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超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鼠
  • 4篇超微
  • 4篇超微结构
  • 3篇后脑
  • 2篇动脉
  • 2篇毒性
  • 2篇神经变性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网膜
  • 2篇下腔出血
  • 2篇膜下
  • 2篇痉挛
  • 2篇出血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动脉壁
  • 1篇动脉痉挛

机构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刘文超
  • 4篇何正瑞
  • 4篇顾峻
  • 3篇章惠英
  • 3篇陈黎华
  • 2篇易静
  • 2篇顾秀君
  • 1篇李志宏
  • 1篇林彤
  • 1篇徐丹令
  • 1篇朱平
  • 1篇黄耀德
  • 1篇张建斌
  • 1篇张建斌
  • 1篇丁文龙

传媒

  • 7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平滑肌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采用盐酸和胶原酶消化动脉外膜的技术,对正常的脑动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痉挛的脑动脉及经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处理的脑动脉平滑肌细胞构筑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正常平滑肌细胞是梭形的,沿着血管长轴环行分布,细胞间通过突起相连,肌细胞外膜面通常是光滑的;痉挛的脑动脉和经PGF2α处理的脑动脉平滑肌外膜面均出现非常相似的膜皱折和卷曲,肌间隙增宽。透射电镜显示急性痉挛管壁病理变化轻微;迟发性痉挛出现明显病理性超微结构改变。实验结果提示急性脑血管痉挛是由平滑肌收缩引起,病理变化轻微;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是血管持久收缩伴病理性超微结构改变。
张建斌刘文超何正瑞范冷艳
关键词:平滑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超微结构
新生鼠脑外伤后神经元变性的电镜观察
2004年
目的 :从形态学角度探讨新生鼠脑外伤后神经元变性的机理。方法 :建立新生 7d大鼠顶叶皮质脑挫伤动物模型 ,在脑外伤后 2h、6h、2 4h对同侧顶叶皮质和海马神经细胞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神经元有两类改变 :( 1 )神经元树突和胞体呈巨大膨胀。早期内质网池扩大 ,线粒体致密和浓缩 ;此后内质网空泡化 ,线粒体进行性肿胀和空泡化 ,多聚核糖体从粗面内质网上解离 ,并散在于胞浆。核的改变出现于胞浆改变明显之后。核染色质由簇状集聚于核膜下呈钟面排列到向中央积聚成轮廓不规则的团块。轴突基本正常。 ( 2 )胞浆和胞核均浓缩 ,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空泡。结论 :内源性兴奋毒对未成熟脑创伤性神经元变性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章惠英何正瑞朱平顾峻陈黎华刘文超丁文龙
关键词:新生鼠脑外伤神经元变性电镜观察超微结构
高血压鼠动脉壁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及形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取不同年龄组自发性高血压鼠的胸主动脉、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环),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仪测定其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并取脑软膜血管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各组高血压鼠动脉壁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均下降,颈内动脉更明显;脑血管内弹性膜部分断裂,平滑肌细胞有空泡变性等.该变化可能与高血压时自身调节血管外周阻力并保证脑血供有关.
刘文超徐丹令范冷艳顾秀君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超微结构去甲肾上腺素
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动脉痉挛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采用大鼠蛛网膜下隙出血模型,经光镜和Vidas图像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时间段的脑动脉平滑肌的横断面积(S1),内膜的横断面积(S2),脑动脉壁横断面积(S3),脑动脉腔横断面积(S4),V1:平滑肌的体密度(S1/S3);V2:内膜的体密度(S2/S3);D1:蛛网膜下降面脑动脉壁厚度;D2:脑面脑动脉壁厚度进行了观察测定,发现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具有双相性,管腔缩窄,管壁增厚,急性脑血管痉挛比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缩窄更明显,蛛网膜面管壁增厚比脑面管壁增厚明显,大脑中动脉的变化比基底动脉变化更明显,实验各组管壁各成分的体密度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脑动脉痉挛并不是由于管壁成分增加引起.
张建斌刘文超何正瑞范冷艳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痉挛形态学
大鼠隔-下托投射定位关系的确定
2003年
目的:研究隔-下托投射定位关系。材料与方法:1% WGA-HRP与10% HRP混合液用微量注射器注射入大鼠背侧下托,存活36h,取材。海马切片用H_2O_2-DAB显色确定注射点位置,隔区切片用TMB显色显示逆行标记神经元。结果:HRP逆行标记细胞主要出现于同侧内侧隔核(MS)和斜带核(NDBV),Bregma点0.70mm~0.48mm的平面上达到高峰。对侧MS和NDBV仅见少量逆行标记神经元。结论:下托接受同侧MS-NDBV大量神经元投射,其中背海马下托前部与MS-NDBV的中部存在明显定位关系。
顾峻林彤李志宏刘文超黄耀德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动物实验
新生鼠急性缺氧后脑组织儿茶酚胺含量及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将年龄分别为第1、8、15和22天龄的新生大鼠置于5%的低氧环境中2小时,观察其行为变化,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仪测定幼鼠5个脑区(额叶皮质、尾壳核,下丘脑、海马和小脑)内儿茶酚胺神经递质的含量,发现各脑区NE和DA含量呈升高趋势,但第1、8天龄鼠某些脑区含量下降;透射电镜观察发现1、8天龄鼠额叶皮质、尾壳核和海马部分神经元出现线粒体肿胀和空泡样变,细胞间隙扩大,部分细胞核结构破坏,突触小泡的聚集和增多,第15和22天龄鼠脑形态无明显变化.
刘文超柏蕙英范冷艳顾秀君
关键词:新生鼠缺氧儿茶酚胺超微结构
外源性谷氨酸致新生鼠脑兴奋毒性神经变性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外源性谷氨酸对新生鼠脑细胞的兴奋毒性作用。方法 :新生 7天SD大鼠 ,背部皮下注射单钠谷氨酸 (MSG) 2mg/ g ,在 2h、6~ 8h、2 4~ 2 8h分别光镜和电镜观察脑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 :光镜下 ,2h未见明显异常 ,此后可见多处脑细胞肿胀 ,进而细胞固缩。电镜着重观察海马神经元 ,变化一为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巨大膨胀 ,伴随着内质网膜的空泡化及线粒体由最早期的浓缩到巨大膨胀 ,轴突基本正常 ,核染色质由簇状集聚于核膜下呈钟面排列到向中央积聚成轮廓不规则的团块 ;变化二为胞浆和胞核均浓缩 ,胞奖中有大小不等的空泡。结论 :外源性谷氨酸能引起未成熟脑细胞的死亡 ,为某些食品添加剂对儿童脑细胞的影响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形态学基础。
章惠英何正瑞易静顾峻刘文超陈黎华
关键词:海马谷氨酸兴奋毒神经变性新生鼠
新生鼠脑兴奋毒性神经变性的形态学研究
<正> 自1971年美国科学家Olney研究发现谷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死亡并引入了兴奋毒(excitotoxin)这一概念以来,大量学者认为脑外伤、脑缺血、缺氧、低血糖和许多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引起的神...
章惠英何正瑞易静顾峻刘文超陈黎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