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丽华

作品数:48 被引量:229H指数:10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心肌
  • 10篇重症
  • 9篇心肌损伤
  • 9篇肌损伤
  • 7篇细胞
  • 6篇重症医学
  • 5篇蛋白
  • 5篇综合征
  • 4篇应激性
  • 4篇脓毒
  • 4篇脓毒症
  • 4篇内毒
  • 4篇内毒素
  • 4篇护士
  • 3篇动脉
  • 3篇疼痛
  • 3篇疼痛管理
  • 3篇通路
  • 3篇族性
  • 3篇危重

机构

  • 27篇内蒙古医科大...
  • 21篇内蒙古医学院...
  • 4篇内蒙古医科大...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48篇周丽华
  • 18篇黄志民
  • 14篇张利鹏
  • 10篇陈欣
  • 7篇林靖
  • 6篇张利鹏
  • 5篇包龙棠
  • 5篇杨大刚
  • 4篇朱淑芬
  • 3篇吴卫红
  • 3篇刘国娟
  • 2篇钱传云
  • 2篇成守珍
  • 2篇林建东
  • 2篇周发春
  • 2篇阿斯楞
  • 2篇朱淑芬
  • 2篇孙毅
  • 2篇董重阳
  • 2篇贺利平

传媒

  • 8篇内蒙古医科大...
  • 5篇内蒙古医学院...
  • 4篇中华危重病急...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0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199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司他丁通过干预p38MAPK/ERK信号通路减轻脓毒症性肺损伤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56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LPS 6、12、24 h)组、乌司他丁(UTI 6、12、24 h)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0 mg·kg^(-1))的方法制备大鼠ARDS模型,乌司他丁组在左侧腹腔注射LPS后1 h后,在右侧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0 000 U·kg^(-1),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留取肺组织及血浆标本。计算肺组织湿/干质量(W/D)比值;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肺表面活性物质A((surfactant protein A,SPA)含量,检测各组肺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及磷酸化ERK(p-ER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光镜下观察对照组肺组织结构完整,肺泡腔清晰;LPS组肺泡壁增厚,渗出明显,肺组织出现损伤性变化,以12h组变化最明显;UTI组各组病理改变较LPS组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LPS组W/D比值、血浆TNF-α、IL^(-1)8含量,肺匀浆MDA、N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肺匀浆SOD含量明显降低;与LPS组比较,UTI各组肺组织W/D比值、血浆TNF-α、IL^(-1)8含量,肺匀浆MDA含量均明显降低,而肺匀浆SOD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LPS组p38MAPK、ERK蛋白在胞质和胞核表达均明显增加,而UTI组较LPS组表达均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
张利鹏赵焱刘国娟杨大刚周丽华
关键词:乌司他丁细菌脂多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ICU医护人员氧疗认知现状调查
2023年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CU)医护人员氧疗的认知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22年5月11日通过向我国北方地区医院的ICU医生和护士发放调查问卷,对医护人员的基本信息和氧疗知识的认知及实践情况进行调查,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医院等级、所在科室、职业、工作时间、职称、是否接受5C培训、是否学习过氧疗知识、获取氧疗知识的途径等,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氧疗知识评分的因素。结果2022年5月27日共收集到270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60份,问卷有效率为68.76%。参与调查者中医生1236名,护士624名;所在的科室主要是综合ICU(占80.97%),其次为急诊ICU(占5.16%),参与率最低的科室为神经外科ICU(占0.7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学历、所在科室、职业、从事ICU的工作时间、职称、是否接受过5C培训、是否学习过氧疗知识及获取氧疗知识的途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年龄在46~50岁、博士研究生学历、所在科室为心脏ICU、职业是医生、从事ICU的工作时间在16~20年、职称为正高级、接受过5C培训、学习过氧疗知识及自学氧疗知识的参与者其氧疗知识评分更高,评分(分)分别为17.21±3.17、17.74±3.08、18.38±2.93、16.80±2.48、17.17±3.02、17.61±3.05、17.73±2.96、17.27±3.15、16.51±3.28、16.90±3.3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学历、所在科室、职业、从事ICU的工作时间、职称、是否学习过氧疗知识是影响氧疗评分的因素,β值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691(-0.99~-0.393)、0.725(0.495~0.955)、-0.176(-0.294~-0.058)、-1.870(-2.253~-1.488)、0.174(0.024~0.323)、0.406(0.217~0.596)、-1.034(-1.379~-0.688),均P<0.001。结论ICU医护人员氧疗认知水平存在不足,与性别、文化程度、工作时间和是否接受过氧疗知识培训等因素相关。
张凤马辰东杨大刚周丽华王雷杨铃清陈颐华王敏李增亮张利鹏
关键词:医生护士氧气治疗
腹膜炎及心理应激对大鼠心肌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大鼠在应激状态下心肌细胞的变化及应激程度与心肌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C)、躯体性应激组(P)、躯体加心理性应激组(S),每组10只。对照组正常饲养,躯体性应激组制造腹膜炎大鼠模型,躯体加心理性应激组制造束缚加腹膜炎大鼠模型。所有组别大鼠分别于造模开始5d后处死,按实验要求取材。观察指标包括大鼠心肌细胞形态、血清c Tn I值、心肌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对比P组与S组心肌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P组和S组与C组相比,心肌细胞存在光镜下可见的损伤,血清c Tn I、心肌凋亡指数、Caspase-3表达均升高,其中S组升高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激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躯体加心理性应激组比躯体性应激组更为严重。
