓣重建10例,胫骨病变1例采用瘤段截除、人工关节置换术。外科边界:边缘切除4例,广泛切除14例,根治性切除4例。二期行区域淋巴结清扫14例。术后辅助达卡巴嗪化疗6例(同时加用放疗1例),干扰素和白介素生物治疗13例,中医药辅助治疗3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7例,随访时间3-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4.2个月。结果Ⅱ期患者8例中1例术后91个月局部复发,1例随访19个月后出现骨转移,1例术后12个月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均再次行手术治疗;余5例随访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Ⅲ期患者12例均行淋巴结清扫术,2例随访肺转移死亡,4例失访,余6例随访无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Ⅳ期患者2例,1例术后3个月因肺转移死亡。最终完整随访资料的17例患者中13例随诊无进展生存,原病灶局部无复发,植皮或转移皮瓣均成活或经过二期处理后愈合良好。结论肢体黑色素瘤手术治疗后局部肿瘤可得到良好控制,并为肿瘤的综合治疗奠定基础。
刘巍峰李远赵海涛王涛杨发军牛晓辉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外科治疗皮瓣淋巴结清扫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合并病理性骨折在局部复发、重建持久性及功能评价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4年7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患者资料。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为33.7岁(范围:17-71岁)。骨折部位为股骨远端45例,胫骨近端5例。按照AO骨折分型,A型3例,B型36例,c型11例。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Ⅱ级5例,Ⅲ级45例。20例接受扩大刮除术,30例采用整块切除术。重建方式包括骨水泥填充内固定16例,单髁异体骨移植内固定5例,骨端1/2异体骨大段移植1例,人工关节置换28例。对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纳入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分型、外科治疗方式、外科边界、重建方法、术后并发症、术后肿瘤学评价、功能评分等临床资料,用x。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方式的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问均数差异,无复发生存分析采用Kap|an—Meier曲线,多组问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66.9个月(范围:24—149个月),共4例局部复发(扩大刮除组3例,整块切除组1例),扩大刮除组和整块切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且扩大刮除组(3/20,15.0%)与我科骨巨细胞瘤大宗无病理性骨折病例刮除复发率(10/116,8.6%)比较无差异(P=0.407)。不同骨折类型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不同骨折类型的手术方式选择有明显差异(P=0.006)。并发症情况:扩大刮除组出现并发症2例(2/20,10.0%),均为关节退变;整块切除组出现并发症15例(15/30,50.0%),其中单髁异体骨移植组异体骨吸收1例,关节置换组感染2
刘巍峰杨发军李远李斌郝林牛晓辉
关键词:巨细胞瘤骨折病理性刮除术
冬眠瘤的特异性影像学诊断--与良性或低度恶性脂肪源性肿瘤的比较
目的 冬眠瘤是一类由棕色脂肪构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成人下肢近端和躯干,有四个亚型.文献报道非常罕见,我们通过14例病例总结来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并根据其中9例术前影像来与其四个亚型诊断建立联系.资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刘巍峰Marilyn M.BuiDavid CheongJamie T.Caracciolo
关键词:冬眠瘤核磁共振组织病理学
一种骨肿瘤病灶内刮除可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手柄、刮勺杆、圆柱转动柱、中空圆柱窝、伸缩连杆、内凹圆刮勺,中空球形窝、转动球及反光圆镜组成的一种骨肿瘤病灶内刮除可视装置,表面带有防滑纹的圆柱手柄纵向一端中心插入并固定细长刮勺杆,刮勺杆顶端固定内...
刘巍峰牛晓辉李斌田伟
文献传递
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 RANKL)抑制剂denosumab治疗前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11例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术前经denosumab治疗的骨巨细胞瘤病例资料,分析治疗前后影像学及组织学形态改变。结果女性5例,男性6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5岁。骶骨6例,股骨2例,桡骨、胫骨及髌骨各1例。经denosumab治疗3~6个月后,肿瘤组织学上表现为巨细胞减少甚至消失;单一性的梭形细胞增生伴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或新骨形成,骨的形态可以是幼稚的骨样基质、编织状骨及较成熟的板层骨。影像学上显示显著的骨硬化,病变周边的硬化缘形成。3例发生于骶骨的患者分别于术后5、6、11个月复发,其余术后经随访1~1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经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组织形态与原病理表现截然不同,应与一些良性及恶性的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相鉴别。denosumab治疗时间与形态学表现及复发情况的关系仍需进一步观察。
宫丽华刘巍峰丁宜张文杨勇昆鱼锋黄国全黄啸原牛晓辉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