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建清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放顶
  • 2篇顶煤
  • 2篇液压支架
  • 2篇支护
  • 2篇射线
  • 2篇综放
  • 2篇矸石
  • 2篇巷道
  • 2篇放顶煤
  • 1篇地表移动
  • 1篇地表移动变形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条件
  • 1篇电液
  • 1篇电液控制
  • 1篇电液控制系统
  • 1篇顶板
  • 1篇顶板条件
  • 1篇顶梁
  • 1篇顶煤开采

机构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天地科技股份...

作者

  • 9篇卫建清
  • 3篇张宁波
  • 3篇刘长友
  • 2篇王飞龙
  • 2篇鲁岩
  • 2篇刘长郄
  • 2篇康庆涛
  • 1篇姚爱军
  • 1篇崔雅丽
  • 1篇王树仁
  • 1篇王旭春
  • 1篇杨伟
  • 1篇何满潮
  • 1篇孙晓明
  • 1篇张华兴
  • 1篇杨培举
  • 1篇任红艳
  • 1篇景海河
  • 1篇赵国华
  • 1篇刘斌

传媒

  • 2篇矿山压力与顶...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能源技术与管...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房柱式开采煤房与煤柱参数的合理确定被引量:18
2003年
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房柱式开采的工艺要求 ,确定了房柱式开采煤房和煤柱的相关参数 ,进行了房柱式开采的巷道布置 ,现场实测了煤柱的变形规律和应力分布状况 ,证明了煤柱在房采过程中的稳定性 ,为成功实施房柱式开采奠定了基础。
卫建清
关键词:房柱式开采煤柱稳定性地质条件
兖州矿区厚煤层综放开采模型及其机理研究
卫建清
关键词:煤矿开采综合机械化掘进放顶
软岩基本力学性质及软岩工程支护对策技术
何满潮景海河王树仁姚爱军孙晓明段庆伟苏永华卫建清王旭春武雄崔雅丽李术才徐能雄衡朝阳刘斌任红艳
该项目是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基金资助项目。软岩巷道支护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国煤矿生产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问题愈趋严重。面对软岩巷道“大变形、大地压、难支护”的特点,进行软岩巷道支护研究必须克服传统的从研...
关键词:
关键词:软岩巷道支护对策
受跨采影响的上部车场加固堵水技术试验研究
2003年
分析了锚注支护方式的基本原理和优点 ,介绍了对受跨采影响的上部车场进行锚注加固的基本方法和工艺。试验结果表明 ,加固后巷道支护系统性能良好 。
卫建清赵国华
关键词:跨采上部车场锚注支护围岩巷道维修支护设计
一种基于自然射线测量煤矸混合物中矸石量的方法
一种基于自然射线测量煤矸混合物中矸石量的方法,通过探测放煤口放出煤矸流中一些天然放射性物质所发出的γ射线量来确定含矸量,将γ射线探头布置在液压支架插板后方,通过γ射线探头探测煤矸混合物中的γ射线强度,实时采集数据并将数据...
刘长友卫建清张宁波鲁岩刘长郄王飞龙康庆涛
文献传递
条带法实现村庄下放顶煤开采的可行性
2002年
依据南屯煤矿地表移动观测成果,通过控制条带工作面的宽度控制地表变形,分析了采用条带开采方法进行北屯村庄煤柱放顶煤开采的可行性,并通过地表移动变形的计算,确定了保护地面房屋安全条件下实现村庄不搬迁放顶煤开采的初步设计。
卫建清张华兴
关键词:放顶煤开采村庄下采煤可行性地表移动变形
一种基于γ射线的煤矸识别的方法
一种基于γ射线的煤矸识别方法,采用由低能γ射线镅241和中能γ射线铯137组成的双能γ射线,由于双能γ射线穿透煤矸混合物时,低能镅射线的衰减程度只与煤矸混合物的煤矸混合度、厚度、堆密度等有关,而中能γ射线铯的衰减程度只与...
刘长友张宁波卫建清鲁岩王飞龙刘长郄康庆涛
文献传递
综放开采厚煤层可放性及分类方法研究
2008年
根据厚煤层综放开采的特点,进一步深化了厚煤层综放开采煤层可放性的定义,给出了定量化确定指标,将综放厚煤层按自然可放性和工程可放性进行分类,提出了影响厚煤层可放性的主要因素是开采深度和煤体强度。
卫建清
关键词:综放开采
一种可调节水平工作阻力的液压支架
一种可调节水平工作阻力的液压支架,主要由分式底座、液压伸缩立柱、顶梁、掩护梁、四连杆结构组成;所述的顶梁上设有三排柱窝,第一排柱窝的中心位置到顶梁前端与后端的距离之比为1.5~1.6:1,第二排柱窝的中心位置到顶梁前端与...
卫建清刘长友杨培举张宁波杨伟郭卫彬张大恒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