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运革 作品数:71 被引量:225 H指数:9 供职机构: 广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哲学宗教 更多>>
输精管吻合术后男性生育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输精管吻合术后男性的生育力恢复情况。方法对158例男性成功复通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观测术后1、6、12、24个月的精液参数变化和随访配偶妊娠情况。对复通后生育组与未生育组之间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58例复通者在术后1、6、12、24月后的精子密度的均值分别为:(10.1±1.3)106/ml、(13.3±1.5)106/ml、(20.6±7.1)106/ml、(19.4±3.1)106/ml,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的均值分别为:(21.3±6.5)%、(34.2±6.9)%、(53.1±8.6)%和(45.9±12.1)%,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的均值分别为:(10.7±2.1)%、(16.2±4.5)%、(28.5±5.5)%和(25.7±7.2)%。其中有81例(51.3%)在术后12个月的精子密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的均值达正常参考范围。复通后24个月内配偶总妊娠率为65.9%(105/158),术后6、12、24个月各精液参数值与1月比较,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配偶受孕与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呈正相关(r=0.189,P=0.000),和配偶年龄呈负相关(r=0.171,P=0.004),与其他因素无关。结论输精管吻合术后男性精液质量随时间变化而改善,1年后超过一半复通者的精子密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可达到正常参考范围。配偶受孕率随着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配偶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刘晃 唐立新 唐运革 汤乐 钟安 姚晓涛 王奇玲关键词:输精管吻合术 精子 生育力 绝育术后人群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调查绝育术(包括输精管结扎术和输卵管结扎术)后人群的心理卫生状况,为预防绝育术后心身反应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41名输卵管结扎术受术者和109名输精管结扎术受术者进行面访调查,填写自编一般资料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绝育术后3月有49.5%的男性和66.7%的女性出现心身症状。男性SCL-90的焦虑、人际关系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t焦=1.996,t人=2.130,P<0.05),而女性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t躯=4.264,t抑=4.419,t焦=8.537,P<0.001),男女受术者之间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t躯=2.216,t抑=2.381,t焦=3.306,P<0.05)。女性心身症状的发生率比男性高(χ2=7.465,P=0.006)。无生育男孩受术者的SCL-90各因子分和心身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有生育男孩的受术者(χ2=36.076,P<0.001)。EPQ情绪稳定类型不同的受术者心身症状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5.897,P<0.001)。结论绝育术后部分受术者会出现心身症状。对高危人群如女性、未生育男孩或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受术者,应注意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必要时请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心理辅导,以减少绝育术后心身症状的发生。 林昭宇 李洁 唐运革 陈晓东 苏敬华关键词:心理卫生 绝育术 心身症状 广州地区育龄男性不育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析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调查分析育龄男性不育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体质量表调查法对1 678例广州地区育龄男性(其中566例为男性不育症患者)实施了中医体质辨识。【结果】1 678例育龄男性中,总体平和质仅占22.23%,偏颇体质则占77.77%;偏颇体质类型前5位依次为湿热质(11.44%)、气虚质(7.27%)、气虚湿热质(6.97%)、气郁质(6.25%)、气虚阳虚质(6.13%)。而其中566例不育症患者体质类型具有自己特点,男性不育症患者中平和质仅占15.01%,偏颇体质则占84.99%。偏颇体质类型前5位依次为:湿热气虚质(9.36%)、湿热质(9.01%)、气虚阳虚质(7.95%)、湿热痰湿质(7.77%)、阴虚湿热质(6.00%)。【结论】广州地区育龄男性体质偏颇的亚健康状态非常普遍,其中以湿热、痰湿、气虚、气郁质较为常见,而不育症患者的体质构成则以更加复杂的复合体质为主。 林兆丰 唐运革 陈润东关键词:男性不育 中医体质 体质辨识 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类型与睾丸活检成熟精子检出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缺失类型与睾丸活检成熟精子检出率的关系。方法收集病因诊断为Y染色体微缺失的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完整睾丸活检病理报告。根据Y染色体微缺失区域类型,将患者分为AZFa或AZFb缺失组和无AZFa或AZFb缺失组。