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菲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INSAR
  • 2篇地面沉降
  • 1篇地表形变
  • 1篇地下水
  • 1篇形变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动态监测
  • 1篇数据监测
  • 1篇铁路
  • 1篇文化
  • 1篇汉服
  • 1篇河北段
  • 1篇副中心
  • 1篇复兴运动
  • 1篇GRNN
  • 1篇沉降
  • 1篇沉降预测
  • 1篇城际
  • 1篇城际铁路
  • 1篇传统文化

机构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空...

作者

  • 4篇刘菲
  • 3篇陈蜜
  • 2篇刘辉
  • 1篇朱琳
  • 1篇朱琳
  • 1篇朱琳

传媒

  • 1篇测绘通报
  • 1篇地理信息世界
  • 1篇科技信息
  • 1篇自然资源遥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汉服复兴运动被引量:3
2013年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汉民族一直以来都以华夏民族作为美称,这其中的"服章"就是指中国传承千年的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可是现如今的华夏民族却可以说是一个"赤裸"的民族,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代表自己的民族服饰:唐装是清朝马褂的改良;旗袍马褂的原型是满族服饰;人民装、中山服来自于西装,而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这一传承千年的曾经使汉民族一直为之自豪的华美服饰,在近代历史中,却早已寻不见其踪迹。为了使传统文化有更好的承载媒介,让民族自豪感多一份寄托,复兴汉服,发扬传统文化势在必行。现在就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为了更好地延续华夏儿女几千年来特有的民族荣誉感,要立志找回属于汉民族自己的服饰,唤醒沉睡的传统文化。汉服复兴运动的意义不仅是找回一件衣服那么简单,他背后代表的是一群华夏赤子对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寻回与守护。
刘菲
关键词:传统文化汉服
秦皇岛段明长城时序InSAR遥感动态监测被引量:2
2023年
地面沉降是京津冀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地面不均匀沉降对于明长城的保护存在着潜在威胁,从而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文章采用2016—2018年的53景Sentinel-1数据,基于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S-InSAR)和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s,SBAS)技术获取秦皇岛段明长城地表形变信息。将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基于不同的处理方法获取的形变结果进行交叉验证检验监测结果的精度,得到两者数据线性相关性R 2达到0.81。结合地下水水位变化、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及高速公路铁路分布等辅助数据,对明长城沿线沉降进行成因分析。最后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对明长城沉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秦皇岛段明长城沿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形变,形变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及东北部区域,最大沉降速率超过-12 mm/a;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关联不大;明长城在与断裂带相遇前后沉降速率表现出微小差异;沉降严重区主要发生在第四系全新统黏土层;交通道路运营暂时未对明长城沿线沉降造成较大影响。GRNN预测结果表明未来明长城沿线沉降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部分区域需要重点关注。研究对位于山地地貌明长城进行系统的监测和整体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刘辉徐心月陈蜜陈富龙丁瑞力刘菲
关键词:地表形变GRNN沉降预测
时序InSAR监测京雄城际铁路河北段地面沉降被引量:5
2022年
本文以京雄城际铁路河北段固安站至雄安站沿线作为研究区,利用2018—2020年共34景Sentinel-1B影像,基于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获取京雄城际铁路河北段沿线的地面沉降时空分布信息,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研究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对沉降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雄城际铁路河北段沿线地面沉降发展由北向南存在一定的差异。北部年均沉降速率小于10 mm/a,南部沉降较为严重,最大年均沉降速率达-105.6 mm/a,且沿线西部年均沉降速率高于东部区域。通过分析影响因素得知,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埋深值存在相关性,地下水埋深高的地区地面沉降量较高。同时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结果发现,城市化建设所产生的静载荷对京雄城际铁路沿线的地面沉降产生一定的影响。
葛鹏飞刘辉陈蜜李昱丁瑞力刘菲
关键词:地面沉降
采用升降轨Sentinel-1数据监测北京城市副中心地面沉降被引量:1
2021年
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地面沉降对其城市建设和发展会产生潜在的影响。采用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升、降轨Sentinel-1数据,基于SBAS-InSAR技术提取通州区高精度地表形变信息,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地下水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综合分析通州区地面不均匀沉降的原因。结果表明:升、降轨SAR数据获取的通州区地面沉降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存在不均匀地面沉降特征,北部、西北部地区沉降速率偏高,有明显的沉降漏斗;通州区地面沉降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四季中夏季累计沉降量最大;地下水漏斗区与地面沉降区的位置基本一致,水位埋深变化与沉降量变化具有相似的趋势;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地扩大,对地面沉降产生重要的影响。
刘菲刘菲陈蜜李昱朱琳
关键词:地面沉降地下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