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余国
- 作品数:24 被引量:185H指数:9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滇东南底圩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被引量:14
- 2007年
- 底圩金矿是滇东南地区目前发现的少有的中大型金矿,矿石元素组合为砷金型,成因上属浅成(中)低温热液(超)微细浸染型金矿。从矿床地质特征出发,结合邻区资料探讨了矿床的控制因素:(1)底圩金矿与沿向北突出的文山富宁弧形逆冲推覆构造带圈层状产出的多个金矿带应是统一的有机体,逆冲推覆构造是控制矿床成带产出的主要因素,较为完整的短轴破背斜是矿床定位的极好场所,破背斜轴部不同方向断裂交汇区、背斜转折端、倾伏端以及古喀斯特溶洞发育之处是极好的容矿空间;(2)节理、裂隙、孔隙发育的峨眉山玄武岩是最主要的赋矿岩石,主成矿期应为燕山晚期;(3)低温相对封闭、稳定的环境是形成(中)低温元素组合微细浸染金矿所必须的物理环境。矿区深边部及外围找矿预测应紧紧围绕底圩破背斜轴部不同方向断裂交汇区、背斜转折端、倾伏端以及古喀斯特溶洞发育地段开展工作,除考虑玄武岩赋金外,还应考虑P2β与P1m的下伏不整合面和上覆三叠系地层。并探讨了矿区深边部及外围找矿预测应注意的地质物化探标志问题。
- 刘继顺周余国韩海涛高启芝林家勇刘德利郭军
-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预测滇东南
- 西秦岭温泉斑岩型钼矿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5
- 2008年
- 温泉斑岩型钼矿床产出于印支期复式杂岩体中。围岩属富钾钙碱性岩石,经C IPW计算,岩石属正常型,在Q-A-P图解中样品均落入二长花岗岩区。通过微量元素分析,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元素为Mo、Cu、Ag、As、B i。稀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轻稀土富集,分馏程度好,铕亏损强烈。岩石属壳、幔源混浆作用的产物,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 韩海涛刘继顺董新周余国王国仁史建军
- 关键词:斑岩型钼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滇东南地区卡林型金矿的成矿机制探讨
- 2013年
- 本文分析了滇东南地区卡林型金矿的大地构造特点和地球化学环境,探讨了金的地球化学性质。研究了金的低温迁移机制、络合迁移机制、金与硅和有机质的关系、总结了金的沉积机制。对于滇东南地区的外围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王贵成周余国
- 关键词:滇东南卡林型金矿
- 滇东南卡林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与成矿模式
- 滇东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卡林型金矿集中区--滇黔桂“金三角”之一角,对该区卡林型金矿的系统研究目前仍显不足。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区域成矿学、地球化学、成矿预测学和找矿系统工程学为指导,基于十余年滇东南地区的金矿找矿实践,以...
