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立红
- 作品数:2 被引量:137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系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二)生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被引量:40
- 1990年
- 1985年5—6月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7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首航次定量调查。分别对18种环境因子和68个优势种和习见种所做的聚类分析显示了黄河口水下三角洲与邻近海域的某些差异,并联系沉积环境将所研究海域划分为四个区:黄河口水下三角洲、莱州湾、渤海中部和渤海湾东部。对大型底栖动物与沉积速率的关系也做了初步探讨。
- 张志南图立红于子山
- 关键词:动物沉积环境聚类分析
- 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其邻近水域小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0
- 1989年
- 本文是于1986年7—8月对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其邻近海域的调查结果。小型动物的平均密度为789.2±292.7个/10cm^2。自由生活的海洋线虫是数量最多的类群,占66.5%,平均密度为526.8±261.7个/10cm^2;桡足类和介形类的百分比组成和平均密度分别为16.9%和4.7%,131.0±73.1个/10cm^2和20.0±27.8个/10cm^2,与世界上同类水域小型动物数量的比较结果十分相近。小型动物类群组成随着远离水下三角洲水深的增大和沉积环境的改变,线虫优势减弱,而桡足类显著增加。根据小型动物类群组成的变化,大型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平均每站种数,对研究海域进行的分区与自然分区基本相一致,即(1)黄河口水下三角洲,(2)莱州湾,(3)渤海中部,(4)渤海湾东南部。联系沉积环境对小型底栖动物的划分进行了讨论。
- 张志南李永贵图立红于子山
- 关键词:底栖动物黄河口水下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