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新民

作品数:45 被引量:160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深圳市科技局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内镜
  • 10篇溃疡
  • 9篇细胞
  • 6篇蛋白
  • 6篇术后
  • 6篇溃疡性
  • 5篇胆囊
  • 5篇胆囊切除
  • 5篇胰腺
  • 5篇胰腺炎
  • 5篇切除
  • 5篇肿瘤
  • 5篇胃癌
  • 5篇腺炎
  • 5篇结肠
  • 5篇结肠炎
  • 5篇溃疡性结肠炎
  • 5篇腹腔
  • 4篇结石
  • 4篇基因

机构

  • 42篇深圳市第二人...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华东微量...

作者

  • 45篇刘新民
  • 20篇刘俊
  • 17篇熊鹰
  • 15篇胡银清
  • 12篇王建平
  • 12篇郭海建
  • 7篇丁世华
  • 7篇刘若丹
  • 6篇陈碧玲
  • 6篇赵素芳
  • 6篇舒晴
  • 6篇李花林
  • 6篇邓联民
  • 5篇谭永港
  • 4篇李开学
  • 4篇帅红梅
  • 4篇马经野
  • 3篇陈淑娜
  • 2篇张赵洁
  • 2篇陈如山

传媒

  • 6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3
  • 4篇200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贝酯、奥曲肽和奥美拉唑联合应用预防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加贝酯、奥曲肽和奥美拉唑联合应用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作用。方法:235例ERC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5例)和对照组(110例)。治疗组ERCP术后应用加贝酯1mg.kg-1.h-1持续静滴12h,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q12h×2次,奥美拉唑40mg静注q12h×3次;对照组ERCP术后静滴生理盐水500mL。ERCP术前、术后3h、12h及24h检测血清淀粉酶并观察有无PEP的临床表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ERCP术后PEP的发生率分别为3.20%和11.82%(P<0.01),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40%和39.09%(P<0.05)。2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加贝酯、奥曲肽和奥美拉唑联合应用可降低ERCP术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郭海建刘新民刘俊熊鹰胡银清帅红梅李花林
关键词:加贝酯奥曲肽
内镜下综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65例疗效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综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共65例经内镜综合治疗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止血成功57例,初次治疗成功率为87.6%。再出血8例,再次内镜下止血4例成功,4例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5.3%。结论内镜下综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该作为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舒晴李花林赵素芳吕静刘新民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内镜综合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再出血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8例1周内再出血及145例无再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表现特征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休克、入院时血红蛋白浓度、血尿素氮浓度、内镜下喷血、内镜下渗血。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再出血与休克(OR:2.93,P=0.024)、内镜下喷血(OR=2.47,P=0.028)、内镜下渗血(OR=1.57,P=0.010)相关。结论休克、内镜下活动性出血是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郭海建刘新民刘俊胡银清帅红梅李花林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超声胃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Aged functional dyspepsia,AFD)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方法:以B型超声检测AF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胃排空能力。结果:AFD患者胃排空较无症状对照者缓慢;AFD患者较之无症状对照者胃窦运动多表现为非节律性、非完全性、非均匀性缩小,个别表现为轻微蠕动,未发现胃动过速者;男性AFD患者较之女性AFD患者液体排空延迟;无症状对照者无差异。结论: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动力学异常。
郭海建刘新民刘俊熊鹰王建平刘若丹胡银清
关键词: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超声
以慢性腹泻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1例并误诊分析
<正>一、病例资料患者女,48岁,因反复腹泻2月余,加重1天入院。血常规示单核细胞增多。肠镜示横结肠肠腔狭窄,肠镜不能通过;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黏膜呈节段性、散在充血水肿,有糜烂及浅溃疡形成,肠壁稍僵硬,蠕动差(见图...
舒晴刘新民
文献传递
