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旭东

作品数:19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乳腺
  • 5篇造影
  • 5篇输卵管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育龄
  • 4篇妇女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腰椎
  • 3篇育龄妇女
  • 3篇育龄期妇女
  • 3篇扩散
  • 3篇扩散加权
  • 3篇扩散加权成像
  • 3篇加权成像
  • 3篇病理
  • 3篇磁共振扩散
  • 3篇磁共振扩散加...
  • 3篇磁共振扩散加...
  • 2篇胸腰椎

机构

  • 14篇海南医学院附...
  • 5篇海口市人民医...
  • 3篇海南医学院

作者

  • 18篇刘旭东
  • 8篇邓丹琼
  • 7篇王小龙
  • 7篇王绥煌
  • 6篇涂蓉
  • 5篇韩向君
  • 4篇郑妙琼
  • 3篇陈建强
  • 3篇伍保忠
  • 3篇施玉森
  • 3篇张业雨
  • 3篇陈晶
  • 3篇黄妮
  • 2篇尤晓光
  • 2篇万江花
  • 2篇弥龙
  • 2篇陈贤飞
  • 2篇李小华
  • 2篇申艳光
  • 1篇战跃福

传媒

  • 4篇海南医学
  • 3篇中国计划生育...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SCT冠脉前门控扫描检查心率的控制
目的:通过检查前药物药物控制和屏气调节来人为控制心率,达到多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检查前门控扫描对心率的标准要求.方法:2013年4月-2013年5月做冠脉检查的受检者中,选择心律齐、心率范围在70-80次/分钟(bpm...
伍保忠张业雨黄海伟陈继攀刘旭东
枕骨大孔区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影像诊断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多层螺旋CT(MSCT)对枕骨大孔区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枕骨大孔区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结果10例患者均为单发脑膜瘤,其中6例肿块单发不规则形,4例肿块呈哑铃形。所有患者均经枕骨大孔区通道颅内外沟通。肿块CT平扫为等、高密度影,8例患者肿块有大片钙化,2例患者肿块散在点状钙化。MRI平扫肿块T1WI上多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上多为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后均显著强化,10例患者均见典型的“脑膜尾”征,5例患者颅底邻近骨质不同程度增生硬化。结论联合应用MSCT及MRI对枕骨大孔区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万江花申艳光邓丹琼施玉森刘旭东
关键词:脑膜瘤枕骨大孔螺旋计算机
育龄期妇女不同年龄组输卵管形态学测量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对育龄期妇女20-49岁不同年龄组的输卵管内部形态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输卵管形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输卵管造影100例,分20-29岁组、30-39岁组和40-49岁组,应用W 4.3工作站上进行图像保存、分析和测量。结果:观察和测量了输卵管的全长、各段的长度,间质部、峡部的内径,输卵管内口的直径等造影数据,3组之间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期妇女不同年龄组的输卵管内部形态和测量值无显著差异。
韩向君王磊光邱毅陈晶陈建强王绥煌刘旭东
关键词:育龄妇女输卵管造影检查
TIC类型及ADC值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曲线(TIC)类型和弥散表观系数(ADC)值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间经病理证实的107例乳腺疾病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灶进行TIC类型分析及其ADC值的测量,并与对侧乳腺的相应正常区域做对照,探讨TIC类型与ADC值在乳腺癌病理分级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108个乳腺病灶经病理证实良性病变49例,恶性病变59例,其中36例具有病理分级。良性病变曲线分布Ⅰ型33例、Ⅱ型8例、Ⅲ型8例,恶性病变曲线分布Ⅰ型12例、Ⅱ型14例、Ⅲ型33例,乳腺癌Ⅰ级8例、Ⅱ级21例、Ⅲ级7例,TIC类型分布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病理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乳腺与不同病理分级乳腺癌ADC值多组间两两比较,正常乳腺组织ADC值为(1.89±0.061)×10-3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Ⅰ级为(1.09±0.122)×10-3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Ⅱ级为(0.579±0.067)×10-3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Ⅲ级为(0.203±0.648)×10-3mm2/s,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与其呈负相关(r=-0.969,P=0.000)。结论 TIC类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乳腺癌的ADC值可以预测乳腺癌的恶性程度,但MR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对乳腺癌病理分级的预测有一定难度。
黄妮邓丹琼励斌王小龙刘旭东郑妙琼
关键词:乳腺
咬舌法在喉部MRI检查中的应用探讨
2008年
喉部结构复杂,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创伤性、对软组织具有极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技术,是喉部疾患影像学检查的最佳的选择。但MRI扫描过程中往往因患者吞咽动作产生运动伪影,影响诊断。为了提高扫描图像质量我科对30例喉部Mill检查时采用了让患者咬住舌头以停止吞咽动作,已取得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郑妙琼施玉森王小龙刘旭东
