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斌峰

作品数:48 被引量:199H指数:8
供职机构:匹兹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细胞
  • 23篇肿瘤
  • 22篇免疫
  • 16篇肿瘤免疫
  • 10篇免疫治疗
  • 9篇预后
  • 8篇癌组织
  • 7篇肿瘤免疫治疗
  • 7篇胃癌
  • 7篇淋巴
  • 7篇抗肿瘤
  • 7篇白细胞介素
  • 6篇淋巴细胞
  • 5篇生物学
  • 5篇肿瘤免疫应答
  • 5篇T细胞
  • 5篇IL-3
  • 4篇蛋白
  • 4篇调节性
  • 4篇调节性T细胞

机构

  • 38篇苏州大学附属...
  • 31篇匹兹堡大学
  • 22篇苏州大学
  • 2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苏州卫生职业...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天津市肿瘤医...
  • 1篇苏州市中心血...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48篇卢斌峰
  • 38篇蒋敬庭
  • 12篇吴昌平
  • 10篇张学光
  • 8篇朱一蓓
  • 7篇陈陆俊
  • 5篇徐斌
  • 4篇刘娟
  • 4篇王琦
  • 4篇高鑫
  • 4篇陈慧
  • 4篇郑晓
  • 4篇李刚
  • 3篇王雪峰
  • 3篇邓旭
  • 2篇单婵婵
  • 2篇王远
  • 2篇石亮荣
  • 2篇沈月平
  • 2篇王凤鸣

传媒

  • 15篇中华实验外科...
  • 12篇临床检验杂志
  • 6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现代免疫学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会2...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第六届全国免...

