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金刚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颌骨
  • 2篇下颌
  • 2篇下颌骨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2篇临床病理
  • 2篇病理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地塞米松治疗
  • 1篇第一磨牙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诱导化疗
  • 1篇造影
  • 1篇腮腺
  • 1篇上皮
  • 1篇上皮囊肿
  • 1篇上颌
  • 1篇上颌第一磨牙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

作者

  • 7篇刘金刚
  • 6篇梁军
  • 6篇游云华
  • 3篇李芸
  • 2篇荆少红
  • 2篇汪跃平
  • 2篇张华伟
  • 1篇刘本艳
  • 1篇朱燕华
  • 1篇刘汉伟
  • 1篇王晓鸿
  • 1篇易先平

传媒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年份

  • 2篇2011
  • 5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截骨术后缺损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被引量:2
2010年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鼻咽癌根治性放射治疗和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前、术后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发生率也逐渐增多。局部疼痛、死骨外露甚至病理性骨折给患者身体、精神带来极大痛苦。颌骨ORN的临床治疗比较困难,特别对于广泛的软组织、骨组织坏死者的治疗更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效果。
李芸游云华梁军刘金刚荆少红
关键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术后缺损根治性放射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截骨术后放射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介入舌动脉超选择靶向栓塞化疗晚期舌癌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介入舌动脉超选择靶向栓塞化疗晚期舌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5例T3、T4期舌癌患者术前行顺铂-碘油混悬乳液股动脉插管舌动脉超选择靶向栓塞化疗,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42~54岁,平均47.3岁;全部病例治疗前均未接受过任何抗癌药物治疗;化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再施行舌颈联合根治术。结果 1例靶向栓塞化疗10d后溃疡面及肿瘤完全消失,术后病理连续切片病灶未发现癌细胞,但发现颌下有1个淋巴结转移、见鳞癌角化珠;4例舌癌病灶明显缩小,颈深上有1~2个转移淋巴结;靶向栓塞化疗后舌体无坏死,全身及局部无明显不良反应,术后4~15个月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中晚期舌癌患者术前进行DSA介入舌动脉超选择靶向栓塞化疗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游云华李芸汪跃平梁军刘金刚张华伟
关键词:舌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诱导化疗
利巴韦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贝尔麻痹疗效分析
2011年
目的研究利巴韦林和地塞米松在贝尔麻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2年8月至201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和口腔科收治的贝尔麻痹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利巴韦林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B组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以Portmann简易评分法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60例患者疗效评分均<9分。治疗后,A组满意率为80.33%,明显高于B组(60.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利巴韦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贝尔麻痹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刘汉伟梁军朱燕华刘金刚
关键词:利巴韦林地塞米松
保留下颌骨连续性的成釉细胞瘤刮治术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保留下颌骨连续性的成釉细胞瘤刮治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5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分别采用刮治术(21例)和截骨术(24例)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其术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面部畸形发生率刮治术组为14.3%,截骨术组为45.8%;咀嚼功能障碍发生率刮治术组为33.3%,截骨术组为70.8%;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至6年的术后复发率刮治组为14.3%,截骨术组为1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下颌骨连续性的成釉细胞瘤刮治、磨削、烧灼术,极大地减轻了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的发生,不增加肿瘤的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切实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芸游云华梁军张华伟汪跃平刘金刚
关键词:成釉细胞瘤
阿替卡因浸润麻醉拔除上颌第一磨牙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阿替卡因颊侧浸润麻醉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残根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口腔科门诊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残根的无明显全身疾患的患者80例分成两组,以阿替卡因颊侧浸润麻醉的患者40例为试验组,利多卡因颊腭侧阻滞麻醉加颊侧浸润麻醉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麻醉后和拔牙后分别完成麻醉进针疼痛不适及拔牙疼痛不适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语言评价量表(verbal response scale,VRS)测试,评估患者进针不适感、麻醉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试验组麻醉效果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针不适感减轻(P<0.05),术后并发症减少(P<0.05)。结论阿替卡因颊侧浸润麻醉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残根麻醉效果良好,不适感减轻,能有效减少拔牙并发症。
刘金刚游云华梁军荆少红
关键词:浸润麻醉拔牙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28例多形性腺瘤(PA)、31例ACC中TGF-β1和VEGF的表达和相关性,并由CD34标记MVD计数,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正常唾液腺组织、PA和ACC中TGF-β1、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逐步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ACC中计数均随着TGF-β1和VEGF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TGF-β1和VEGF两者在ACC之间也具有相关性(P<0.05);TGF-β1和VEGF的表达与ACC的远处转移有关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ACC的大小、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GF-β1和VEGF的表达与MVD在ACC中可能相关,TGF-β1可能通过影响肿瘤血管的生成,使ACC具有相应的血行转移特征,TGF-β1和VEGF在ACC远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的方面起重要作用。
王晓鸿游云华刘金刚易先平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转化生长因子Β1微血管密度
腮腺HIV相关性淋巴上皮囊肿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分析总结腮腺HIV相关性淋巴上皮囊肿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双侧腮腺HIV相关性淋巴上皮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PubMed收录文献进行检索,收集文献27篇,均为英文,均有临床资料完整的报道,共计187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行双侧腮腺肿物区域切除术加面神经解剖术,病理诊断为腮腺HIV相关性淋巴上皮囊肿;术后随访8个月无复发。结论HIV感染导致的腮腺淋巴上皮囊肿在临床上罕见,不易确诊,确诊需依据病理,治疗包括手术、放疗、硬化治疗等。
游云华刘本艳梁军刘金刚
关键词:腺淋巴瘤腮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