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同号文

作品数:76 被引量:27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生物学
  • 62篇天文地球
  • 5篇历史地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7篇更新世
  • 33篇化石
  • 22篇哺乳动物
  • 15篇动物群
  • 14篇遗址
  • 13篇早更新世
  • 13篇晚更新世
  • 11篇古人类
  • 10篇动物化
  • 10篇动物化石
  • 10篇哺乳动物化石
  • 9篇泥河湾盆地
  • 7篇第四纪
  • 7篇哺乳动物群
  • 6篇神庙
  • 6篇田园洞
  • 5篇中更新世
  • 5篇人类化石
  • 5篇人类遗址
  • 5篇古人类遗址

机构

  • 72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4篇安徽省文物考...
  • 3篇北京大学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河北省文物研...
  • 2篇北京自然博物...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湖南省文物考...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宾夕法尼亚州...
  • 1篇贵州省博物馆
  • 1篇乌普萨拉大学
  • 1篇甘肃省文物考...

作者

  • 76篇同号文
  • 9篇陈曦
  • 8篇张贝
  • 8篇刘金毅
  • 8篇张贝
  • 5篇刘武
  • 4篇吴秀杰
  • 4篇张双权
  • 4篇董为
  • 3篇裴树文
  • 3篇陈曦
  • 3篇金昌柱
  • 3篇李青
  • 3篇王元
  • 3篇赵克良
  • 3篇胡楠
  • 3篇王晓敏
  • 2篇武仙竹
  • 2篇王法岗
  • 2篇卫奇

