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义
- 作品数:33 被引量:242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超越感性与回归理性——为《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和道德问题的批评》而辩护
- 2015年
- 一般认为,古希腊雅典城邦与家庭的截然分立,奠定了公共与私人的最基本界限,并自然而然地将男人与政治、女人与经济对应起来,维护了性别差异在自由与平等面前的“合法地位”。在希腊人看来,城邦是一个公共空间,享有雅典籍的成年男子才有“公民”资格参加“广场会议”,商榷城邦公共事务,从而天然地将女性排斥在了公共生活(或政治领域)之外。她们被束缚于家庭这个私人领域,从事与人的生命过程相应的物质生产活动、经济事务。得益于古希腊资料的持续引证,阿伦特从劳动、工作与行动三种根本性人类活动的划分出发,突破公私的二元传统,勾勒出私人、社会和公共的三种领域类型。在她看来,“公共性”是公共领域的核心,要求“任何公共场合出现的东西能被所有人看到和听到,有最大程度的公开性”(阿伦特,2009:32),要求一个超越地球与自然的“世界本身”,并呼唤“无数视角和方面的同时在场”(阿伦特,2009:38),公共领域成为了无数人在场、竞争、激辩、讨论的政治空间,这是对雅典城邦政治的继承,却打破了城邦视阈下的地理束缚。
- 刘建义
- 关键词:政治领域道德问题辩护女权
- 民主与效率: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价值博弈被引量:6
- 2014年
- 作为公共行政合法性的两种来源,民主与效率编织了西方公共行政研究的二维价值谱系,并引导着该研究的历史演进。历经效率至上、社会公平、管理至上和以民为本的价值倾向,公共行政的价值钟摆终将摆向民主与效率相统一的均衡点。换言之,从一开始,公共行政研究就在于寻求民主与效率、规范与事实、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调和的可能性。
- 朱仁显刘建义
- 关键词:公共行政民主范式价值博弈民主行政
- 信息效率、激励相容与应急志愿服务机制改进--基于5.12汶川大地震志愿救助的案例分析
- 经济孵化出的政府全能主义正面临着来自社会变革的挑战,遭遇了公共事务治理的滑铁卢.在治理框架下,社会志愿力量的兴起有效填补了政府、市场失灵的功能空白,5.12汶川地震中的志愿者救助是其现实注脚,而这不仅是民主的理论诉求,更...
- 刘建义
- 关键词:信息效率路径规划
- 大数据、权利实现与基层治理创新被引量:10
- 2017年
- 治理的本质是实现权利。以权利为媒介,大数据与治理形成一种间接的因果关系,干预并驱动了基层治理的创新。依循"合作+冲突"的基本逻辑,按照权利的合作、权力的冲突、权利联合权力的三种途径,大数据从价值、技术和资源等三个维度,驱动着公民权利的实现。其中,权利合作表现为一种"差序格局",权力冲突表现为制衡与监察,"合作"权利与"冲突"权力的合作则正在成为一项基本选择。而要提升大数据驱动基层治理创新的效率,需要推动基层政务大数据的开放、共享,完善大数据治理的配套法律法规,培育一个成熟的公民群体。
- 刘建义
- 关键词:大数据权利实现
- “区块链+监管”的赋能逻辑、技术路径与未来图景被引量:6
- 2021年
- 政府监管职能的有效履行是均衡权力、资源、技术、制度等要素间关系的结果,“区块链+”赋能就演绎为一个激活“睡眠”要素、挖掘优势潜能、重塑组织结构的递进过程,表征为不同阶段区块链从工具到要素再到催化剂的角色转变。具体而言,通过重塑监管信息的存储、流动和消费模式,区块链提高了政府监管的信息质量、重构了政府监管的组织结构、重建了政府监管的制度规范、重塑了政府监管的理念思维,其结果催生出“区块链+监管”的化学反应,驱动新时代政府监管逐步走向全面化、协同化、智能化和精准化。
- 刘建义李莹
- 关键词:政府监管智能监管
- 网络时代的“扒粪运动”——网络反腐的政治社会学分析被引量:15
- 2013年
- 作为"扒粪运动"的网络注脚,网络反腐在继承推进社会进步精神实质的同时,以其公众参与性、媒介多元化的特质创新着"扒粪"的现代表达。而作为政治与社会"合围"的结果,网络技术的发展、公民的广泛参与、政府的宽容对待,使得公共话语权得到重新分配,虚拟公共领域快速成长,扮演信息供给者与舆论生产者的网民奠定了网络反腐的群众基础。然而,面对网络反腐的"双刃剑"效应,加强基础性、基本性制度建设和当事人权益保障制度建设,加快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创造宽松的舆论制度环境等,仍然是保持其生命力的有效的制度选择。
- 陈潭刘建义
- 关键词:网络反腐网络
- 数字监察的权利风险及其消解被引量:4
- 2023年
- 数字监察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治理,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国家监察中深度嵌入和充分融合的产物。就技术治理而言,技术嵌入在提升效能的同时激活了负效应,造成治理目标实现存在偏差,技术异化、主体“绑架”以及“技”“治”失衡共同催生了技术治理的悖论。数字监察遵循技术治理悖论的混合逻辑而走向失灵,制造了权利焦虑,潜藏着权利风险。对此,消解数字监察的权利风险,需要摆脱技术“奴役”,重塑主体性意识;打破权力“控制”,构建正当性程序;纠正技治“错配”,优化制度性供给。
- 刘建义瞿秀
- 从行政管理走向公共管理被引量:5
- 2010年
- 公共事务的管理方式呈现从行政管理到公共管理的转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表现出从"垂直式"到"扁平式"、从"单中心"到"多中心"、从"压力型"到"协商型"、从"垄断性"到"民主性"等方面的趋势和特征。我国因为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转变管理思维、强化社会参与、规范社会管理、明确管理目标成为行政管理走向公共管理的路径依赖。
- 陈潭刘建义
- 关键词: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参与行政改革
- “相见”不“相识”:公民参与反腐败的认知梗阻及其克服——基于G市百个村(居)的调研
- 2022年
- 推进基层监察体制改革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G市百个村(居)的调查资料,对村(居)民监察认知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村(居)民监察认知存在关注程度不高、了解程度不深、参与积极性不足,但满意度较高的认知梗阻。其中,对关系壁垒、宣传方式、腐败生态是影响监察认知水平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应通过重视社会资本的“感染”效应、创新廉政政策宣传内容和方式、培育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方式克服公民参与基层反腐败的认知梗阻。
- 广州大学“微监察”课题组刘建义
- 关键词:反腐败公民参与
- 精准激励:国家监察驱动营商环境优化
- 2023年
- 监察是一种负向激励,根据激励强度不同,存在约束过度、约束适度和约束不力等三大作用象限。激励理念不开放、监察制度不完善、监察执法不严格、监察信息不对称等共同造成了约束不足或约束过度。当约束不足时,事前威慑过弱会“诱使”公职人员有意消极履职,事中纠偏不力则会“放任”甚至“鼓励”公职人员继续消极履职。当约束过度时,事前威慑过猛会“逼迫”公职人员“避责”,事中纠偏过当会“刺激”公职人员加剧消极履职。公职人员消极履职会阻碍惠企纾困政策的落实和体制机制的高质量运转,恶化营商环境。因此,优化营商环境,克服监察失灵,必须提升监察精准度,推进“适度监察”,充分发挥监察的威慑功能,削弱公职人员的越轨动机,控制监察的执法力度,激发公职人员积极履职。
- 刘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