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红超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行政
  • 3篇行政文明
  • 2篇政治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规划
  • 2篇激励机制
  • 2篇激励机制创新
  • 2篇辅导
  • 2篇辅导员
  • 1篇德国财政
  • 1篇新时期辅导员
  • 1篇行政文化
  • 1篇行政责任
  • 1篇学生思想政治...
  • 1篇与国际接轨
  • 1篇政府
  • 1篇政府应对
  • 1篇政治文明
  • 1篇人力资本
  • 1篇人力资本产权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 4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11篇唐红超
  • 2篇唐红波

传媒

  • 2篇学习月刊
  • 2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广西经济管理...
  • 1篇国土资源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国土资源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行政文明的内涵与内容体系初探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在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政治文明的关注,用恩格斯的话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而公共行政是国家的重要职能,是政治文明不可或缺的内在构件,如何促进公共行政的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
唐红超
关键词:行政文明
文献传递
德国财政的预算与监督职能被引量:1
2004年
德国的财政预算和财政监督职能强而有力,是世界各国学习和效仿的楷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财政预算的科学化和财政监督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因此,借鉴德国经验,对有效发挥我国的财政预算和监督职能意义重大。
唐红超
关键词:财政预算财政监督
后现代思潮下我国政策价值体系的重塑
2009年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与全球化浪潮相适应的,并呈现出将继续随之向更为深远的空间发展的态势。我国在加入WTO以后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越来越快,后现代主义思潮也必然会对我国民众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形成冲击,
唐红超
关键词:后现代思潮价值体系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国际接轨社会思潮
对新时期辅导员激励机制创新的探讨被引量:9
2006年
辅导员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这是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对正当个人利益承认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回归。然而,只要是“经济人”就不可避免的具有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动机,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辅导员管理系统对辅导员的激励程度。对辅导员而言,其所做的贡献与学生工作组织所提供的诱因保持平衡,成为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它将直接关系到辅导员由“经济人”向“自我实现人”的转变。
唐红超
关键词:辅导员激励机制
浅论行政文明的内涵及其特征——兼论中国政府应对全球化的基本策略被引量:1
2004年
加入WTO是中国经济卷入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社会主义行政文明建设,是中国政府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基本策略。因此,把握行政文明的内涵与特征,是我们理解行政文明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前提和基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唐红超
关键词:行政文明
中英土地利用规划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唐红波唐红超
关键词:土地利用
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思路、方法及实现途径被引量:1
2008年
人力资本产权作为企业发展中的关键要素早已成为共识并得到广泛应用,但将其引入公共部门还鲜有所见。明确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界定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实现途径。
唐红超
关键词:人力资本产权产权主体
博弈论在城市土地配置过程中的运用被引量:1
2005年
中央、地方以及土地使用者三方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困扰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一大难题,如何科学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根本。文章运用博弈论的有关知识,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多方利益博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唐红超
关键词:市场经济博弈论城市
行政文明新探
2004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社会主义行政文明建设,是中国政府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基本策略。把握行政文明的内涵与特征,是我们理解行政文明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前提和基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重新界定文明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行政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唐红超
关键词:行政文明政治文明公共行政行政文化行政责任
辅导员激励机制的模型构建与实践探讨被引量:26
2007年
促使辅导员从一个只注重个人需要的理性“经济人”,向真正具有感情归属感和组织认同感的“自我实现人”转变,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深层次目标,是新时期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创新的基本目标,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源泉。学校是一个典型的非营利性公共部门,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属于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其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服务学生。对于高校管理部门来说,只有充分认识和考虑到辅导员的内在需求,建立有利于辅导员个人发展的新型激励机制,才能形成和谐稳定的辅导员队伍体系,有效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精神。
唐红超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自我实现人辅导员工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