传媒

  • 20篇人类学学报
  • 10篇古脊椎动物学...
  • 7篇第四纪研究
  • 4篇科学通报
  • 4篇化石
  • 3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科学世界
  • 1篇鄂尔多斯文化
  • 1篇第八届中国古...
  • 1篇第九届中国古...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2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孔虫壳内充填物的意义
1992年
南海陆架第四纪表层样及新第三纪钻井样中的有孔虫壳常被海绿石、黄铁矿及碳酸盐矿物充填,说明有孔虫壳为早期成岩阶段自生矿物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根据有孔虫壳内矿物的种类、多少及结晶程度,可以判断早期成岩环境及成岩阶段。这些充填矿物的形成对有孔虫壳体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不利于化石保存。
同号文
关键词:有孔虫充填物
有关物种概念与划分中的一些问题被引量:12
1995年
关于物种的问题已经争论了几百年,但至今仍未达成完全一致,尤其是在物种的概念、物种的划分及物种的形成等主要方面的观点分歧较大,可说是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引起这些分歧的根本原因是生物的极端多样性,当然,也与每个人的观察角度和认识水平不无关系。目前,最大的矛盾是,一方面大家竟相给物种想下一个简明而又高度概括的定义,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对不同生物却是各有其标准。这样就必然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物种概念,甚至产生了混乱。此外,种下单元的划分,不论在标准还是术语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种和亚种的分类及系统关系问题过去和现在都被严重地忽视了。
同号文
关键词:物种
河北阳原山神庙咀早更新世直隶狼(Canis chihliensis)新材料(英文)被引量:9
2012年
于2006—2011期间的4次野外发掘中,在泥河湾盆地的山神庙咀遗址发现了大量犬科化石,材料包括残破颅骨、前颌骨、上颌骨、若干下颌骨及头后骨骼的主要部件,其中的头后骨骼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早期犬属化石中最为完整的。依据有关形态特征和测量数据,将其归入直隶狼(Canis chihliensis)。具体特征如下:体形较大,I3强大,P4窄长,原尖发育,M1前后向变扁并具宽阔的齿带状次尖,m1具下后尖和下内尖,相对其M1大小而言,上、下第二臼齿较大,m2下跟座宽阔等。其头部骨骼及牙齿测量数据与现代灰狼的较为接近,但头后骨骼数据较后者明显为小。该种的最大特征是其下臼齿舌侧齿尖的退化和P4窄长及M1前后方向变扁。但山神庙咀犬属材料的m1舌侧齿尖的发育程度变异较大,因此,仅仅依据m1的特征不足以区分直隶狼和拟豺(Xenocyon dubius (=Cuon dubius)), 尽管后者的鉴定与分类问题尚存争议,但直隶狼与被归入拟豺的材料有更多相似之处,它们与非洲野犬(Lycaon pictus)差异很大。山神庙咀遗址化石层与邻近的小长梁遗址文化层时代相当或稍晚,大约为1.3 Ma。
同号文胡楠王晓鸣
关键词:早更新世
周口店田园洞梅花鹿年龄结构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从牙齿主尖釉质层、齿质暴露程度、齿窝封闭情况、齿冠的相对高度、咀嚼面的磨蚀程度及牙冠齿缘釉质层的联合程度等方面对田园洞梅花鹿的年龄结构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显示,中年、青年个体占主体,其次为幼年和老年个体。这表明动物死亡的原因不是自然死亡,很可能是史前人类狩猎造成的灾害性死亡。
李青同号文
关键词:田园洞梅花鹿
吉林乾安大布苏晚更新世野牛化石被引量:8
2013年
我国东北地区更新世野牛化石的发现已有近一个世纪历史,尽管先后有不少零星报道,但至今无一篇专门文献,并且前人报道的头骨化石材料无一是完整的。本文记述了保存基本完好的2件野牛头骨和3件下颌骨;化石来自吉林省乾安县大布苏地区,地质时代为距今约2万年。基于其形态特征和测量数据,本文将其归入草原野牛Bison priscus(Bojanus,1827)。前人将东北平原晚更新世野牛归入Bison exiguus Matsumoto,1915的做法存在诸多问题,因为后者在模式产地、地质时代及形态特征等方面都与东北晚更新世的野牛差异甚大。我国东北平原晚更新世的野牛应归入草原野牛种,该种是中-晚更新世广泛分布于全北区的种类,也是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最主要成员之一。
同号文王晓敏陈曦
关键词:头骨晚更新世
湖南道县后背山福岩洞2011年发掘报告被引量:17
2013年
福岩洞位于湖南省道县乐福堂乡,2011年9-10月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道县文物管理局的配合下,对该洞穴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约20m2。调查显示,福岩洞属于大型管道型溶洞,发育于上古生界碳酸盐岩系内,遗址周边属于峰林和溶盆地貌,处于岩溶发育的后期。洞内堆积发育,以砂砾石层和红黏土为主。本次发掘出土5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人类牙齿总体形态特征与现代人(Homosapiens)接近哺乳动物化石中己鉴定出39种(含未定种),其中灭绝种只有巴氏大熊猫、最后鬣狗、剑齿象、巨貘、南方猪等;结合铀系法初步年代测定和动物群面貌判断,古人类活动的年代大致为晚更新世。本次发掘表明,该遗址仍有较大的工作潜力,对其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将为探讨古人类在该区域的演化和生活方式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信息。
