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成功

作品数:14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指令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烧伤
  • 8篇肠道营养
  • 7篇高代谢
  • 6篇早期肠道营养
  • 5篇代谢
  • 5篇烧伤后
  • 3篇烧伤早期
  • 3篇肠源性
  • 3篇肠源性高代谢
  • 2篇应激
  • 2篇脂质
  • 2篇脂质过氧化
  • 2篇过氧
  • 2篇过氧化
  • 1篇蛋白质代谢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应激损害
  • 1篇营养
  • 1篇早期肠道喂养

机构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唐成功
  • 13篇尤忠义
  • 13篇汪仕良
  • 9篇黎鳌
  • 9篇邵洪
  • 8篇王凤君
  • 8篇余斌
  • 7篇赵云
  • 4篇解伟光
  • 4篇余静波
  • 4篇李超志
  • 3篇王裴
  • 3篇朱云
  • 2篇黎螯
  • 2篇王少龙
  • 1篇王凤君
  • 1篇冯怀志
  • 1篇徐世伟
  • 1篇荣新洲
  • 1篇陶麟辉

传媒

  • 4篇中华整形烧伤...
  • 2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普外临床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01
  • 3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烧伤早期肠道喂(营)养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1
1998年
提出了早期肠道喂养与营养的含义、共同点及不同点。烧伤早期肠道喂(营)养可维护肠道结构、功能,降低伤后高代谢。早期肠道喂(营)养的机制至少有三:①减轻肠道损伤,改善胃肠道血流,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②减少肠道内毒素移位,调理枯否细胞活化;③降低体内介质。
汪仕良黎鳌尤忠义余斌王凤君赵云唐成功王裴陶麟辉
关键词:烧伤肠道营养
早期肠道营养维护烧伤后肠道结构功能与降低高代谢的研究
1998年
1985年来系列研究了烧伤早期肠道营养,共用豚(大)鼠600余只、家兔60余只、贵州小型香猪60余头,观察了200例烧伤病人,其中21例烧伤成人(32.8±10.9岁,烧伤面积45±12.6%,深度烧伤29.8±8.9%)作了较细致观察。 1.检测四类指标实验随机至少分为两组,即早期肠道喂养(EF)组,动物烧伤后2h内、病人烧伤后12h内给予口服或管饲;延迟喂养(DF)组,则烧伤72h后给予。对实验动物、烧伤病人分别或同时检测了四类指标:(1)能量消耗及其介质:静息能量消耗(REE)、分解激素。
汪仕良尤忠义黎螯邵洪余斌解伟光王凤君唐成功赵云
关键词:早期肠道营养早期肠道喂养高代谢肠道吸收静息能量消耗烧伤面积
早期肠道营养维护烧伤后肠道结构功能与降低高代谢的研究
汪仕良尤忠义黎螯邵洪余斌解伟光王凤君唐成功赵云
属烧伤外科,用于烧伤早期。为研究早期肠道营养(EF),创制三种,改进一种动物模型(胃肠持续喂养豚鼠,空肠旷置家兔,小香猪中心及肠系膜静脉和门脉插管以及髌动静脉插管模型);发现并证实EF可明显改善门脉血流量,减轻肠道损伤,...
关键词:
关键词:肠道营养烧伤
肠源性高代谢与早期肠道营养研究──烧伤引发肠源性高代谢被引量:15
1996年
烧(创)伤后高代谢消耗是创伤应激、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面是烧伤高代谢的主要源由,这已是公认的事实。为了研究烧伤后是否存在肠源性高代谢,作者从80年代末起,共用豚(大)鼠600只、兔60只、小香猪30头,建立四种动物模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又观察了21例严重烧伤患者(TB-SA45±12.6%,深度烧伤29±8.9%)。实验随机至少分为两组即早期喂养组及延迟喂养组。研究结果发现严重烧伤后门脉、肠粘膜血流量下降,肠组织可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结构以及吸收、分泌、运动、屏障功能均明显受影响,肠道细菌、内毒素易位增加,枯否细胞等巨噬系统活化,分解激素、TNF、PGE_2、IL-8等炎症介质增加,以致代谢率增高。因此,可以认为烧伤后存在“肠源性高代谢”。
汪仕良黎鳌尤忠义邵洪余斌朱云余静波王凤君李超志王少龙唐成功赵云
关键词:肠源性高代谢肠道营养烧伤
肠源性高代谢与早期肠道营养研究之一——烧伤引发肠源性高代谢被引量:18
1996年
