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呼铁民

作品数:67 被引量:482H指数:10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动脉瘤
  • 17篇颅内
  • 15篇血管
  • 14篇颅内动脉
  • 14篇颅内动脉瘤
  • 13篇出血
  • 9篇脑胶质瘤
  • 9篇胶质
  • 9篇胶质瘤
  • 8篇预后
  • 8篇手术
  • 7篇动脉
  • 7篇术后
  • 7篇脑出血
  • 7篇介入
  • 7篇夹闭
  • 6篇栓塞
  • 5篇生长因子受体
  • 5篇受体
  • 5篇栓塞术

机构

  • 65篇承德医学院附...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承德医学院
  • 3篇长春市心理医...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秦皇岛市第一...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承德卫生学校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唐山铁路中心...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65篇呼铁民
  • 38篇王维兴
  • 23篇田甜
  • 20篇张继伟
  • 20篇于淼
  • 19篇王昆鹏
  • 18篇王广
  • 14篇孟杰
  • 10篇马志君
  • 7篇韩凤伟
  • 7篇杨国军
  • 7篇杨婕
  • 6篇孙雅菲
  • 6篇王培
  • 6篇钱涛
  • 6篇闫丽娜
  • 5篇宋和顺
  • 5篇孙文浩
  • 5篇谢云鹏
  • 4篇张丹

