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新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淋巴
  • 9篇淋巴瘤
  • 8篇霍奇金
  • 8篇基因
  • 7篇细胞
  • 6篇蛋白
  • 6篇金淋巴瘤
  • 6篇霍奇金淋巴瘤
  • 4篇重排
  • 4篇基因重排
  • 3篇组织化学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CHL
  • 3篇H/RS细胞
  • 2篇原位
  • 2篇原位杂交
  • 2篇石蜡
  • 2篇石蜡组织

机构

  • 1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13篇周新华
  • 11篇赵彤
  • 7篇朱梅刚
  • 4篇齐宗利
  • 3篇吴自勍
  • 3篇韩西群
  • 3篇柳刚
  • 2篇贺海容
  • 2篇沈新明
  • 2篇黄宏宇
  • 2篇刘真喜
  • 2篇余江
  • 1篇肖莎
  • 1篇杨磊
  • 1篇姚开泰
  • 1篇刘换新
  • 1篇张进华

传媒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1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蛋白和基因水平探索H/RS细胞的起源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从蛋白、组织和单细胞的基因水平进一步探索H/RS细胞的来源及其克隆性。方法 首先对 33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cHL)标本进行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 (BSAP)和CD2 0 的检测 ,然后对 33例cHL患者的石蜡刮片组织和部分阳性病例的微切割细胞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 ,并对同一病例的石蜡刮片组织和微切割细胞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比较。结果  33例中 30例的H/RS细胞表达BSAP ,10例表达CD2 0 ,BSAP和CD2 0 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 ,对照病例中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B淋巴细胞和B细胞淋巴瘤肿瘤细胞的BSAP和CD2 0 表达均为 10 0 % ,T细胞淋巴瘤的肿瘤细胞无表达 ;33例中的 16例石蜡刮片组织IgH基因重排阳性 ,微切割的 19管H/RS细胞有 14管出现重排阳性 ,细胞数目不同的各管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80 ) ;同一病例的石蜡刮片组织和微切割细胞的PCR产物测序结果均为IgH可变区片段 ,但是碱基序列并不完全相同。结论 进一步支持cHL中大多数H/RS细胞为B细胞起源 ,且可能来源于其不同的分化阶段。
周新华赵彤余江沈新明朱梅刚
关键词:蛋白基因H/RS细胞霍奇金淋巴瘤
间接法原位PCR在cHL IgH基因重排研究中的应用
2002年
目的 :探索在石蜡切片上进行间接法原位PCR的可行性及利用产物探针检测IgH克隆性基因重排的意义。 方法 :选取获得IgH克隆性基因重排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cHL) ,纯化产物合成探针 ,进行间接法原位PCR。 结果 :在H/RS细胞和周围背景细胞核内均发现棕褐色杂交颗粒 ,利用产物探针互测时也能出现杂交颗粒。结论 :在石蜡切片上进行间接法原位PCR是可行和有效的 ,但产物探针的精确性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吴自勍周新华贺海容肖莎赵彤
关键词:IGH基因基因重排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潜伏膜蛋白1、p53及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p53、bcl-2的蛋白表达在霍奇金淋巴瘤(HL)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对收集的31例石蜡包埋的HL组织进行LMP1、p53、bcl-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LMP1、p53、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58.1%、61.3%、35.5%。LMP1与p53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可能参与LMP1在HL致病机制中的作用,bcl-2可能与HL的致病关系不大。
齐宗利赵彤周新华张进华韩西群朱梅刚
关键词:霍奇金病疱疹病毒4型病毒包膜蛋白质类蛋白质P53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
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H/RS细胞与其背景细胞的微切割及其IgH基因重排检测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组织中H/RS细胞(Hodgkin and Reed-Sternberg cells)是否起源于B细胞、H/RS细胞的克隆性以及与背景淋巴细胞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3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石蜡刮片组织进行IgH基因重排分析,并对其中6例重排阳性的病例经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BSAP)免疫标记,将标记阳性的H/RS细胞和背景淋巴细胞进行微切割后进一步行IgH基因重排分析。结果16例石蜡刮片组织IgH基因重排阳性。对6例经BSAP标记的cHL成功进行了微切割,其中19管H/RS细胞中,有14管出现重排阳性,细胞数目不同的各管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290);12管背景淋巴细胞有2管出现重排阳性,H/RS细胞与背景淋巴细胞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2)。结论支持H/RS细胞来源于B细胞的理论,认为部分背景淋巴细胞可能具有瘤性增生活性,参与H/RS细胞的前体细胞组成。
