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宇

作品数:32 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化疗
  • 13篇肠癌
  • 12篇直肠
  • 11篇直肠癌
  • 8篇术后
  • 8篇肿瘤
  • 6篇胃癌
  • 6篇细胞
  • 6篇辅助化疗
  • 4篇新辅助化疗
  • 4篇直肠肿瘤
  • 4篇生长激素
  • 4篇手术
  • 4篇受体
  • 4篇疗效
  • 4篇结肠
  • 4篇放疗
  • 4篇癌细胞
  • 3篇新辅助放化疗
  • 3篇切除

机构

  • 22篇江苏省中医院
  • 18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市高淳中...

作者

  • 32篇吴晓宇
  • 22篇姚学权
  • 21篇刘福坤
  • 18篇陈彻
  • 9篇李为苏
  • 8篇许哲
  • 7篇田君
  • 7篇曹勤洪
  • 5篇陈志伟
  • 4篇陈志伟
  • 4篇周亮
  • 3篇吴震峰
  • 3篇吴冠楠
  • 2篇唐德才
  • 2篇刘家云
  • 2篇朱文强
  • 1篇孙正
  • 1篇陈玉超
  • 1篇彭建军
  • 1篇尹刚

传媒

  • 4篇中国肿瘤外科...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国医论坛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4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辅助放化疗治疗低位直肠癌83例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的作用机制,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江苏省中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对收治的83例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接受化疗者35例,接受联合放化疗者48例,比较两组的肿瘤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组织病理学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切除率和保肛率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组间不良反应除腹泻和皮肤黏膜损伤发生率联合组高于化疗组外(χ2=10.816,P=0.007;χ2=14.040,P=0.002),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术后并发症中肠梗阻及切口感染率稍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18%vs.7.14%,χ2=0.943,P=0.332;11.36%vs.3.57%,χ2=0.531,P=0.466)。联合组肿瘤缓解率(χ2=10.133,P=0.001),组织病理学肿瘤消退率(χ2=5.193,P=0.023)及凋亡指数(P<0.001)均高于化疗组,联合组根治性切除率(χ2=6.152,P=0.013)及保肛率(χ2=10.535,P=0.001)高于化疗组;超微结构下联合组的细胞损伤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确切,具有更明显的细胞损伤作用,对于直肠癌的降期,提高手术根治性切除率和保肛率具有明显优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严重手术并发症。
田君王志勇姚学权陈彻吴晓宇陈志伟孙正刘福坤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超微结构透射电镜
下瘀血汤灌肠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晚期癌性肠梗阻2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下瘀血汤灌肠对晚期癌症患者肠梗阻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0例晚期癌症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下瘀血汤保留灌肠,每日2次,每次150m L,保留30min。2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并比较肠梗阻疗效以及卡氏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卡氏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改善程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下瘀血汤灌肠治疗晚期癌性肠梗阻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
谷雨陈玉超吴晓宇
关键词:下瘀血汤癌性肠梗阻直肠投药
两种术式对进展期胃上部癌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及完成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胃上部癌病例不同术式对术后化疗的影响,观察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导致化疗终止的原因及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及吻合口病变。结果:85例行近端胃切除,57例行全胃切除,术后化疗的完成率两组分别为21.2%和54.4%;化疗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近端胃切除组为48.2%,高于全胃切除组;导致化疗不耐受的原因中,近端胃切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43.3%,尤其是呕吐反应的发生率达到35.8%,明显高于全胃切除组;近端胃切除组反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溃疡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全胃切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端胃切除组病例术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化疗完成率低,这一术式是否合理有待商榷及进一步研究。
田君姚学权陈彻曹勤洪吴晓宇孙正陈志伟刘福坤
关键词:胃上部癌辅助化疗近端胃切除反流性食管炎
黄芪桂枝五物汤防治奥沙利铂的周围神经毒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被引量:32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医学理论中的"血痹"学说理论与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的相关性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该神经毒性的治疗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在线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以及Cochrane Library、Medcine、EMbase英文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实验研究,3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化疗时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试验组对比常规治疗组或甲钴胺片治疗组在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严重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②安全性分析纳入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的所有类型的临床研究,结果未发现严重的不良事件(ADR/AE)。结论:辨证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预防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降低严重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并可以缓解奥沙利铂导致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抑制作用,且根据临床实验研究报道,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无明显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使用安全性。
田君姚学权吴晓宇陈彻周亮许哲李为苏刘福坤
关键词:血痹周围神经毒性奥沙利铂黄芪桂枝五物汤META分析
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超微结构及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表达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与对胃癌组织中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 1,SATB1)表达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癌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60例中40例行新辅助化疗,其中20例用介入途径(介入组),20例用静脉途径(静脉组),另20例直接行手术治疗为对照组。同时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SATB1的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对化疗敏感的病例癌细胞的细胞器严重损伤,包括核固缩、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对化疗不敏感的病例癌细胞的细胞器未受破坏或仅轻度损伤,其中介入组细胞损伤程度高于静脉组(P=0.047)。在癌细胞损伤明显的病例中,SATB1的表达更加明显(P=0.035)。结论介入法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的损伤作用更大。SATB1的表达与胃癌细胞损伤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新的标志物。
朱旭升吴晓宇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