林靖周丽华包龙棠陈欣阿斯楞
关键词:心理性应激心肌损伤CASPASE-3
骨髓干细胞移植与心肌再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包玉梅赵燕平周丽华
关键词:骨髓移植
粤蒙两地ICU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疼痛已被列为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 [1],持续的疼痛会对病人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 [2].众所周知,ICU病人病情危重,除了遭受与疾病本身有关的疼痛,还要遭受与为了维持和恢复生命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关的疼痛.而疼痛研究的概念发生了两次转变,一是从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二是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 [3],与其他科室病人相比,许多ICU病人无法进行清晰地交流,使得其疼痛管理的开展更加困难.因此,作为接触ICU病人最多的医务人员—ICU护士,其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对病人疼痛管理的具体实施起重要作用.国内学者 [4~7]已对不同科室护士及护生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进行了调查,但尚未见中国大陆针对地处南北方粤蒙两地ICU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比较研究.本研究通过对粤蒙两地ICU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比较,旨在发现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为今后ICU护士疼痛管理的培训和疼痛管理的质量改进提供参考.
陈晓燕成守珍周丽华吴卫红张利鹏
关键词:ICU护士疼痛管理管理知识ICU病人科室护士病情危重
家族性静脉曲张合并肺栓塞随访二年
2012年
患者女,52岁,入院前1周先后在上楼途中,早晨上卫生间后发生晕厥4次,意识丧失时间逐渐延长,最长达3min,无抽搐,口吐白沫及大小便失禁。因再次晕厥伴气短于2009年3月30日晚7时由急诊科转入我科。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双下肢静脉曲张病史3年。
张利鹏周丽华黄志民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肺栓塞家族性高血压病史随访大小便失禁
内毒素血症大鼠ET-1的变化及GSH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内毒素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内毒素组,内毒素+GSH组,每组8只。内毒素组:腹腔注射LPS;内毒素+GSH组:腹腔注射LPS和GSH;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及心肌组织匀浆中的cTnI、内皮素-1的含量结果:光镜下观察内毒素组心肌组织损伤严重,内毒素+GSH组心肌组织损伤程度较正常对照组重,但较内毒素组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内毒素组血清及心肌组织匀浆中CTnI、ET-1显著升高(P<0.01),内毒素+GSH组血清及心肌组织匀浆中CTnI、ET-1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升高,但较内毒素组低(P<0.05)。结论:内皮素-1介导心肌血管收缩可能参与了内毒素致大鼠心肌损伤的发生;GSH可以减轻内毒素致大鼠的心肌损伤,可能与减少ET-1生成有关。
孙毅李少伟黄志民陈欣包龙堂周丽华
关键词:内毒素心肌损伤ET-1GSH
氧化应激在脓毒性心肌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脓毒症目前被定义为患者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脓毒症患者常并发心功能障碍被称为脓毒性心肌病(SCM),SCM的发生与患者的高病死率相关,长期以来被密切关注,也是脓毒症系统治疗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SC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SCM的发病机制之一,整合近年来氧化应激在SCM中的作用及针对氧化还原失衡的潜在治疗措施的相关研究进行讨论。
彭帅周丽华
关键词:氧化应激线粒体脓毒症
脓毒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变化及其相关性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8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52例)和重度脓毒症组(34例),测定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NT-proBNP水平,随访28 d,比较2组各指标差异。结果:重度脓毒症组血清FT3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0.05),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5);TSH、FT4水平无明显差异。死亡组患者血清FT3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NT-proBNP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且血清FT3水平与NT-proBNP呈显著负相关(r=-0.752,P<0.01),血清FT4、TSH水平与NT-proBNP无明显相关性(r=8.324,P>0.05)。结论:血清FT3、NT-proBNP水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FT3水平可从侧面反映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朱淑芬周丽华黄志民李鹏飞
关键词:脓毒症甲状腺激素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内蒙古自治区综合ICU发展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重症医学科是探讨疾病急性发作或急骤变化发生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的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6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发布《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到2009年卫生部下发《重症医学科建设及管理指南(试行)》,同时国际、国内不断对重症诊疗指南的更新,以及中华医学会组织的重症资质专科培训(5C)在全国范围内广受欢迎,充分说明了重症医学的学科地位逐渐提高,
张利鹏周丽华
关键词:综合ICU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重症医学管理指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