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瘤
  • 3篇血管
  • 2篇预后
  • 2篇造影
  • 2篇颅内
  • 2篇脑动脉
  • 2篇脑动脉瘤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老年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血管内治疗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肿
  • 1篇预后判断
  • 1篇治疗高血压脑...
  • 1篇三维重建
  • 1篇三维重建技术
  • 1篇伤患者

机构

  • 8篇淮安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刘骥
  • 7篇李正明
  • 5篇丁涟沭
  • 5篇金孝东
  • 5篇卜向飞
  • 4篇惠小波
  • 2篇蒋健
  • 2篇卞爱苗
  • 2篇王晓东
  • 2篇王彦平
  • 1篇刘岱
  • 1篇孙晓阳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2012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BAVM)合并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BAVM合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完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4例BAVM完全消失,6例BAVM消失〉90%,3例BAVM消失80%~90%,1例BAVM消失〈80%,占6.25%。所有患者术后颅内未再次出血,无相关并发症。14例随访患者均无死亡,13例临床症状好转,3例术后癫痫发作,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明显。7例患者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5例BAVM及动脉瘤未显影,2例BAVM有较少残留。结论血管内治疗是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李正明卜向飞刘骥金孝东丁涟沭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血管介入治疗
骨瓣成形术在后颅窝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骨瓣成形术在后颅窝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3例后颅窝开颅的患者行骨瓣成形术,其中后颅窝硬膜外血肿6例,髓母细胞瘤2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3例,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2例。结果所有行后颅窝骨瓣成形术的患者术后无长期发热、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论后颅窝骨瓣成形术保持了颅骨的完整性,有效地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并发症,避免了术后颅骨缺损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影响。
惠小波卜向飞李正明金孝东丁涟沭卞爱苗蒋健刘骥孙晓阳
关键词:后颅窝骨瓣成形术并发症
脑血管形态学类型与老年脑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2年
老年人是脑动脉瘤高发人群,由于老年人具有较多基础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均是导致颅内动脉管壁上肌层缺乏的原因,管壁局部薄弱情况下,血流会造成局部损伤,形成囊性组织,突出血管外,即脑动脉瘤。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易造成局部动脉薄弱区压力增强,导致动脉瘤破裂,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即便老年患者动脉瘤并未破裂,但血管内压增高也会导致囊体逐渐增大,在颅内形成占位效应,压迫相应组织,神经造成患者神经麻痹甚至昏迷。经组织学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瘤类型同颅内相应血管具有明显相关性,不同血管可能会影响动脉瘤形成。本文拟分析脑血管形态学类型与老年脑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
李正明卜向飞刘骥金孝东丁涟沭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
血清中CRP和NSE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特征,关注二者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收集9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70例正常成人的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CRP和NSE的含量,分析二者在不同临床特征的意义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RP和NSE表达升高,重型颅脑损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组患者的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组,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RP和NSE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RP和NSE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中含量升高,联合检测血清中二者的含量对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可能有重要价值。
刘骥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病情程度预后
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对老年脑动脉瘤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8
2019年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对老年脑动脉瘤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动脉瘤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个月两组Hunt-Hess分级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Hunt-Hess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术后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创伤小、术后疗效好、并发症少且术后远期疗效好,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作为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李正明刘骥王晓东惠小波蒋健卞爱苗卜向飞金孝东丁涟沭
关键词:开颅夹闭术脑动脉瘤
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高血压脑出血是病死率非常高的致死性疾病,病情突发,发病时非常凶险,且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绝大多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是伴随自身高血压而引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并在血压突然急速上升时破裂所致[1].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患,应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即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
刘骥李正明惠小波王彦平
关键词:无框架立体定向高血压脑出血
三维重建结合手术体位改变在老年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三维重建结合手术体位改变于老年脑动脉肿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经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60岁以上患者做为研究对象,股动脉插管后行造影,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对患者采集的原始影像学资料进行三维重建结合,并使用advantage workstation工作站进行后期处理得到3D图像。在工作站重建处理同时,将超过DSA系统C臂机架患者使用头颅固定架保证透视图像中患者头颅为正位。结果 30例患者中15例经动脉造影可清晰显示动脉瘤,12例患者瘤体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示不甚清楚,进行三维重建,清晰显示患者动脉瘤体及其周围血管间的关系。另外3例患者DSA系统无法显示正位头颅图像,通过使用头颅固定架旋转适宜角度,可清晰显示脑动脉瘤。结论老年脑动脉瘤患者基础疾病较多,脑动脉瘤血管充盈不充分或角度投射不当,血管走行重叠等,造成手术中动脉瘤的显示不清楚,可以通过DSA检查结合血管三维重建并进行手术中体位的适当改变可以弥补因机械无法达到的体位,使具体操作更加清晰地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间的关系,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李正明卜向飞刘骥金孝东丁涟沭
关键词:三维重建技术脑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体位改变
超声造影在判断脑胶质瘤术肿瘤残留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超声造影对脑胶质瘤术肿瘤残留情况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收治确诊的101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脑胶质瘤术前术后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低级别胶质瘤比,高级别胶质瘤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IMAX)和瘤周水肿均明显增高(P<0.05)。低级别胶质瘤59例患者中病理检查122处,残余肿瘤20处,非残余肿瘤102处,术中常规超声判断肿瘤残余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0.0%(14/20)、73.9%(68/92)和73.2%(82/112),超声造影分别为90.0%(18/20)、83.7%(77/92)和84.8%(95/112);高级别胶质瘤42例患者中病理检查82处,残余肿瘤15处,非残余肿瘤67处,术中常规超声判断肿瘤残余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66.7%(10/15)、74.6%(50/67)和73.2%(60/82),超声造影判断肿瘤残余分别为93.3%(14/15)、89.6%(60/67)和90.2%(74/82)。结论:超声造影在肿瘤残留判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助于脑胶质瘤手术切除。
惠小波王彦平李正明王晓东刘骥刘岱
关键词:超声造影脑胶质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