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芯片技术
  • 2篇滴虫
  • 2篇阴道
  • 2篇阴道毛滴虫
  • 2篇引物
  • 2篇引物筛选
  • 2篇原体
  • 2篇生殖
  • 2篇生殖器
  • 2篇生殖器溃疡
  • 2篇毛滴虫
  • 2篇酶链反应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芯片
  • 2篇基因芯片技术
  • 2篇基因芯片技术...

机构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8篇刘爱英
  • 7篇尹跃平
  • 5篇孙建方
  • 5篇徐敏
  • 5篇王书崎
  • 3篇陈祥生
  • 1篇林彤
  • 1篇王千秋
  • 1篇张津平
  • 1篇张津萍
  • 1篇余艳华
  • 1篇崔盘根
  • 1篇尤永燕

传媒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国外医学(皮...
  • 2篇21世纪第二...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年份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聚合酶链反应在阴道毛滴虫检测中的条件优化和引物筛选
阴道毛滴虫可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和尿道炎等多种男女性生殖泌尿系统感染疾病,全世界每年阴道毛滴虫感染的发患者数约为1.8亿。资料表明,阴道毛滴虫感染是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其他非溃疡性STD病原体感染的因素之一。 ...
徐敏尹跃平余艳华刘爱英王书崎
关键词:阴道毛滴虫聚合酶链反应阴道炎尿道炎引物筛选
文献传递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病原体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技术,芯片检测的程序主要包括4个部分:芯片方阵的构建,样品的制备及标记,生物分子反应和信号的检测及分析。目前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初步评价了用于引起生殖...
刘爱英尹跃平孙建方陈祥生余艳华张津平徐敏王书崎
关键词:基因芯片生殖器溃疡溃疡性疾病病原体芯片检测
文献传递
PCR在阴道毛滴虫检测中的引物筛选和条件优化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PCR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引物筛选和条件优化。方法从文献中筛选TVA5-TVA6、TV1-TV2、TVK3-TVK73对引物进行比较,每种PCR对引物、Mg2+、dNTPs、Taq酶4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浓度水平,使用Taguchi法进行优化,筛选出每种PCR的较佳反应条件。在较佳反应条件下,比较3种PCR的敏感性。用培养法及PCR法检测阴道拭子标本,初步评价敏感性最高的PCR方法。结果3种PCR法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TVK3-TVK7PCR的敏感性最高。25份临床拭子标本中,培养法检测出7份阳性标本,TVK3-TVK7PCR方法检测出8份,所有培养法检测阳性的标本经PCR方法检测的结果均为阳性。结论TVK3-TVK7PCR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检测阴道毛滴虫感染的有效方法。
徐敏尹跃平余艳华刘爱英王书崎
关键词:阴道毛滴虫培养法敏感性PCR方法引物
具有特殊表现的蕈样肉芽肿一例被引量:1
2001年
刘爱英崔盘根孙建方林彤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病例报告症状
聚合酶链反应对一期梅毒患者的诊断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快速检测梅毒螺旋体。方法:根据梅毒螺旋体47ku膜蛋白基因序列,自行设计筛选一对特异寡核苷酸引物,建立梅毒螺旋体的PCR。同时对其进行实验室评价和临床标本的检测验证。结果:PCR对梅毒螺旋体能产生特异性扩增,片段大小为252bp,而对其他生殖道常见菌及人基因组DNA不能扩增出任何片段。检测65例临床标本,PCR检查阳性54例(83.1%),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查阳性52例(80%),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40例(61.5%)。PCR检测结果,与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R可特异、快速地检测梅毒螺旋体,并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刘爱英尹跃平孙建方陈祥生余艳华尤永燕徐敏王书崎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聚合酶链反应
生物芯片技术在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研究中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生物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现已应用于基因组研究和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疾病诊断研究中。本文对有关生物芯片技术的进展及其在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刘爱英尹跃平孙建方
关键词:生物芯片技术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生殖器溃疡性性病病原体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建立检测引起生殖器溃疡性性病病原体的基因芯片技术。方法设计并合成各病原体特异性探针,用点样仪将合成的特异探针点于玻片介质上,并经过点样后处理制备成基因芯片;荧光标记各病原体标准株及临床标本的特异靶基因,进行基因芯片杂交、扫描并分析结果。结果各病原体均可见特异的基因芯片荧光杂交信号:单一病原体出现一种特异荧光信号;混合病原体的不同组合出现相应组合的特异荧光信号。对40例生殖器溃疡临床标本进行芯片杂交检测,并与暗视野显微镜+聚合酶链反应(PCR)及HSV培养+PCR结果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值分别为0.882和0.947)另外发现混合感染2例。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的基因芯片技术具有准确、特异及同时检测多重感染的特点。
刘爱英孙建方尹跃平陈祥生余艳华张津萍徐敏王书崎
关键词:基因芯片生殖器溃疡性病
软下疳的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2000年
软下疳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生殖器溃疡性疾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传播的高危因素之一。其病原体是杜克雷嗜血杆菌。现就该病的发病机理进行综述。
刘爱英尹跃平王千秋
关键词:软下疳发病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