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珂
- 作品数:13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论“Umwelt”概念的传承流变
- 2013年
- "Umwelt"这个词源自德语,根据2009年版《牛津英语大词典》的定义,是指"对栖居于其中的有机体产生影响的外在世界或现实"。本文从生物学家魏克斯库尔对Umwelt一词的哲学性引介入手,分析该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别作为生物符号学和现象学、诠释学的重要概念术语的复杂流变,探讨20世纪上半叶的哲学家如何在不同理论路径之间游走琢磨,检视作为思想、言说与生活方式的哲学延展出多维面向的可能性。
- 唐珂
- 关键词:UMWELT现象学诠释学表意
- 试析《二十四诗品》作为互文性理论实践的一个典范
- 2013年
- 《二十四诗品》作为互文性理论实践的一个典范,论证它既可以考证确切作者,又能够在诗学意义上悬置作者的独一无二性。《二十四诗品》既是文本系统各层级部分互动的整体,又是文本中先前的与当时的话语运作机制的整合;它是文学、诗学、哲学话语交织的文本;它以自身作为后设文本解释作者的诗歌理论,同时成为对象文本实践作者诗学理论的一个样本。
- 唐珂
-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互文性诗学功能
- 从本居宣长“物哀”论探析东西古典美学的不同进路
- 2012年
- "物哀"是日本古典美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它从审美反应机制、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作用关系、审美与伦理的关系、审美目的论等角度都突出体现和代表了日本美学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质,同时呈现出与欧洲古典美学传统在不同层面上复杂微妙的对应和对立,而这些都源于东西美学不同的文化背景、精神实践和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从中考察西方与日本美学传统的不同进路与深层特质,促进东西方美学的理解、对话与沟通。
- 唐珂
- 关键词:物哀美学传统
- 试析《三色》系列电影中的女性生命伦理
- 2010年
-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系列影片讲述了三个伦理故事,以电影作为载体,追寻和探索使陷入身心困境的个人得救赎的生命伦理学。三位女主人公分别代表了三种个体性情与人生境遇既相异又非绝缘的女性,她们通过思想和行动争取权利与尊严,开拓出女性生命伦理的多元可能性,带给观众以超越电影之外的启发与思索。
- 唐珂
- 关键词:女性生命伦理救赎
- 论参与二度模式系统的古汉语语法与修辞——以苏曼殊的诗作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运用符号学、认知语言学及语言哲学的方法,细读晚清作家苏曼殊的诗作,管窥古汉语语词如何作用于旧体诗的语法与修辞机制,进而参与作者与读者的认知体验中多元概念空间的映射与整合,从而考察作家以语言为中介、建构文本内外的话语主体的方式;笔者把苏曼殊诗歌的文类符码特征作为洛特曼符号学意义上的二度模式系统的重要规约进行探讨,从语言学汇通诗学的视角为比较文学研究做一种新的尝试。
- 唐珂
- 关键词:苏曼殊话语主体
- 浅析消费时代网络文学的话语生产被引量:1
- 2011年
- 以互联网这一新型媒介作为生产车间和传播途径的网络文学成为消费时代文学最重要的表征之一。互联网促使网络文学的话语生产演变为能指的狂欢,产生文体形式多元化和语言专制化等多种现象;一些雅俗共赏的佳作在消费市场上不断引起轰动效应,然而模仿雷同者多、精神价值欠缺是网络文学的瓶颈所在。消费时代的网络文学,需要在商业利润狂热追逐之下的冷静沉淀和持久砺炼。
- 唐珂
- 关键词:网络文学话语生产
- 论东野圭吾小说与其影视剧改编的互文性被引量:3
- 2011年
- 东野圭吾的作品堪称日本推理文学的优秀代表。本文考察的三部代表作品,都未脱离推理小说的整体框架而成为多题材、体裁的文本综合;其改编影视剧作为在脚本家等多维视界下被重新释义的复合文本,呈现出新的编码系统,与文字文本之间形成富于张力的释义沟壑,从而彰显出文字、影像符号系统在密切联系之下各自不同的特征性对文本自身实施意指与通讯功能时的规约。
- 唐珂
- 关键词:互文性
- 神学与存在哲学视野下的祭献以撒事件
- 2012年
- 祭献以撤事件作为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原初性事件,蕴含着最深刻根本的启示。亚伯拉罕将以撒祭献给上帝的故事揭示出信仰与伦理在最决绝境况下的根本冲突,从而揭示上帝信仰的神学根基与本质,世俗伦理的价值判断必须有高于理性的终极关怀作为基石,必须有高于理性的他律——信仰才能维系;在作为绝对责任与绝对激情的信仰中把握到的悖论式的真理,与逻辑理性的推理、体系、确定性无关,而只与个体内在的生存与主观的抉择相关,这种实存的属己的真理才是个体生命所能抵达的最高真理。
- 唐珂
- 关键词:献祭因信称义存在哲学
- 论苏曼殊小说的空间表意实践——一种地志符号学的考察
- 2014年
- 晚清重要作家苏曼殊的生活轨迹与其作品文本的空间书写呈现为复杂密切的关联。他的各篇小说共同呈现出三个基本的文化/概念空间:"红尘故土"、"异域原乡"与"精神异乡",构造这三种空间的观念模式正是文学幻想的发生器,小说的文学世界也划分出三种地理空间:现实乱世、乌托邦与异托邦。作家凭借主体性想象与捕捉,把现实的跨国、跨地域的地理空间与抽象的多元文化空间共同整合在话语建构的文学文本空间之中。从文学文本出发,我们可以从叙事学中开辟出一种关于地图谱系和表意空间的地志符号学。
- 唐珂
- 关键词:苏曼殊乌托邦异托邦
- 论偶像后援论坛中的青年亚文化
- 2010年
- 网络空间的多元性、开放性、灵活性,使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共同喜爱一位偶像为初衷而建立的偶像后援论坛,超越了物理时空的局限,成为青年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交织的复杂背景下,偶像后援论坛的特定属性、职能对青年人的精神心态、生活方式及身份认同问题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这些论坛作为现实与想象错杂耦合的共同体,具有独特的美学特质和形而上意蕴。此外,论坛交际语的各种语言图画符号混同使用的现象,体现出青年亚文化的抵抗主义和颠覆性。在虚拟社区中如何定位自身、在现实与幻想的对立情境之间如何平衡,是青年一代面临的严峻考验。
- 唐珂
- 关键词:互联网偶像青年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