双镜治疗复杂胆系结石ERBD在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双镜治疗复杂胆系结石ERBD在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所有病人先行内镜下胆总管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后网篮或球囊取净胆总管结石,再置入10 F塑料内支架(ERBD)至三管汇合区以上肝总管内引流。3~6 d后,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1个月后,于内镜下拔除塑料内支架并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结果经双镜治疗的113例复杂胆系结石病人术后均未出现腹痛、黄疸、发热或化脓性胆管炎(重症胆管炎)等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均痊愈出院。手术1个月后经十二指肠镜下拔除塑料内支架引流并行ERCP检查,发现胆石共21例(18.5%),其中泥沙样结石16例,结石多黏附于内支架表面和用取石球囊搜刮后发现。共发现可见结石5例,结石大小为5~9 mm,于内镜下用网篮或球囊取除。造影未见胆漏、胆总管狭窄及胆总管夹闭等并发症。结论复杂胆系结石病人经双镜治疗时,先行十二指肠镜治疗后置入塑料内支架(ERBD)引流可有效地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刘俊熊鹰胡银清陈碧玲刘新民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并发症内镜治疗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脂水平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脂、脂蛋白的变化,探讨高脂血症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6月AP共92例,AP患者入院24 h内及治疗后7~10d时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轻、重症AP患者TG升高,HDL下降;治疗10 d后,轻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患者血TG、HDL水平恢复正常,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血TG仍维持高水平,HDL略有升高。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TG水平高于胆源性、洒精性胰腺炎(P<0.01)。结论甘油三酯(TG)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是AP的发病因素之一,血脂水平可作为AP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临床降血脂治疗对AP防治有重要作用。
张赵洁陈淑娜刘新民邓联民熊鹰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BMC体外白细胞介素12诱生水平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水平。方法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诱生IL-12。以放射免疫法分析检测IL-12的水平,将健康人(HC)与溃结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其中HC组55例,UC组45例(静止期与轻、中、重组例数分别为9、18、11、7)。结果UC组与HC组IL-12水平分别为(301.22±82.01)ng/L和(110.00±53.95)ng/L,P<0.001。UC组静止期与轻、中、重三组比较IL-12水平依次为:(142.01±47.05)ng/L、(248.73±60.63)ng/L、(295.08±80.40)ng/L、(335.20±119.95)ng/L,P值分别小于0.02、0.02、0.001。而静止期与HC组相比P>0.05。按病变累及范围,全结肠组与左半结肠组IL-12水平分别为:(312.83±106.25)ng/L、(264.85±67.97)ng/L(P>0.05)。结论UC活动期患者IL-12活性明显高于对照与静止期患者,且随病情加重呈上升趋势。IL-12活性与病变累及范围无关。
郭海建刘新民刘俊熊鹰王建平刘若丹胡银清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白细胞介素12
苯丙酮酸莫拉菌引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苯丙酮酸莫拉菌引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取患者腹水分离培养及鉴定,分析致病菌的侵入途径。结果在血平板上35℃卵育24小时后,见针尖状、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呈双或短链排列,无鞭毛;氧化酶、触酶、尿素酶均阳性,不分解糖类。本菌株来自于呼吸道。结论苯丙酮酸莫拉菌是引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少见菌之一。早而多次作腹水培养及药敏,对及时诊断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马经野刘新民
关键词: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细菌培养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遗传易感关系的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HLA—DPB1等位基因与广东汉族溃疡性结肠炎(UC)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分析比较76例UC患者和128例健康对照者HLA—DPB1基因多态性,此后将UC组分为轻度组与中、重度组作进一步分析。结果UC患者携带DPB1。2201等位基因的频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4%VS9.38%,P〈0.05,OR=2.368,95%CI:1.088—4.676)。而其携带.DPB1女0402和DPB1*0301等位基因的频率也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严重程度分组比较中,中重度组中DPB1*2201和DPB1。0402的频率,以及轻度组的DPB1+0301的频率均显著增高,这些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组中的DPB1*0301的频率同样明显高于在中重度组的频率(P〈0.05)。广东汉族人群中,HLA—DPB1*2201和UC及中重度UC有关;HLA.DPB1*0402和中重度UC有关;HLA—DPB1*0301和中重度UC有关。结论HIJA—DPB1等位基因与广东汉族人群的UC有关联。
郭海建刘新民刘俊熊鹰胡银清帅红梅李花林
关键词:多态现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