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新民

作品数:83 被引量:354H指数:11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化学工程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理学
  • 4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乙烯
  • 11篇塑料
  • 8篇电池
  • 8篇厌氧
  • 8篇厌氧流化床
  • 8篇生物燃料电池
  • 8篇燃料电池
  • 8篇微生物燃料
  • 8篇微生物燃料电...
  • 7篇树脂
  • 7篇热解
  • 7篇流化
  • 7篇流化床
  • 7篇聚乙烯
  • 7篇酚醛
  • 6篇聚氨酯
  • 6篇废水
  • 6篇酚醛泡沫
  • 5篇泡沫塑料
  • 5篇活性炭

机构

  • 83篇青岛科技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吉化...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83篇刘新民
  • 32篇郭庆杰
  • 13篇潘炯玺
  • 12篇王许云
  • 9篇谢雁
  • 9篇曹长青
  • 8篇徐东彦
  • 7篇葛涛
  • 7篇杨金平
  • 6篇田红景
  • 6篇周媛
  • 5篇李磊
  • 5篇许春霞
  • 4篇张涛
  • 4篇李超
  • 4篇韩彬
  • 4篇刘永卓
  • 4篇张大晶
  • 4篇王军晓
  • 4篇耿启金

传媒

  • 10篇现代塑料加工...
  • 4篇塑料
  • 4篇合成树脂及塑...
  • 4篇塑料科技
  • 3篇山东化工
  • 3篇青岛科技大学...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化工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化学与粘合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新型建筑材料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上海建材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塑料工业
  • 1篇化工进展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 11篇2003
  • 2篇2002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厌氧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堆栈产电性能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了三级液固厌氧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串并联的产电性能。同时考察了活性炭装填高度、阳极面积等因素对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燃料电池串联时,总电压为1 500mV,等于3个单级电池的电压之和,能够有效地提高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最大功率密度为0.28W·m-2。而并联时,输出电压仅为450mV左右,和单级电池输出电压大体相当,最大功率密度为0.074W·m-2。活性炭的装填高度增加1倍,电压升高了20%左右。阳极面积增加1倍,产电量增大了30%。
宫本月刘新民郭庆杰
关键词:厌氧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
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基质降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了在30℃左右条件下,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FBMFC)处理有机废水的基质降解动力学。在空气阴极、单室、无膜液固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以污水和椰壳活性炭为液相和固相,通过实验考察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的污水COD变化。选取Monod模型和简单动力学模型,通过合理的假设推导出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模拟有机废水时的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将实验数据代入到理论推导得到的动力学模型中,进行线性拟合和对比分析,得到Monod模型和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表达式。结果表明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基质降解为一级反应;Monod模型表达式为:t/s0-st=4.769 7/st+15.885,一级动力学模型为:lnCA=-0.025 32t+8.109 15,理论推导模型与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王振刘新民郭庆杰
关键词: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有机废水MONOD方程
一种生物质药用炭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活性炭加工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质药用炭的制备方法,旨在降低活性炭的灰分,提高其吸附性能,其制备步骤是先将生物质粉碎过20-200目筛;再进行生物质筛选除杂后酸洗和碱洗;然后进行烘干;最后将原料送入活化炉...
郭庆杰付国家郭拓刘新民田红景王许云
文献传递
废线路板非金属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本文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研究了废弃印刷线路板非金属粉(WPCBN)填充聚丙烯(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WPCBN粒径≤154 μm时有利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
刘鲁艳吴曼郭庆杰刘新民王许云
关键词:材料加工工程复合材料聚丙烯硅烷偶联剂
增韧增强PP复合材料的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研究了聚丙烯(PP)种类,增韧剂丙烯-辛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SBS/EPDM)和CaCO3用量对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PEPF30M为基体树脂,SBS/EPDM为增韧剂,CaCO3为增强剂,当添加SBS/EPDM质量分数为25%,CaCO3质量分数为19%时,制得的增韧增强PP复合材料满足PP汽车保险杠专用料的要求。
周媛谢雁刘新民潘炯玺
关键词:PP复合材料增韧增强EPDMCACO3SBS辛烯
MCM-41与5A分子筛二氧化碳吸附特性对比被引量:2
2016年
以5A分子筛和MCM-41为基体,环氧树脂(EP)作交联剂,四乙烯五胺(TEPA)作改良剂,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胺基吸附分子筛。利用低温N2吸附/脱附和红外等方法考察了改性前后样品的结构特征,研究了温度在323,333,343和353K下改性分子筛对CO2吸附量的大小。结果表明:经过TEPA改性后,5A分子筛和MCM-41分子筛的结构特征得到了很好地保持,比表面积和孔容随着TEPA负载量的增加而降低。改性MCM-41分子筛比改性5A分子筛吸附效果好。在温度为333K,CO2初始体积分数为15%时,改性MCM-41分子筛最大吸附量为3.2mmol·g^(-1)。
刘新民张学诗
关键词:5A分子筛MCM-41环氧树脂
微纳米流体多尺度混合现象的研究与展望
2009年
综合概述了微纳米流体多尺度混合现象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探讨了微纳米流体多尺度混合现象的表征方法,指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可行的研究方法。最后给出了微纳米尺度混合现象的一些典型应用及展望,如组合反应、电化学反应及新型DNA分离。
周学林刘新民赵亮亮郭庆杰曹长青
关键词:多尺度微流体微通道微反应器
驯化方式对焦化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厌氧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AFB-MFC)对焦化废水进行生化处理,考察了直接驯化、梯度驯化和富集培养三种微生物驯化方式对系统产电性能及废水处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度驯化时AFB-MFC产电性能和废水处理效果最好,最大功率密度为10.95m W/m2,比直接驯化和富集培养时分别提高了212%和89.4%。反应60 h后,AFB-MFC中COD的去除率为86.28%,而直接驯化和富集培养时分别为73.2%和80.01%。三种驯化方式下AFB-MFC中COD的去除都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李明刘新民
关键词:焦化废水COD产电性能
以废塑料为基材的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表征和吸附性能被引量:3
2020年
以废旧电视机外壳(WTVS)为原料,通过磺化反应和溶胀-渗透方法来制备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SMD001),并将其作为CO2吸附材料的载体,采用N2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压汞法等手段对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SM-D001)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正庚烷的量、不同乙醇/水质量比和不同致孔时间下制备的SM-D001对CO2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致孔剂正庚烷的量为25 g,乙醇/水质量比为90∶10,致孔时间为5 h时,制备的离子交换树脂对CO2的平衡吸附量达到1.87mmol·g^-1。以SM-D001为载体,五乙烯六胺(PEHA)为改性剂,采用配位法制备的固态胺吸附剂对CO2的吸附能力达到3.61 mmol·g-1,并对其进行吸附动力学研究。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证明固态胺吸附剂对CO2吸附过程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论提供参考。
仇雪霞刘新民
关键词:吸附动力学
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直接缩聚法制备了乳酸与聚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PLEG)。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乳酸与聚乙二醇质量比、催化剂种类、催化剂含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PLEG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优化的反应条件:乳酸与聚乙二醇质量比为8.5∶1.5,采用自制的复合催化剂,催化剂质量分数0.6%,聚合温度160℃,聚合时间5h。另外还考察了扩链剂对PLEG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扩链剂能够显著提高PLEG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合成的PLEG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分析进行了表征。
刘新民王振郭庆杰
关键词:乳酸聚乙二醇熔融缩聚共聚物生物降解塑料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