年份

  • 5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103^+CD8^+T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浸润分布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研究组织驻留CD8^+T细胞(CD103^+CD8^+T细胞)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浸润程度及分布特征,分析其浸润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88例结肠癌HColA180Su14和77例直肠癌HRec-Ade180Sur-03组织芯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CR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D103^+CD8^+T细胞的浸润分布特征及程度,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CRC及癌旁组织中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χ2检验分析CRC中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拟合Cox模型评价不同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RC组织中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远处转移患者中CD103^+CD8^+T细胞高度浸润的比率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患者(P<0.01),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D103^+CD8^+T细胞高度浸润患者的OS较低度浸润患者显著延长(54.42%vs 25.00%,P<0.05),多因素Cox显示,病理分级(P<0.01)和CD103^+CD8^+T细胞高度浸润(P<0.05)均可作为CR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RC组织中CD103^+CD8^+T细胞浸润与预后相关,提示其在CRC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卢慧敏王琰陈陆俊蒋敬庭蒋敬庭
关键词:结直肠癌组织芯片预后
基因转染表达小鼠白细胞介素-33及其抗肿瘤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建立分泌小鼠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基因转染细胞株,分析其特性并探讨IL-33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构建含有人CD8信号肽基因序列的IL-33融合基因,经BamH I和EcoR I双酶切后插入pCDEF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为pCDEF3-IL-33重组子,采用脂质体法以重组质粒pCDEF3-IL-33和空质粒pCDEF3分别转染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经G418长期加压筛选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基因转染细胞株培养上清中小鼠IL-33的分泌和IL-33体外对效应性CD8^+T细胞干扰素(IFN)-γ的分泌;活细胞计数和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掺入法检测基因转染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均一性.结果 基因转染细胞4T1-pCDEF3-IL-33能稳定分泌小鼠IL-33分子,其培养上清中的表达量为28 μg/L;与4T1及转染了空质粒pCDEF3的4T1-vec比较,其生长和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刺激试验表明,IL-33能显著地促进效应性CD8^+T细胞分泌IFN-γ,对照组为125 μg/L,实验组为30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研究表明,分泌于肿瘤微环境中的IL-33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第30天时肿瘤直径对照组为(18.0±2.5) mm,实验组为(6.5±0.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建立了稳定分泌小鼠IL-33的基因转染细胞株,微环境中的IL-33对肿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文雯吕全省李刚高鑫张学光蒋敬庭王雪峰朱一蓓卢斌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33肿瘤微环境干扰素
IL-1家族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组成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IL-1家族成员是TME中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介质,在多种微生物识别途径的交叉路口,具有激活和定位淋巴细胞的功能。IL-1家族成员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关键调节因子,这些细胞因子的作用根据所涉及的组织和器官,炎性背景和肿瘤的阶段而有很大不同,其促肿瘤或抗肿瘤作用根据这些细胞因子由浸润肿瘤的免疫群体还是由肿瘤细胞产生所决定。肿瘤有能力形成其免疫微环境,以抵消宿主免疫系统的消灭,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克服肿瘤引起的免疫抑制。本文就近年来IL-1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李源(综述)蒋敬庭蒋敬庭
关键词:肿瘤免疫治疗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
人Tim-3基因克隆及其转基因细胞的构建
2011年
目的克隆人Tim-3基因,并构建含有该目的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稳定表达人Tim-3分子的L929基因转染细胞。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克隆出Tim-3基因,通过双酶切(XhoI,Sa-lI)装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脂质体法转染L929细胞,72 h后加入G418进行筛选,挑选出能稳定表达Tim-3蛋白的L929细胞株。结果构建了用于表达的含Tim-3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转染L929细胞,继而经RT-PCR和流式细胞术表型检测,筛选出稳定表达人Tim-3蛋白的L929转基因细胞。结论构建了含人Tim-3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和稳定表达人Tim-3蛋白的细胞株,为该基因功能的后续研究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高鑫李刚陈慧汪家敏张光波卢斌峰张学光
关键词:TIM-3基因基因转染真核表达T细胞
基于公开数据库的IL-6R mRNA对卵巢癌患者预后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mRNA对卵巢癌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通过Pubmed和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以关键词"ovarian cancer"检索,纳入8个数据集及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集,使用Cutoff finder网站确定每个数据集中IL-6R mRNA的截断值,并将患者分为高、低表达组;对每个数据集进行Cox回归分析及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1 887例患者,其中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各885、1 002例;各个数据集IL-6R mRNA对预后影响的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单因素合并HR及95%CI为0.635(0.466~0.865);多因素合并HR及95%CI为0.622(0.455~0.850)。结论卵巢癌肿瘤组织中IL-6R mRNA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卵巢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陈趣徐斌岳翠华蓝蕾蒋敬庭卢斌峰沈月平
关键词:卵巢癌IL-6RMRNA预后数据库
4NQO诱发C57BL/6小鼠舌癌及食管鳞状细胞癌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为探讨化学诱导舌癌和食管癌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利用化学致癌剂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建立C57BL/6小鼠的舌癌和食管癌模型。方法 100μg/ml、50μg/ml、10μg/ml的4NQO通过饮水法作用于C57BL/6小鼠,实验期间通过肉眼和组织学观察病变过程。结果随着摄入4NQO浓度的增加,小鼠在同一时期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病变加重,同时随着服用时间的延长,病情逐渐加剧。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舌和食管的病变经历了单纯性上皮增生—异常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这样一个经典的鳞状上皮细胞癌的病变过程。当服用100μg/ml4NQO16周,到第28周时可观察到浸润性癌的病理症状。结论采用4NQO饮水法成功建立了C57BL/6小鼠舌癌和食管癌动物模型,为研究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和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陈慧高鑫李刚王凤鸣孙静刘柳卢斌峰张学光
关键词:舌癌食管鳞状细胞癌C57BL/6小鼠动物模型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在胃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的数量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数量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的表达,探讨MDSC的数量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和其中12例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20份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分析HLA-DR-CD33+CD11b+MDSC的数量,采用One-way ANOVA和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t检验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MDSC的数量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和健康志愿者相比,初诊胃癌患者外周血MDSC数量增加(P<0.01);MDSC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数量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MDSC在同一病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复发/转移组患者外周血MDSC的数量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HLA-DR-CD33+CD11b+MDSC高表达负性协同刺激分子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结论 MDSC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数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及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夏瑞汪峰高腾飞文雯卢斌峰朱一蓓张学光
关键词:髓系来源抑制细胞胃癌肿瘤免疫逃逸
趋化因子受体6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及对食管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受体6(CCR6)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11例食管正常组织中CCR6、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TE-1及正常食管细胞株HEEC中CCR6的表达。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CCR6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测定CCR6-CCL20趋化作用对食管癌细胞EMT的影响。结果CCR6在食管癌细胞株中高表达与正常食管细胞株中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0±1.23、4.57±1.12比1.00±0.32,t=11.000,P=0.000;t=6.100,P=0.001)。CCR6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1%和63.8% (P=0.020);在TNM分期级别高组和级别低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9%和62.5% (P=0.038)。食管癌细胞经CCL20刺激后,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5±0.02比0.49±0.03,t=7.003,P=0.002;0.38±0.033比0.48±0.04,t=3.719,P=0.021)。ECA-109划痕24 h后,CCL20组的愈合速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0.02比1.00±0.04,t=4.680,P=0.009),封闭CCR6,愈合速度明显降低(1.36±0.06比1.00±0.04,t=4.344,P=0.012)。ECA-109细胞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CCL20组细胞穿膜数量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1.33±20.00比239.33±21.18,t=5.560,P=0.005);封闭CCR6后,穿膜细胞数量显著降低(311.33±12.12比401.33±20.00,t=3.849,P=0.018)。CCL20刺激后,ECA-109中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9.758,P=0.001)、Vimentin的表达显著升高(t=6.352,P=0.003);封闭CCR6,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
刘检邓海峰徐斌郑晓陈陆俊王琦张大川朱大伟朱一蓓陶敏吴昌平卢斌峰蒋敬庭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上皮-间充质转化淋巴结转移
白介素-33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21年
白介素-33(IL-33)是一种双功能的细胞因子,也称为核因子,属于IL-1家族成员。在机体稳态下,IL-33主要在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当组织损伤、感染或坏死时,细胞分泌IL-33,发挥"危险信号"蛋白作用。IL-33特异性受体ST2在多种免疫细胞中表达,可引起广泛的免疫反应。研究IL-33在变态反应、感染、炎症,尤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IL-33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海涛卢斌峰蒋敬庭
关键词:白介素-33肿瘤免疫细胞
4-1BBL逆向信号诱导单核细胞形成树突状细胞
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抗人4-1BBL单抗激发4-1BBL逆向信号体外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大量形成功能性DCs并探讨其机理。
居颂光居颂文仇红霞邱玉华傅晋祥刘高勤王勤胡玉敏卢斌峰张学光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