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德寰

作品数:96 被引量:365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文化科学
  • 21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媒体
  • 9篇互联
  • 8篇互联网
  • 7篇少年
  • 7篇青少年
  • 6篇新闻
  • 6篇移动互联
  • 6篇手机
  • 6篇人工智能
  • 5篇移动互联网
  • 5篇游戏
  • 4篇用户
  • 4篇社会
  • 4篇人机
  • 4篇网络
  • 4篇网络游戏
  • 4篇媒介
  • 3篇电脑
  • 3篇广告
  • 3篇传播学

机构

  • 60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印刷学院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中国信息协会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伦敦政治经济...
  • 1篇《天津教育》...

作者

  • 60篇刘德寰
  • 5篇李雪莲
  • 3篇肖轶
  • 3篇崔凯
  • 1篇陈斯洛
  • 1篇彭雪松
  • 1篇王妍
  • 1篇李夏
  • 1篇喻国明
  • 1篇谢宁
  • 1篇杨敏
  • 1篇郑雪
  • 1篇刘向清
  • 1篇季飞
  • 1篇陈喆

传媒

  • 5篇现代传播(中...
  • 5篇广告大观(综...
  • 3篇编辑之友
  • 3篇新闻与写作
  • 3篇社会学研究
  • 3篇中国出版
  • 3篇新经济导刊
  • 3篇北京青年研究
  • 2篇传媒
  • 2篇新闻爱好者
  • 2篇新闻记者
  • 2篇中国记者
  • 2篇市场研究
  • 2篇教育传媒研究
  • 1篇国际新闻界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统计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广告
  • 1篇青年记者