- 周余国
- 关键词:卡林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成矿模式成矿预测滇东南找矿方向
- 从滇黔桂“金三角”区域地层地球化学演化特征探讨卡林型金矿的物质来源被引量:37
- 2009年
- 选用滇黔桂地区东经103°~110°,北纬22°~26°,面积约20万km2,34幅1∶20万水系沉积物统计结果资料,全面系统地探讨本区及其邻近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华南地区相比,本区存在Sb、As、Au、Hg等低温元素矿集区的地球化学块体,金具有深源性,而砷、锑、汞则是区域性的高背景,本区金与砷、锑、汞的相伴,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2)与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亲基性场元素、氧化物、矿化剂高背景的形成,是本区右江裂谷带、富宁—关岭南北向断裂带、文山—富宁逆冲推覆构造带,特别是峨眉地幔柱所产生的基性岩浆喷溢及火山碎屑浊流沉积的客观地球化学反映;(3)黔西南地区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导致二叠系和三叠系金及大量亲基性场元素的突变,右江裂谷活动至少始于寒武纪,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桂西往黔西南逐渐裂开;(4)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卡林型金矿的物源与裂谷、特提斯和区域性深大断裂和峨眉地幔柱长期活动相伴的基性火成岩及火山碎屑浊流沉积有关。
- 周余国刘继顺王作华欧阳玉飞高启芝刘德利黄元有
- 关键词:卡林型金矿
- 浅论如何实现矿业勘查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被引量:2
- 2005年
-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论述了矿产勘查与开发中存在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它影响并制约着矿产勘查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要改变这种不利现状,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矿产勘查与开发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 刘德利周余国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 滇中富民县宝石洞旅游地质特征与成景机制探讨被引量:2
- 2021年
- 滇中富民县宝石洞岩溶地下河洞穴景观系统规模适中,洞内岩溶景观千姿百态,洞中有宝(玛瑙),洞外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多元民族宗教文化以及潜在的温泉资源,加上优越的交通区位,旅游要素集群度较高,具较高开发价值。文章根据宝石洞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该地区区域地史演化特征,根据本次对宝石洞的实地探测成果,总结了宝石洞旅游地质特征,再结合前人对成景机制的探讨,从岩性、构造、水文地质、古地理和成景时代五个方面探讨了宝石洞景区的成景机制,指出多期次断层(破碎带)共同控制了宝石洞景观空间格局,岩溶作用始于燕山晚期,喜山期是宝石洞岩溶地下河洞穴系统的主要成景期,并对宝石洞中产出的宝石(玛瑙)成因作了初步的推断解释。
- 周余国张帆张帆周琛粟王玉朝王健王玉朝
- 区域化探资料在人居环境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研究认为,区域化探每个样品实际控制面积绝大多数都小于1 km2,可认为与土壤样品元素含量在同一水平,二者元素含量的变化不影响区域人居地球化学环境的评价,水系沉积物样品因其综合性,更能反映研究区污染的全貌。运用区域化探资料开展区域人居环境评价具有普适性。在此基础上,以云南个旧地区为例,首次运用区域化探资料对该区域人居环境进行了初步评价。
- 周余国刘继顺高启芝韩海涛刘德利张彩华
- 关键词:人居环境环境地球化学区域化探
- “地质学基础”课程绪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被引量:2
- 2016年
- 本文针对"地质学基础"课程和绪论教学的地位和特点,提出了以8条教学主线为依据,组织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绪论教学,从而达到让学生了解课程性质和学习内容、明确学习地质学的意义、了解地质学发展史和未来发展方向、培养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增强使命感和自豪感的目的。
- 谈树成赵志芳何小虎张亚辉郭云戴静周余国
- 关键词:地质学基础绪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 滇西南澜沧江结合带北段云县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形成环境被引量:28
- 2008年
- 滇西南澜沧江结合带云县花岗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岩,SiO2含量平均为68.57%,K2O/Na2O值平均为1.67,相对富钾,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酸、碱度低于同类岩石平均值,而镁铁组分高于平均值,显示岩石偏中性,与同碰撞构造环境形成的花岗岩特征类似。Al2O3含量较高,平均为13.66%,A/CNK平均为1.1,呈铝过饱和,CIPW计算结果均出现标准矿物刚玉分子(〉1%)。岩石总体上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平均为240.75×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La/Yb)N为8.88~9.41,分异不是很大,Eu为中等负异常,8Eu为0.52~0.57。经多种相关图解判别,岩石属S型花岗岩,其构造环境相当于大陆碰撞花岗岩类(CCG)。锆石颗粒U-Pb测年结果显示,源岩的形成年龄最晚是晋宁期(〉778Ma),岩体主体形成于华力西晚期-印支期。其中岩浆成因锆石样品的^206pb/^238U和^207Pb/^235U年龄分别为49Ma和61Ma,反映在云县岩体中可能存在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
- 刘德利刘继顺张彩华周余国
- 关键词:花岗岩构造环境锆石U-PB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