李意愿裴树文同号文杨雄心蔡演军刘武吴秀杰
关键词:晚更新世古人类
江西萍乡上栗县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发现被引量:10
2016年
2014~2015年在江西萍乡上栗县长平乡发现的杨家湾哺乳动物化石点,是江西省为数不多的更新世化石点中出土化石最为丰富多样的:目前已在杨家湾1号洞发现数千件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初步鉴定出40个属种;在化石数量上,野猪占绝对优势,其它常见种类还有鹿类、豪猪、黑熊、小型食肉类、鬣羚、水牛、犀牛及猴类等,而长鼻类及貘相对较少;在本地区同时代化石点中,猴类化石最丰富,食肉类属种也更多样。灭绝种类有巴氏大熊猫、最后斑鬣狗、德氏狸、剑齿象及巨貘等。从动物群组合来看,杨家湾1号洞与湖南道县福岩洞古人类化石点最为相似,其时代也应当属于晚更新世。
邹松林陈曦张贝赵克良文军邓里同号文
关键词:哺乳动物化石晚更新世
河北泥河湾及隆化新发现原始牛化石(英文)被引量:1
2018年
原始牛(Bos primigenius)化石新材料包括泥河湾盆地禾尧庄的1件角心、上沙嘴的1件肱骨和承德隆化的1件肱骨、1件胫骨、1件踝骨、2件跟骨和3件距骨;其中上沙嘴的肱骨化石长达457.3 mm,代表迄今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大原始牛个体,也是该种的最大记录之一,推算其所属动物的肩高接近2 m;北京门头沟珠窝的原始牛头骨的眶后宽度及角心周长数据也是该种的最大记录之一;禾尧庄的角心标本稍小,但也比晚更新世多数同类要大;这些巨大的化石与欧洲中更新世晚期同类十分接近,其时代也应当与之相当,为中更新世晚期;过去认为原始牛在我国只出现于晚更新世地层,但现在看来该种在中更新世晚期就已扩散到中国。东欧及北亚的最新化石证据表明,过去认为与原始牛共生的晚更新世化石组合的常见属种早在中更新世晚期或更早时期就已出现,其中包括灰狼、虎、真猛犸象、马、真披毛犀、野猪、诺氏驼、赤鹿、驼鹿及草原野牛等。最新测年数据也表明中国北方有几个含原始牛化石的遗址是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本文认为华北和西北地区个体巨大的原始牛,代表中更新世晚期,而个体较小的则可能代表晚更新世或全新世;近些年在东北地区发现大量原始牛化石,但其中少见个体巨大者。在我国,原始牛化石分布只局限于北方及淮河过渡区,而在南方及毗邻的东南亚地区均未发现此类化石;因此,有人提出原始牛很可能是在中更新世中、晚期通过中亚走廊(Central Asian Corridor)进入中国。不过,近些年在非洲也发现了一些牛属(Bos)化石,因此有人又提出了牛属非洲起源的"奥杜威牛–牛属演化谱系"(Pelorovis–Bos lineage),但该学说所依据的奥杜威牛化石材料,在形态结构上与牛属相去甚远,难以归入同类;此外,非洲可靠的牛属化石记录均未超过1 Ma。本文作者支持传统的牛属"南亚起�
同号文陈曦张贝张贝
安徽东至华龙洞遗址洞穴演化与古人类活动被引量:1
2022年
安徽东至华龙洞因发现距今约30万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和大量动物化石及石制品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对华龙洞遗址的地质、地貌、沉积物特点及洞穴演化过程与古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分析。华龙洞地处扬子陆块区西北缘,周边呈现低山—丘陵—湖泊平原地貌景观。与华龙洞遗址密切关联的岩溶洞穴,发育在上寒武统微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岩系内,中更新以来的地壳运动和岩溶发育是其形成的主要营力。华龙洞遗址是一处坍塌的洞穴,其发育大致经历发育初期(中更新世早期甚至更早)—稳定发育期(中更新世中期)—坍塌埋藏期(中更新世中晚期)等三个阶段,岩溶发育和洞外溪谷的侵蚀使得原始洞穴和堆积物一起在重力作用下坍塌。洞穴坍塌沉积物主要包括围岩岩块与碎屑、各种岩溶沉积物和文化遗物,胶结坚硬,不规则地埋藏于裂隙和巨石之间。古人类在遗址的活动时间处在距今约30万年前的稳定发育期,石制品和骨骼表面痕迹证据表明,华龙洞古人类具备依据不同原料的特点采取砸击法与锤击法并用的技术策略;石片边缘的使用痕迹和动物骨骼表面痕迹显示,古人类在遗址可能进行过肢解动物的行为。本研究对揭示长江下游中更新世中晚期古人类演化与适应生存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裴树文蔡演军董哲同号文盛锦朝金泽田吴秀杰刘武
关键词:中更新世
湖北郧西白龙洞中更新世古人类遗址的哺乳动物化石被引量:3
2019年
白龙洞是位于鄂西北部郧西县的一处出土物丰富的古人类洞穴遗址,先后在此出土了8枚古人类牙齿化石、若干石制品和骨制品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但有关白龙洞遗址的形成时间却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原因之一是动物群没有得到充分研究。基于郧西县文管所和中科院古脊椎所收藏标本,本文首次对白龙洞历年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龙洞动物群由32种(含未定种)哺乳动物组成,优势属种是谷氏大额牛、岩羊、野猪及各种鹿类(水鹿、斑鹿、麂、毛冠鹿);此外,还有豪猪、竹鼠、变异狼、貉、豺、猪獾、黑熊、大熊猫、中国硕鬣狗、锯齿剑齿虎、虎、豹、金猫、云豹、剑齿象、苏门犀、梅氏犀、巨貘、鬣羚及水牛等;该动物群缺乏猴类动物,并且豪猪化石也很少,这与其所处的时空位置很不相符;但总体面貌属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白龙洞的大熊猫、中国硕鬣狗、猪獾、虎及巨貘的牙齿测量数值均达到或接近我国各自记录的最大值。白龙洞动物群组成与盐井沟动物群及南京猿人动物群最为接近;从动物群组合及有关属种的演化阶段来综合判断,白龙洞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应当是中更新世中期。
同号文张贝张贝屈胜明
关键词:哺乳动物中更新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