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初步报告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含紫杉醇脂质体(力朴素)的联合化疗方案行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84例临床诊断Ⅱ期以上进展期胃癌患者在手术前接受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方案为:5-氟尿嘧啶(5-FU)1.0g/m2,顺铂60mg/m2,力朴素135mg/m2;10~14d后接受手术(研究组)。同期收治的78例Ⅱ期以上胃癌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病灶的缓解情况、毒副反应,以及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对照手术组48例(61.5%)获得根治性切除,1年总生存率为74.3%。新辅助化疗组全部完成术前区域性动脉化疗,毒性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均属可控范围内(1~2级);其中66例(78.5%)获得根治性切除,较对照手术组提高17.0%(P=0.018);1年总生存率为80.9%,较对照手术组无显著提高(P=0.283)。结论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以力朴素联合5-FU、顺铂的方案行动脉介入化疗是安全有效的,它能提高根治手术切除率,但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可能与病例数较少和随访时间有关,尚须继续深入研究。
吴晓宇姚学权李为苏许哲陈彻刘福坤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动脉灌注紫杉醇脂质体
紫苏异酮对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放疗增敏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紫苏异酮作为放疗增敏剂的效果,研究其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其上游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的调节,探讨其发挥放疗增敏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人结直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放疗模型,从移植瘤体积、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细胞DNA损伤等方面,观察不同剂量的紫苏异酮对人结直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放疗增敏效果,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IF-1α及其上游PI3K/AKT通路的表达,初步探讨紫苏异酮对人结直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放疗增敏的分子机制。结果紫苏异酮+照射组LoVo和HT-29细胞移植瘤较单纯照射组有抑制趋势,LoVo细胞移植瘤体积在第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T-29细胞移植瘤体积第1、3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紫苏异酮(100 ng/ml)干预的HT-29细胞经照射后,其生存率低于单纯照射组,在4 Gy、8 Gy照射剂量下,单纯照射组和紫苏异酮+照射组HT-29细胞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成剂量为4 Gy照射后的120 min内,单纯照射组LoVo细胞Olive尾矩均显著短于紫苏异酮+照射组(均P<0.001)。紫苏异酮可降低结直肠癌细胞乏氧关键分子HIF-1α的表达,且能抑制PI3K/AKT通路磷酸化。结论紫苏异酮可通过降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减少DNA损伤修复,从而增加结直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其具体机制可能为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乏氧关键分子HIF-1α的蛋白表达,进而改善肿瘤的乏氧状态,降低放疗抵抗性,达到放疗增敏的目的。
吴冠楠还向坤吴晓宇田君刘家云刘福坤姚学权
关键词:结直肠癌放疗增敏肿瘤乏氧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急迫失禁型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脾胃虚损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急迫失禁型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脾胃虚损证)的疗效。方法:收集直肠切除术后急迫失禁型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脾胃虚损证)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盆底肌肉锻炼,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盆底肌肉锻炼的基础上口服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于直肠切除术后1个月开始,疗程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ARS症状评分及分级、排便次数、排便复常率、EORTC生命质量QLQ-C30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ARS症状评分、排便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LARS症状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ARS症状评分、排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排便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体健康领域评分、功能领域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功能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急迫失禁型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脾胃虚损证),可减少患者排便次数,缓解患者LARS症状,提高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兆京还向坤吴冠楠吴晓宇姚学权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盆底肌肉锻炼
黄芪-莪术配伍调控EMT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23年
观察并探讨黄芪-莪术(AC)配伍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分别用0、3、6、12 g·kg^(-1)AC含药血清作用于人结肠癌HT-29细胞株,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和生长,5-溴-2-脱氧尿嘧啶(EdU)细胞增殖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将BALB/c雄性裸鼠建立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6 g·kg^(-1)AC组、12 g·kg^(-1)AC组,造模后观察记录瘤体的体积与质量,对瘤组织进行HE染色,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黄芪-莪术作用后HT-29细胞和裸鼠瘤组织中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相关凋亡蛋白和E-cadherin、MMP9、MMP2、vimentin相关EM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C作用后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且处于增殖期细胞数量明显降低;各给药组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明显下降,细胞凋亡数也明显上升;体内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各给药组的瘤体积和瘤体质量均降低,瘤组织呈现出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核有固缩现象,表明AC配伍可能改善EMT过程;此外,各给药组的HT-29细胞和肿瘤组织中,Bcl2、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均不同程度上升,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MMP9、MMP2、vimentin蛋白的表达均不同程度下降。综上,AC配伍能够显著抑制体内外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
杨琦孙正朱亦邈向东阳张群耀王访杨刚杨灏唐德才吴晓宇
关键词:结肠癌
针刺改善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患者症状负荷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期间症状负荷的影响。方法:将58例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随机分为高频组(19例,脱落5例)、低频组(20例,脱落6例)和对照组(19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常规化疗及止呕处理。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高频组每个化疗周期针刺7次,共21次;低频组每个化疗周期针刺3次,共9次,均穴取百会、足三里、内关等穴,并根据经络热度感测法选取背俞穴,同侧足三里和内关连接电针,予连续波,频率2 Hz,留针20 min。分别于每个化疗周期第1~7天、第14天和第21天观察各组患者埃德蒙顿症状评估系统(ESAS)评分。结果:3组患者均以每个化疗7 d内的症状负荷最重。第3个化疗周期后,低频组患者ESA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高频组合并低频组)患者ESAS总分及健康感觉不佳、疼痛、气急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有效控制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期间症状负荷。
常雪松朱燕娟彭建军彭建军吴晓宇王伟刘译鸿陈亚栋张海波
关键词:胃癌辅助化疗针刺随机对照试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