烧(创)伤后高代谢消耗是创伤应激、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面是烧伤高代谢的主要源由,这已是公认的事实;烧伤后是否存在肠源性高代谢,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80年代末起,共用豚(大)鼠200只、兔60只、小香猪30头,建立四种动物模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又观察了21例严重烧伤病人〔TBSA45±12.6%,深度烧伤29.8±8.9%〕。实验随机至少分为两组,即早期喂养组及延迟喂养组。研究结果发现,严重烧伤后门脉、肠粘膜血流量下降,肠粘膜氧耗量增加,肠组织可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结构以及吸收、分泌、运动、屏障功能均明显受影响,肠道细菌、内毒素易位增加,枯否细胞等巨噬系统活化,分解激素、TNF、PGE2、IL-8等炎症介质增加,以致代谢率增高。因此,可以认为烧伤后存在“肠源性高代谢”
汪仕良黎鳌尤忠义邵洪余斌朱云余静波王凤君李超志王少龙唐成功赵云
关键词:烧伤肠源性高代谢肠道营养
甲苯磺丁脲与烧伤后高代谢被引量:2
1991年
我们对烧伤家兔胃内注入甲苯磺丁脲后持续观察10天,结果提示甲苯磺丁脲能通过下列作用改善烧伤后高代谢:(1)刺激胰岛素分泌,强化胰岛素作用;(2)改善组织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利用;(3)抑制胰高糖素分泌。
解伟光黎鳌汪仕良尤忠义唐成功邵洪王凤君
关键词:烧伤甲苯磺丁脲高代谢胰岛素
烧伤大鼠小肠脂质过氧化及其对氨基酸吸收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1990年
本实验采用大鼠体表30%烧伤模型;观察烧伤组、烧伤用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小肠丙二醇(MDA)含量、小肠粘膜的Na-KATP酶活性、小肠湿/干重比值和小肠对亮氨酸吸收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烧伤后小肠粘膜Na-KATP酶活性降低,肠含水量增加,和亮氨酸吸收率下降,均与小肠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应用SOD+CAT后,在降低烧伤后小肠MDA含量的同时,减轻了肠道水肿,增加了小肠粘膜Na-KATP酶活性,提高了小肠对亮氨酸的吸收率。
李超志黎鳌汪仕良尤忠义唐成功
关键词:脂质过氧化烧伤氨基酸小肠
烧伤早期肠道营养被引量:10
1994年
60年代末,自静脉高价营养实施以来,静脉营养应用于严重烧伤病人一直受到重视;中心静脉营养的应用,应该认为是一个划时代的贡献。可是,在20多年实践中,中心静脉营养带来了“置管”、“代谢”、“感染”等方面的并发症。近几年来,随着肠道是外科应激中心器官以及...
汪仕良黎鳌尤忠义邵洪余斌唐成功王凤君
关键词:烧伤肠道营养早期肠道营养
早期肠道营养减轻烧伤后应激的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比较早期肠道营养与早期静脉营养减轻内脏应激损害的效应。方法 Wistar大鼠 6 6只分成正常对照组、早期静脉营养组 (PN)、早期肠道营养组 (EN) ,PN组、EN组制成 30 %TBSAⅢ度烧伤模型。分组灌喂或颈外静脉输液给予相同热量和热氮比的营养液。烧伤后 6、12、2 4、48、72h检测应激激素尿儿茶酚胺和血浆皮质醇及肝肾组织血管通透性、血流量、MDA、SOD的变化。结果 烧伤后大鼠皮质醇、儿茶酚胺均较对照组升高 ,EN组在多个时相点低于PN组 (P <0 .0 5~ 0 .0 1)。EN组肝肾血管通透性和MDA在多个时相点低于PN组 (P <0 .0 5~ 0 .0 1) ,EN组肝肾血流量和SOD在多个时相点高于PN组 (P <0 .0 5~ 0 .0 1)。结论 早期肠道营养可调理应激 ,减轻内脏应激损害。
徐世伟冯怀志汪仕良尤忠义王裴唐成功
关键词:烧伤应激损害肠道营养内脏损害
核黄素对烧伤后早期损害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1
1996年
采用大鼠30%Ⅲ度烧伤模型,伤后立即予以腹腔注射核黄素,通过尿量、动物死亡率统计、血浆丙二醛、血清皮质醇、尿儿茶酚胺以及血容量和不同组织器官微血管通透性的观察测定,并以单纯烧伤和正常动物作对照,结果显示:①核黄素治疗后烧伤动物休克期尿量始终高于未治疗的单纯烧伤组;②治疗后的动物血浆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③治疗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和尿肾上腺素含量相对稳定;④血浆和组织伊文思蓝-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治疗组血浆、肝、肾以及痂下组织的伊文思蓝-蛋白质浓度均低于单纯烧伤组;⑤治疗组伤后24h存活率显著高于单纯烧伤组。提示烧伤早期核黄素的运用能维持相对较充足的血容量;同时减轻机体伤后剧烈的应激反应和机体脂质过氧化损害;
荣新洲肖光夏黎鳌张雅萍张雅萍
关键词:烧伤核黄素应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