年份

  • 3篇2024
  • 1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机互联网的数字鸿沟被引量:20
2011年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不同人群中手机互联网领域的数字鸿沟是否存在。笔者通过是否使用手机上网来测量人们对手机互联网的接入沟,进而通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来测量使用沟。研究发现,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和家庭月收入等某一方面的优势地位并不必然导致接入和使用手机互联网的优势,社会经济地位高者并不比低者更好地接入和使用手机互联网。性别鸿沟、收入鸿沟和年龄鸿沟成为手机互联网领域不同人群社会分化的新标志。此外,较早接入手机互联网的人每天手机上网的时间也更长,接入的优势会强化使用的优势。
刘德寰郑雪
关键词:数字鸿沟手机互联网接入
大数据重塑新闻业被引量:5
2017年
文章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现实出发,使用2016年"手机人—移动互联网全景调查"数据,探讨使用行为变迁及分析技术对新闻业产生的结构性解构与建构,进而从新闻生产的角度提出新闻产业适应变革的主要方向。在使用现实层面,移动端成新闻接收主流渠道,新闻使用的时间结构与空间情境已发生结构性变化;社交网络成为新闻生产、传播、获取的主要平台;信息过载的表象在破坏新闻公信力,并提升了社会注意成本。在技术层面,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新闻产业整体转型提供了机遇,数据分析成为新闻从业者重要的方法论;使用者创造数据改变新闻生产流程与受众研究方法 ;行为数据使新闻产业广告效果可衡量。在当前的使用现实与技术变革中,新闻业的价值重塑与产业变革方向在于提供更优质的原创报道,积极的数字化产业转型,提升自身品牌价值。
刘德寰李雪莲
关键词: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新闻生产信息过载
内部改革与跨界协作并重:5G视域下VR出版媒体融合发展策略被引量:10
2020年
5G商用化为解决VR出版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提供了方案,VR大众出版、VR教育出版、VR专业出版等相关出版产业有望在新技术变革下开启新篇章。文章提出采用内部改革和跨界协作并行的方式作为出版行业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一方面,内部改革可以借助5G手机、平板、智能电视等智能终端的发展重构内容生产过程以及重塑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跨产业协作有利于形成多主体、多中心融合发展的出版格局。此外,融合形式下的VR出版将为出版业的创新盈利模式培育沃土。总体来说,5G视域下的VR出版会不断拓宽行业边界,未来VR出版将会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智能平台和智能互动体验,从而推进智媒时代的媒体融合进程。
刘德寰王袁欣
关键词:媒体融合
新型主流媒体新闻推送模式信息茧房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伴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推进,大量传统媒体开始或完成了转型升级。而在新兴的媒体形态中,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预言的"个人日报"在今天已然成为现实。新闻客户端基于用户数据进行信息推送的模式,为用户构建起"信息茧房",却蚕食了公共空间。本文着重分析了新闻客户端中"信息茧房"产生的原因,探讨个性化的新闻推送这一新媒体特色的媒介形态对用户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刘松吟刘德寰
关键词:群体极化协同过滤推荐系统
分歧与共识:民意表达渠道的多棱镜效应被引量:2
2006年
政府听取民意既要听大众的声音也要听小众的声音,对网络民意不能简单地说是或者非。网络也是现实世界的投影,要客观地分析和采纳网络民意就对了,不能说网络民意不好就完全不听。
杨敏老亨喻国明马勇刘德寰
关键词:政府管理民主制度公信力
去联接与非联接:微信朋友圈非使用的技术可供性与用户能动性被引量:6
2022年
本文梳理了当前媒介非使用研究中功能主义、后采纳行为和媒介抵抗等理论脉络的启示与不足,基于对微信朋友圈非使用者的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提出了“去联接-非联接”的概念框架,以强调技术可供性和用户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媒介非使用的重要性。研究从技术可供条件、用户能动角度对去联接和非联接进行辨析,并从意义建构和媒介反思性等方面探讨用户如何能动性地实践和合理化媒介非使用。研究发现技术可供性塑造了去联接和非联接的基础和可能性,而个体通过多样的和情境性的媒介非使用发挥能动性,在不同的生命情境里通过媒介非使用具现对社交媒介参与的反思性。
刘松吟刘德寰
关键词:能动性
从传播中介到情感对象:个体与手机的情感联结与形成机制被引量:7
2021年
随着手机依赖现象愈发普遍,常见的手机成瘾框架无法全面阐释人与手机的密切关系,需要纳入多元视角。基于计算机作为社会行动者范式和人际情感依恋理论,聚焦于个体对作为互动对象的手机产生的情感联结及形成机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发现手机作为亲密关系对象代理的机制,即依靠手机维系亲密关系会促使个体将手机拟人化,视手机为亲密关系对象的实体代理,进而引发对手机的情感依恋。个体在享受手机维系亲密关系的从容与便捷时,也面临着人机交往走向现实而人际交往走向虚拟的危险。
刘德寰及桐
关键词:手机亲密关系
上网、读书时间与催化剂
<正>读书时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素质的大问题,读书习惯又是个人对新知识渴望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研究一个国家公民的读书时间是现实社会的一个重大的实践性话题。当前,网络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由于网络社会...
刘德寰
文献传递
“围脖”族:小我世界的大我情怀
2012年
微博带给我们的是一场全民狂欢。这里既有救世主一般的王小山、也有女皇一般的姚晨、社会良心一般的邓飞,也有大声维权的钟如九,和千千万万的你我。根据CNNIC的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互联网发展的亮点在于微博,
刘德寰崔凯李夏
关键词:情怀大我CNNIC社会良心救世主
多维信任结构的用户面貌——基于三元媒介选择的逻辑演绎被引量:2
2023年
媒介选择影响因素研究始终面临两类问题:态度与行为存在双向因果、本土的人口与社会结构意义被低估。本研究针对传统官方媒体、专业化商业媒体、自媒体,考察媒介信任和媒介选择之间的多维逻辑链条,并通过人口统计学变量交互分析,揭示三类媒介的用户面貌及其结构性偏向中的社会意义。研究发现:三类媒介呈现出“类差序格局”,媒介经验的惯习对个体选择影响深远,信息冲突情境下用户自我效能感更加凸显,不同内容类型之间出现了信任分化;年龄与文化程度、城市线级与个人收入两组变量交互,是用户分群逻辑中的核心维度。
刘德寰巩固
关键词:媒介选择用户特征社会结构LOGISTIC回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