传媒

  • 6篇中国全科医学
  • 5篇承德医学院学...
  • 4篇河北医学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河北医药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10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和静脉用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替罗非班不同负荷和不同用药途径对心肌灌注和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探讨替罗非班的负荷用药最佳途径。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连续入选120例老年ACS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开始用替罗非班。根据负荷给药途径不同分为两组:冠脉内用药组和静脉用药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PCI后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及PCI术后30d的MACE。结果冠脉内用药组病变冠脉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3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率明显高于静脉用药组[分别为53例(88.3%)、38例(63.3%)和40例(66.7%)],两两比较,均P%0.05,但两组患者院内和PCI后30d的MACE[分别为1(1.7%)和0,3(5.0%)和5(8.3%)]及不同程度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ACS患者PCI前冠脉内使用负荷剂量替罗非班与静脉内用药途径比较,能更有效地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水平的灌注。
李春华呼铁民张一达张英侯瑞田赵洁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体会
<正>颅内动脉瘤是极其凶险的疾病,人群流行病学发生率占0.2%~8.9%。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早在18世纪,Morgagni 就发现脑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Tiber 等论述约80% 自发出血是由...
王维兴石祥恩钱涛王广孟杰呼铁民宋和顺
文献传递
桡神经浅支掌背部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桡神经浅支掌背部的解剖结构,为临床掌背部筋膜皮瓣、掌指骨骨折的微创治疗及外科神经修复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用福尔马林固定上肢标本42例,应用解剖剥离法,解剖出桡神经浅支及其各分支,观测了桡神经浅支分为内、外侧支的分支点(A点)与桡骨茎突(O点)的距离(AO)和角度(∠A),并测量了其各分支点之间的长度及相应分支点的角度。外侧支分为拇指尺背侧皮神经和第一掌背皮神经处记为B点;桡神经内侧支分为第二、三掌背皮神经处记为C点,第二、三掌背皮神经的夹角记为∠C;第二、三掌背皮神经分为指背皮神经处分别记为D点和E点。结果:42例标本中,38例标本桡神经浅支在桡骨茎突远侧约(3.8±0.6)cm分为内、外侧支,外侧支前行约(1.2±0.3)cm分为拇指尺背侧皮神经和第一掌背皮神经,桡神经内侧支前行(1.1±0.2)cm分为第二、三掌背皮神经,分布于手背部。结论:临床工作中要充分的掌握皮神经的走行数据和体表投影,从而减少损伤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王培杨震军王竹君呼铁民闫洪伟
关键词:桡神经浅支体表定位
垂体瘤外科手术治疗(附59例报告)
2004年
目的 :总结垂体腺瘤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临床诊断垂体腺瘤的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治疗。1 4例采用口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 ,4 5例采用开颅额下入路切除。结果 :手术全切除 38例 ,大部分切除1 4例 ,部分切除 7例。手术后死亡 4例。术后一过性尿崩 1 8例 ,占 4 0 % ,其它并发症 9例 ,占 1 5 %。结论 :垂体瘤的外科手术治疗可以经口鼻蝶入路 ,也可以经额下入路 ,对于微腺瘤和部分大腺瘤应用口鼻蝶入路 ,对于大腺瘤和巨腺瘤则应用额下入路。术中影象学反复定位和术中保护垂体柄。
王维兴刘晓燕钱涛王广孟杰呼铁民宋和顺
关键词:垂体瘤显微手术下丘脑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被引量:22
2016年
背景:周围神经发生损伤后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比较缓慢,且很少能够完全恢复感觉、运动功能,这一问题是困扰骨外科医师的难题,也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目的:分析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新的治疗手段,总结前人在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方面采用的方法及取得的效果。方法:通过PubM ed、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关键词"神经损伤""再生"检索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数据。结果与结论:国内外学者针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从手术方式、药物、细胞因子、基因转移、生物材料的应用及祖国医学的应用等多方面开展了研究。一般缺损大于神经直径的4倍,通常应用神经再生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神经损伤后恢复神经连续性的方法由最初的手术吻合发展到现代的光化学组织结合、热激光焊接、胶修复等新兴技术。研究发现,纤溶酶原激活物、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人组织激肽释放酶、维生素B族及其衍生物、中药制剂、免疫抑制剂等在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中均有促进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
何新泽王维呼铁民马建军于昌玉高云峰程兴龙王培
关键词:周围神经神经再生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因子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首通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探讨影响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取栓治疗“首通效应”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就诊于河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行支架取栓成功患者58例,依据取栓次数将其分为首次再通组及多次再通组,通过对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年龄及男性等)、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入院时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s,ASPECTS)、取出栓子病理分析等资料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首通效应”的独立影响因素;发病90 d后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 在纳入的58例患者中首次再通组患者发病90 d后的临床预后明显好于多次再通组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闭塞部位、血栓类型、入院时ASPECTS评分为首通效应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大脑中动脉M1段(M1 seg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闭塞、栓子为红色血栓、入院时高ASPECTS评分是首通效应的独立影响因素。
李雷田甜杜佳褚会松张继伟于淼马志君呼铁民
关键词:机械取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57
2011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09年8月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的所有住院患者359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288例,选择符合入选标准者268例为本研究对象。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依据预后不同分为两组:预后不良组(GOS≤3分)和预后良好组(GOS 4-5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个月、3个月和1年的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患者预后不良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为:大量饮酒、围术期高血糖、临床病情分级(Hunt-Hess分级)Ⅳ-Ⅴ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CT Fisher分级)Ⅳ-Ⅴ级和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中晚期手术(P〈0.05)。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动脉瘤家族史和Hunt-Hess分级为Ⅰ-Ⅲ级患者手术时机与SAH患者预后不良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饮酒、围术期高血糖、临床Hunt-Hess分级Ⅳ-Ⅴ级、颅脑CT Fisher分级Ⅲ-Ⅳ级、动脉瘤多发以及术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均是动脉瘤破裂致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呼铁民韩凤伟王维兴马志君张继伟田甜于淼王昆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
循证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合并脑血管痉挛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理论在颅内动脉瘤合并脑血管痉挛(CVS)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将196例住院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的方法,并对患者治疗的致残率及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合并CVS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综合干预,是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方法,并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韩凤伟徐海波呼铁民闫丽娜董建军刘岩杨玉香
关键词:循证护理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痉挛
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及开颅夹闭治疗ACoA破裂的疗效。方法将44例ACoA根据动脉瘤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及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介入栓塞,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介入组成功栓塞17例,再破裂1例,1例因血管迂曲无法栓塞转为开颅夹闭。出院时恢复良好15例,遗有神经功能缺损2例(记忆力减退1例,单侧下肢肌力减退1例)。开颅组成功夹闭27例(1例由介入组转来),术后脑疝2例,神经功能损伤1例(运动性失语),出院时恢复良好18例,遗有神经功能缺损2例(运动性失语1例,精神症状1例),昏迷7例。结论两者均是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介入栓塞术后严重并发症较开颅夹闭少,安全性较高。
田甜孙雅菲呼铁民于淼杨国军王维兴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开颅夹闭
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后交通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治疗后交通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将43例后交通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及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介入栓塞,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比较分析2组疗效。结果介入组成功栓塞18例(共20个动脉瘤),出院时神志清醒、恢复良好16例,2例术前昏迷患者分别恢复为朦胧和嗜睡状态。开颅组成功夹闭25例(共28个动脉瘤),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神经功能损伤(偏瘫)1例,出院时神志清醒、恢复良好22例,其中遗有神经功能缺损(偏瘫)1例,意识障碍3例(1例术前脑疝患者术后仍昏迷,2例术前朦胧患者术后意识无改善)。结论两者均是后交通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介入栓塞术后严重并发症较开颅夹闭少,安全性较高。
田甜孙雅菲呼铁民于淼杨国军王维兴
关键词: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开颅夹闭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