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的缺失类型与精液分析结果、睾丸组织学类型、睾丸体积、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54例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中,睾丸活检成熟精子检出率9.4%。AZFa或AZFb缺失组精液分析精子检出率显著降低(P<0.01),睾丸活检成熟精子检出率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在睾丸体积、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睾丸活检成熟精子检出率低。缺失类型与睾丸活检成熟精子检出率相关,缺失类型能有效预测睾丸活检成熟精子检出率。 刘兴章 唐运革 王奇玲 郑立新 邓顺美 周冰燚 刘晃 李铭臻关键词:无精子症 严重少精子症 睾丸活检 唯支持细胞综合征 睾丸组织学 21545例不育男性精液参数分析 目的:了解不育夫妇男性精液质量状况。方法:回顾近2年来在本院就诊的21545例不育夫妇男性的精液检测参数(精液体积、精子浓度、PR、NP、IM、总精子数和前向运动精子数),按季节分为春季(2.3月)、夏季(4.9月)和秋... 王奇玲 唐立新 唐运革 邓顺美 姜彦嘉 文任乾关键词:不育男性 精液质量 文献传递 少精子症患者精子DNA完整性变化 目的:应用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探讨少精子症患者精子DNA完整性的改变.方法:以正常生育男性为对照组,筛选少精子症患者作为实验组,手淫法收集精液标本,精液完全液化后,常规分析精子浓度和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正常形态精... 邓顺美 唐运革 唐立新 马春杰 王奇玲 姜彦嘉 刘晃 江芳 汤乐关键词:少精子症 病理机制 遗传基因 文献传递 精液冻存时间对精液质量及受孕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旨在探讨供精精液冻存时间对精液质量及受孕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类精子库280对夫妇使用供精冷冻精液成功怀孕在再次生育时使用同一供精者精液用于人工授精技术的临床使用、随访反馈等相关资料。结果已确认妊娠的人工授精周期复苏后供精精液质量如下:精子浓度,首次生育时(67.5±19.8)×10^6/m L,再次生育时(69.3±21.7)×10^6/m 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首次生育时(54.7±8.8)%,再次生育时(51.0±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生育精液与首次生育精液的冻存时间差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差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生育时精液周期妊娠率为20.9%,与同期首次生育的周期妊娠率21.4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生育时精液质量与首次生育时比较略下降,提示精液冷冻保存时间的延长对精子活力有影响,但冷冻保存时间的长短与对精液质量影响大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王奇玲 王奇玲 唐运革 张欣宗 马春杰 唐运革关键词:精液保存 精液分析 TLR4启动子遗传变异及环境交互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TLR4启动子区二个位点rs10983755及ss77136219的A→G多态性变异及环境因素交互与南方女性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将240例健康对照组与183例URSA患者外周血DNA进行TLR4-ss77136219及TLR4-rs10983755二个位点的基因分型,分成-AA/AG/GG3种,比较不同基因型在URSA组及对照组发病率的差异;同时进行环境致病因素的多中心问卷调查,建立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计算以上基因变异及环境因素交互与URSA发病的易感性关系。结果:TLR4-ss77136219A>G变异与URSA易感性相关,GG及GA基因型为URSA的易感基因型,且该位点变异与年龄≥30岁之间存在着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论:TLR4-ss77136219-GG/GA基因型与URSA发病易感性相关,而TLR4-ss77136219-AA基因型为URSA保护性基因型;且TLR4-ss77136219-GG/GA与年龄≥30岁之间存在协同作用,URSA是一种基因-环境多因素交互的复杂性疾病。 张碧云 苗竹林 王自能 唐运革 韦相才 陈进关键词: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易感性 启动子 液氮冻存样品分类固定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氮冻存样品分类固定装置,它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具有一个开口,所述固定板的外边缘处设置有若干卡槽,每个卡槽之间设有用于区别和定位冻存样品的标识物。本发明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分类固定装置,可以迅速准... 唐立新 马春杰 江芳 文任乾 唐运革 邓顺美 姜彦嘉 陈爱平 汤乐文献传递 新婚育龄夫妇达到妊娠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新婚育龄夫妇的达到妊娠时间(time to pregnancy,TTP),并探讨影响夫妇TTP的因素。方法调查广东省2007年初婚的13 189对夫妇在婚后2年期间的孕育情况,运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夫妇的中位妊娠等待时间为5.67个月;女方年龄每增大1岁,TTP增加为原来的1.008倍;月经初潮年龄每迟来1年,TTP增加为原来的1.022倍;月经周期不规则夫妇的TTP是月经周期规则夫妇的1.280倍;月经量多或少夫妇的TTP是月经量中等夫妇的1.088倍;女方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夫妇的TTP是小学及以下夫妇的1.140倍;女方是农民工或工人的夫妇TTP是女方为农民的1.110倍;男方吸烟夫妇的TTP是不吸烟夫妇的1.182倍。结论相对其他因素,妇女的生物学因素(年龄、月经)是育龄夫妇TTP的主要影响因素。 王奇玲 黄江涛 唐运革 唐立新 彭安洲 李杰珍 梁光钧 区海云关键词:育龄夫妇 生物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