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井敬文 作品数:4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 日本爱媛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用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重组表达恶性疟原虫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索无细胞麦芽体外蛋白合成系统重组表达恶性疟原虫蛋白可行性,并检测用重组蛋白制备的免疫血清对原虫蛋白的特异性反应。方法将目的蛋白PfRON2的部分片断克隆连接到重组表达载体后,用无细胞麦芽体外蛋白合成系统进行重组表达并纯化,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免疫血清,并用免疫斑点实验(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抗体实验(IFA)检测该血清对恶性疟蛋白的特异性反应。结果成功克隆的重组质粒能在无细胞麦芽体外蛋白合成系统中生成大小相符的GST融合蛋白,并能较好地纯化。免疫斑点实验中,用该重组蛋白制备的免疫血清能检测到重组蛋白和恶性疟目标蛋白,免疫荧光抗体实验显示该免疫血清能成功地标记恶性疟目标蛋白所在部位。结论无细胞麦芽体外蛋白合成系统可应用于恶性疟原虫蛋白的重组表达,获得的免疫血清能特异性识别疟原虫蛋白。 曹俊 金子修 坪井敬文 鸟居本美 诸葛洪祥 夏超明 高琪关键词:恶性疟原虫 免疫血清 Ni-NTA蛋白芯片技术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体液免疫应答 2011年 目的建立检测间日疟感染的Ni—NTA蛋白芯片技术。方法采用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表达间日疟原虫重组蛋白,建立原位纯化重组蛋白和检测间t3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清中抗体反应的M—NTA蛋白芯片技术。并对3个裂殖子表面蛋白(merozoitesurfaceproteins,MSPs)MSP1-42、MSP8和MSP10的免疫应答进行分析。结果应用Ni—NTA蛋白芯片技术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清抗体,鉴定出具有免疫原性的15个间日疟原虫蛋白,主要包括10个MSPs、2个Cys6蛋白以及其他3个未知蛋白,结果与以往报道的抗体芯片类似。MSP1-42、MSP8和MSP10依次识别出100.0%(20/20)、90.0%(18/20)和70.0%(14/20)的间日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清,特异性均为100%(10/10),且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达到0.87—1.00。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Ni—NTA蛋白芯片技术。该方法有助于从间日疟原虫基因组中快速筛选鉴定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以及应用于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 陈军虎 王越 坪井敬文 韩银泽关键词:间日疟原虫 体液免疫 蛋白芯片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不同发育阶段PfRON4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恶性疟原虫棒状体颈部蛋白4基因(PfRON4)在红内期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方法用山梨醇结合等渗细胞分离液(Percoll)对实验室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进行均一化处理,收集间隔为6h不同发育阶段的疟原虫,提取RNA。根据PfRON4基因及相关基因(PfAMA1和PfRhopH2)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标准质粒并制作标准曲线,对PfRON4及相关基因的mRNA进行定量检测分析。结果纯化并同步后的疟原虫生长发育较为同步均一,用于定量分析的标准曲线相关性较好,PfRON4、PfAMA1和PfRhopH2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1.00、-0.98和-0.98。产物熔解曲线分析结果均显示为单一波峰。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发育过程中,PfRON4基因的转录水平在裂殖子入侵红细胞后36~40h(即成熟裂殖体阶段)达到高峰。结论恶性疟原虫PfRON4基因在成熟裂殖体阶段高表达。 曹俊 金子修 高琪 周华云 夏超明 诸葛洪祥 坪井敬文 鸟居本美关键词:恶性疟原虫 实时定量PCR 转录 约氏疟原虫与伯氏疟原虫侵入期抗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用针对鼠约氏疟原虫 (Plasmodium yoelii)侵入期的 8种单克隆抗体 ,对约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P .berghei )侵入期即动合子、裂殖子和子孢子棒状体和表面抗原检测分析。 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 (IFA)对各侵入期抗原进行亚细胞结构定位 ,SDS PAGE及Western印迹对两种鼠疟原虫的不同侵入期进行抗原组分分析。 结果 经上述两种方法检测发现 ,顶端复合体抗原成分复杂 ,约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的棒状体有共同的抗原表位 ,约氏疟原虫的动合子与其自身的裂殖子有类似成分 ,也有各自独特的抗原。两种鼠疟原虫动合子抗原有类似成分。约氏疟原虫的子孢子具有与裂殖子、动合子不同的抗原成分。 结论 疟原虫侵入期棒状体和表面抗原在同一虫种的不同侵入期和不同虫种中有共同的抗原表位 ,也有各自的独特组分。 金立群 骆建民 傅玉才 许世锷 郭衍 谢霖崇 坪井敬文 鸟居本美关键词:约氏疟原虫 伯氏疟原虫 抗原 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