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之传

作品数:117 被引量:450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理学
  • 35篇化学工程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3篇纤维
  • 22篇偕胺肟
  • 22篇纳米
  • 16篇配合物
  • 16篇催化
  • 15篇偕胺肟纤维
  • 15篇丙烯
  • 13篇动力学
  • 13篇聚丙烯
  • 13篇聚丙烯腈
  • 13篇丙烯腈
  • 12篇乙烯
  • 10篇聚丙烯腈纤维
  • 10篇光催化
  • 10篇丙烯腈纤维
  • 9篇乙烯酯
  • 9篇金属
  • 9篇聚醋酸乙烯
  • 9篇聚醋酸乙烯酯
  • 8篇离子

机构

  • 55篇安徽工程大学
  • 48篇安徽工程科技...
  • 11篇安徽机电职业...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东华大学
  • 2篇江南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117篇吴之传
  • 58篇陶庭先
  • 18篇许茂东
  • 17篇汪学骞
  • 13篇张宇东
  • 11篇陈培根
  • 8篇吴友吉
  • 8篇何苏皖
  • 8篇张勇
  • 8篇金盈
  • 7篇辛后群
  • 7篇周凯
  • 6篇吴琦
  • 6篇毕松梅
  • 6篇朱贤东
  • 5篇高建纲
  • 4篇孙志娟
  • 4篇马怀柱
  • 4篇张明芮
  • 3篇王胜

传媒

  • 15篇安徽工程科技...
  • 11篇安徽工程大学...
  • 6篇安徽机电学院...
  • 5篇合成纤维
  • 4篇材料保护
  • 4篇应用化学
  • 3篇涂料工业
  • 3篇化学世界
  • 3篇合成化学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稀土
  • 2篇高分子通报
  • 2篇化学试剂
  • 2篇纺织学报
  • 2篇功能材料
  • 2篇大学化学
  • 2篇广东化工
  • 2篇滁州学院学报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化学与粘合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3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6篇2002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EG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2015年
采用三乙烯四胺(TETA)与具有3个环氧基团的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TMPEG)进行接枝,使其得到具有3个伯胺和6个仲胺的加成产物(A)。再将(A)与聚乙二醇(PEG)改性后的环氧树脂(B)进行接枝得到(C),然后用苯基缩水甘油醚(PGE)进行封端,产物加去离子水分散即为PEG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剂(D)。对影响本实验的时间、温度和物料比进行了探究。用红外光谱(IR)对合成固化剂进行表征,合成的固化剂与环氧树脂乳液进行涂膜实验,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涂膜层形貌,显示涂膜效果良好。深色面漆的性能测试:硬度为H,附着力达到1级,抗石子冲击为1级,耐腐蚀达3d,涂膜的透明性较好。
李林晶吴之传方兴龙
关键词:固化剂水分散性涂膜
聚乙烯醇纤维-Fe(Ⅲ)配位反应动力学被引量:11
2007年
以聚乙烯醇纤维(PVA)为配体原料,与FeCl3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制备了PVA-Fe(Ⅲ)配合物,研究了PVA与溶液中Fe(Ⅲ)配位反应的动力学行为,为纤维与金属离子配位反应建立了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该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Fe(Ⅲ)初始浓度c=0.08mol/L,体系pH=2.0。PVA与Fe(Ⅲ)结合表现出单分子层吸附的特征,属化学结合;PVA配合Fe(Ⅲ)的量与溶液中Fe(Ⅲ)浓度之间符合Langmuir方程,饱和配合量为171.8mg/g干纤维。由反应时间与溶液剩余浓度的关系,用初始浓度法求出该反应为一级反应;在不同温度下,以聚乙烯醇纤维与初始浓度为0.08029mol/L的Fe(Ⅲ)溶液进行反应,测定了各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由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根据Arrhenius方程,得出该反应的活化能Ea为144.98kJ/mol,速率常数为lgk=-E/2.303RT+20.48。
陈培根吴之传汪学骞陶庭先张宇东王二兰辛后群
关键词:聚乙烯醇纤维反应动力学活化能速率常数
铜配位聚醋酸乙烯酯的制备
2008年
研究了以水合肼为还原剂,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铜配位聚醋酸乙烯酯(Cu/PVAc)的过程.分析了温度、pH、助剂对铜配位聚醋酸乙烯酯的影响,并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在助剂的PVP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分散效果较好,平均粒度为25 nm的Cu/PVAc颗粒.
周凯吴之传陶庭先许茂东
关键词:水合肼
一种高效柴油降凝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柴油降凝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油品添加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紫藤花、水解聚马来酸酐、马来酸酐接枝乙酸乙烯共聚物、氨基三甲叉膦酸、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等为原料,按一定的配比通过萃取、搅拌反应、冷凝等制备过程得到...
朱逸伟施一新吴之传陶庭先朱贤东
文献传递
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胶体与界面化学内容繁多、应用广泛、发展迅速、更新频繁等特点,提出了调整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理论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教改措施,并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陈志明朱贤东吴之传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乳酸-葡萄糖双组份有机底物的B-Z振荡反应被引量:6
2003年
以乳酸和葡萄糖混合物的双组份有机物作为B-Z化学振荡反应底物,在KBrO_3-MnSO_4-H_2SO_4-丙酮环境中进行化学振荡反应。通过研究确定该双组份有机底物的振荡体系出现化学振荡现象的各反应物的有效浓度范围,并系统地研究和讨论影响化学振荡的诱导期、周期、振幅、图形和寿命等诸多因素。提供化学振荡现象的实验依据,推断化学反应的过程,建立化学振荡反应的模型,为B-Z化学振荡反应体系增添新的研究领域。
陶庭先吴之传王雪王胜
关键词:葡萄糖乳酸化学振荡诱导期B-Z反应
对二茂铁基苯甲酸的合成和表征被引量:1
2001年
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与亚硝酸钠和盐酸在低温下反应,制备出对-氨基苯甲酸的重氮盐, 再让其与二茂铁(摩尔比 1∶ 1)在低温和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反应,再由水蒸气蒸馏分离,合成出对-二茂铁基苯甲酸。通过多步实验确定出最佳合成条件,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对产物进行表征。
吴之传陈光跃倪士传
关键词:二茂铁苯甲酸
自交联型丙烯酸酯芯壳共聚物的合成被引量:1
1998年
研究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多元共聚乳胶(LIPN)芯壳聚合的合成工艺。乳化剂、引发剂对转化率的影响,并对聚合物有关性能进行了测定。
吴之传方礼林
配合物PVAc-Ln(Ⅲ)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英文)
2007年
合成了以聚醋酸乙烯酯(PVAc)为配体的配位聚合物PVAc-Ln(Ⅲ)(Ln=Gd,Tb),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PVAc-Ln(Ⅲ)同时显示出PVAc和Ln(Ⅲ)的特征荧光发射。
吴之传张宇东陈培根周凯
关键词:聚醋酸乙烯酯荧光
工科非本专业《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探讨被引量:16
2009年
针对工科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非高分子专业,在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课堂内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积极运用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课外则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予以辅助。课程讲授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结合适当的实例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做到学以致用。为持续改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通过定期问卷调查的形式建立长期反馈机制,及时跟踪和总结,全面提升高分子化学素质教育的水平。
高建纲宋庆平丁玉洁吴之传
关键词:工科专业高分子化学教学研究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