关键词:MRI检查喉部影像学检查技术MRI扫描吞咽动作无创伤性
AW4.3工作站在输卵管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AW4.3 Basic软件对子宫输卵管造影图像观察和测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公司的Inova 3000数字血管造影机和自行设计双腔球囊造影用硅胶管以复方泛影葡胺为对比剂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应用AW4.3 Basic软件对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和测量。结果:输卵管间质中部、峡部及壶腹部均数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303(0.198~0.409)、0.443(0.420~0.470)、1.603(0.609~2.520)mm。结论:应用AW4.3 Basic软件对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测量避免了人为因素和图像放大等干扰,测量的结果可信。
王绥煌刘旭东韩向君王磊光邱毅
关键词:子宫输卵管造影图像观察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4
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理组织分级与MR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是有否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间临床拟诊为乳腺癌女患者34例,均行乳腺MRI及手术病理检查,符合人组者20例,年龄32~83岁,中位年龄43.5岁。测量肿块ADC值(避免肿块的液化坏死区),并与对侧乳腺的相应正常区域的ADC值作对照。根据ADC值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分级列表,采用不同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LSD—t检验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乳腺与不同病理分级乳腺癌ADC值多组间两两比较,正常乳腺组织ADC值为(1.89±0.061)×10-3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I级ADC值为(1.09±0.122)×10-3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Ⅱ级ADC值为(0.579±0.067)×10-3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Ⅲ级ADC值为(0.203±0.648)×10-3mm-2/s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与其ADC值呈负相关(r=-0.969,P=0.000)。结论乳腺癌ADC值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分级有相关性。因此,测量乳腺癌的ADC值可以预测乳腺癌的恶性程度。
邓丹琼涂蓉尤小光翁阳郑立平王小龙刘旭东杨甜郑妙琼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8通道体相控阵线圈与8通道颈胸腰椎联合相控阵线圈对乳腺MRI图像对比
2008年
邓丹琼涂蓉尤晓光王小龙王绥煌刘旭东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相控阵线圈乳腺
64排螺旋CT在心肌桥诊断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在心肌桥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0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行64排螺旋CT检查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结果64排螺旋CT检查发现心肌桥49例,检出率为23.8%;CAG检出心肌桥31例,检出率为15.0%,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的49例心肌桥患者共计发现53处,其中左前降支34处,左对角支9处,左回旋支4处,右冠状动脉3处,钝缘支3处。4例患者为重复心肌桥,均位于前降支中段和对角支处。心肌桥厚度一般为1~5mm,壁冠状动脉长度为15—42mm。结论64排螺旋CT较易发现心肌桥,能够准确显示心肌桥与心肌的解剖关系.是确诊心肌桥的首选方法之一。
万江花邓丹琼申艳光伍保忠刘旭东
关键词:心肌桥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冠状血管造影术
腰椎峡部裂的CT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及其病因探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腰椎峡部裂(LS)的诊断价值,并分析LS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4年经多层螺旋CT诊断为腰椎峡部裂的患者共28例。利用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全方位、多角度观察患者腰椎峡部裂情况,并综合对比MPR图像、MIP图像及VR图像。结果 28例患者中共检出峡部裂53处,滑脱17例;其中双侧峡部裂21例,46处,16例伴滑脱;单侧峡部裂7例,7处,1例伴滑脱。MPR图像LS诊断率为100%(53/53),斜矢状(沿椎弓峡部走向)位及斜轴(平行于椎弓)位可清楚的显示峡部断裂情况,分别表现为"狗项圈征"和"双关节征",正中矢状位可清楚的显示椎体滑脱情况。MIP图像也可显示全部病变,但对周边软组织的观察不如MPR图像。VR图像LS诊断率为79.24%(42/53),可立体观察峡部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MPR、MIP、VR技术可以全方位的评价腰椎峡部情况,其中斜矢状(沿椎弓峡部走向)位及斜轴(平行于椎弓)位的MPR图像可作为首选的重建方法;后天性因素(疲劳或应力骨折)可能是LS主要病因之一。
弥龙李小华涂蓉刘旭东伍保忠
关键词:峡部裂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病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