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沛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疑似
  • 2篇疑似预防接种...
  • 2篇预防接种
  • 2篇预防接种异常...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接种
  • 2篇接种异常反应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破伤风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生物安全
  • 1篇生物安全防护
  • 1篇事故发生
  • 1篇事故发生率
  • 1篇气溶胶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急性弛缓性麻...
  • 1篇急性弛缓性麻...

机构

  • 6篇北流市疾病预...

作者

  • 6篇吕沛
  • 1篇梁炎
  • 1篇陈松
  • 1篇范讌萍

传媒

  • 5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发生率的思考被引量:9
2011年
为减少和避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与事故的发生,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发生应如何防范的问题进行了概述,找出防范措施,减少AEFI的发生率,避免对预防接种工作造成负面影响,以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国家免疫规划项目顺利实施。
吕沛
关键词:发生率预防接种
2000~2008年北流市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术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2000~2008年北流市NT年报告发病率为0.37‰~1.39‰,病死率13.91%。2002~2008年发病率控制在WHO提出的消除NT目标(<1‰)水平以下。发病年龄以出生4~8d为多(占76.43%)。病例中88.74%为在家分娩的新生儿。7.28%是流动人口,92.72%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NT发病率(2.33‰)显著高于常住人口NT发病率(0.81‰)(P<0.001)。男婴发病率(0.61‰)显著高于女婴发病率(0.23‰)(P<0.001)。病例发生与地区传统风俗和经济水平有关。结论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降低住院收费,提高住院分娩率和严格实施接生过程消毒是降低NT发病的重要措施。
吕沛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影响因素流行病学特征
2000~2008年北流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2000~2008年北流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发病特征及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况,提升监测工作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监测工作要求。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结果2000~2008年累计监测报告AFP病例65例,年发病率最低1.93/10万,最高达3.12/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2.46/10万;发病年龄存在小年龄为主,4岁以下占86.15%。病例调查、采便、合格粪便送检及病后60d随访等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要求;病例及周围人群免疫史(平均服苗)达4次以上。病例报告及时率为95.12%,镇以下单位报告病例仅占16.92%。结论低血钾症是AFP病例的主要病种;全市近10年来的AFP监测和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成绩显著,但镇以下卫生单位的报告工作仍有待加强。调动镇村两级临床医生报告AFP病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升监测水平的首要任务。
吕沛
关键词:AFP病例
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探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预防教育,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的措施。方法通过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度及操作规范。结果医务人员由最初的个人防护意识差,到后来的过度到符合防护标准。结论使实验室每个工作人员不仅成为生物安全的受益者,又是合格的管理者。
吕沛范讌萍陈松梁炎
关键词:气溶胶生物安全
北流市2005-201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2011年
目的对北流市2005-201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特征进行分析,评价我市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以及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0年报告的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2005-2010年共报告AEFI57例,其中≤1岁儿童37例,占64.91%,其中3~5月龄最多15例,占26.32%。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7∶1.00。发生AEFI前一位的疫苗卡介苗,占28.07%,接种1剂次发生50.88%,接种小于24h发生的占54.39%。一般反应占28.07%,异常反应占52.63%,其他占19.30%。临床损害3例为淋巴结炎、过敏性皮疹、无菌性脓肿,治愈47例,占82.46%。结论全市基层人员AEFI报告意识逐年加强,全市AEFI监测的完整性和敏感性也逐年提高,但仍有少数医务人员不够重视,监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AEFI主要发生的疫苗为NIP疫苗,尤其是扩大国家免疫新增疫苗,AEFI常发生在小年龄儿童、首剂接种和接种早期,为AEFI监测的重点。
吕沛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000-2009年北流市艾滋病监测结果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2000-2009年北流市艾滋病监测结果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北流市艾滋病监测及流行病学管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9年北流市累计报告艾滋病毒(HIV)感染者15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AIDS)63例,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6∶1;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和性接触感染为主,分别占0.7%和72.54%。49.67%的感染者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其中94.77%为常住人口,以性接触途径感染为主,占72.54%,部分是HIV抗体阳性配偶或性伴侣间感染,占11.76%。2000-2009年共完成重点人群监测166 780人,检出HIV抗体阳性148例,阳性率为0.09%。结论北流市艾滋病流行态势由传入期进入播散期,AIDS流行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蔓延,并已造成家庭内传播。预计今后重点人群中HIV感染者将大幅度增长,需加大防治力度。
吕沛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