周新华赵彤沈新明余江朱梅刚
关键词:H/RS细胞微切割IGH基因重排
室管膜瘤31例细胞学诊断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核沟作为细胞学诊断室管膜瘤的意义。方法 观察 31例经组织学证实为室管膜瘤的术中冷冻切片的组织细胞印片 ,统计每例室管膜瘤菊形团、血管周假菊形团、核沟的出现频率。结果 有室管膜瘤菊形团者占 77 4% (2 4/ 31) ,血管周假菊形团为 35 5 % (11/ 31) ,核沟为 74 2 % (2 3/ 31)。结论 核沟可能是除室管膜瘤菊形团。
赵彤吴自勍周新华
关键词:室管膜瘤细胞学诊断
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cHL)中H/RS细胞和背景淋巴细胞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 (BSAP)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33例cHL和 2 9例对照病例 (9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10例B细胞性淋巴瘤、10例T细胞性淋巴瘤 )进行BSAP检测 ,同时对cHL病例进行CD2 0、CD15、CD30常规对比检测。结果 cHL中H/RS细胞BSAP的表达率为 90 91% ,背景B淋巴细胞表达率为 10 0 % ;对照病例中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B淋巴细胞和B细胞性淋巴瘤肿瘤细胞的BSAP表达均为 10 0 % ,T细胞性淋巴瘤的肿瘤细胞不表达BSAP ;CD2 0表达率为 30 30 % ,BSAP和CD2 0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0 ) ;CD30表达率为 93 94 % ,CD15表达率为 75 75 % ,两者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82 )。结论 BSAP在H/RS细胞上表达为H/RS细胞来源于B细胞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并有助于H/RS细胞的辨别和鉴别。
周新华赵彤齐宗利柳刚朱梅刚
关键词: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HL基因表达
一种特异的EBER-1原位杂交探针检测石蜡组织中的EB病毒被引量:2
2003年
齐宗利赵彤周新华刘换新黄宏宇韩西群姚开泰
关键词:石蜡组织EB病毒原位杂交胃蛋白酶
小细胞淋巴瘤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探讨小细胞淋巴瘤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1例石蜡包埋的小细胞淋巴瘤组织进行CD20、CD45RO及细胞周期蛋白D1检测。结果28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5例细胞周期蛋白D1呈阳性表达(17.86%),且结内、结外型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为套细胞淋巴瘤;3例为T小细胞性淋巴瘤,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呈阴性。结论细胞周期蛋白D1是套细胞淋巴瘤最具特征性的表达蛋白,是与其他小细胞淋巴瘤鉴别和确诊的重要指标,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周新华赵彤朱梅刚刘真喜杨磊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D1套细胞淋巴瘤
经典霍奇金氏病与滤泡型淋巴瘤的同源性研究
2001年
经典霍奇金氏病与滤泡型淋巴瘤发生于同一个病人的机率很高,通过免疫表型研究和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证实这两种不同的疾病具有相同的前体细胞——都来源于生发中心的B细胞。但二者在免疫表型及基因表达方面仍存在着差异,该差异的出现可能与B细胞转化机制有关。
周新华
关键词:滤泡型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基因重排
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与CD20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 (Bcell specificactivatorprotein ,BSAP)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表达情况及在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 6 3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 ,按WHO新分类方案进行淋巴瘤分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同步检测比较BSAP和CD2 0的表达。结果  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B淋巴细胞 ,34例B细胞性淋巴瘤的瘤细胞均表达BSAP和CD2 0 ,但BSAP的中等到强阳性表达率 (6 9 8% )高于CD2 0 (5 3 5 % )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6例霍奇金淋巴瘤H/RS瘤细胞表达阳性率为 83 2 % ;14例T细胞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均不表达BSAP。结论 BSAP表达定位于B淋巴细胞的核内 ,清晰易见 ,在B细胞性淋巴瘤表达多呈强阳性 ,可用于淋巴瘤的分型与鉴别诊断 。
柳刚赵彤周新华朱梅刚
关键词: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CD20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淋巴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