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余有
- 作品数:99 被引量:705H指数:14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蒸汽预复水在冻干红细胞复水中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了解蒸汽预复水对冻干红细胞的保护机制,分析由于渗透压变化造成细胞体积变化而溶血的损伤机制,优化复水程序、降低溶血率。方法将冻干后的红细胞置于37℃培养箱中预复水3h后进行复水,并以未进行预复水的红细胞作为对照,对两组红细胞的形态学、溶血率、ATP含量、2,3-DPG含量及回收率进行评价。结果红细胞溶血率实验组为22.2%±2.1%,对照组为35.4%±2.4%(P<0.05);红细胞2,3-DPG含量实验组为(7.01±1.17)μmol/gHb,对照组为(6.82±2.10)μmol/gHb(P>0.05);红细胞ATP含量实验组为(5.13±0.52)μmol/gHb,对照组为(5.22±0.10)μmol/gHb(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压积回收率和细胞平均体积明显增高(P<0.05),体积分布宽度明显下降(P<0.05)。结论蒸汽预复水能够保护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大大提高冻干红细胞的回收率。
- 杨媛媛舒志全刘忠姚余有
- 关键词:红细胞冷冻干燥法
- 代谢综合征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方法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诊断代谢综合征的标准,筛选252例代谢综合征的男性不育症患者作为实验研究组,选取妻子处于自然受孕体检期、符合代谢综合征的25例生育男性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性激素和精子质量参数等,比较两组人群上述检测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男性不育B组和C组的BMI和WC均大于不育A组和对照组,且不育C组大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不育C组SBP、DBP、TG、FBG、FINS、HOMA.IR、E2、PRL、FSH均大于其他三组,且C组HDL-c、T低于A组和生育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育A组的BMI、WC、FBG、HOMA.IR、LH与生育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3)男性不育组的精子活率、前向运动率均低于生育对照组,且不育C组低于A组;不育C组的精子浓度、精子总数均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4)不育B组、C组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均低于生育对照组,且不育组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育三组精子DNA碎片化指数均高于生育对照组,且不育C组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伊〈0.05)。结论代谢综合征与男性不育存在着相关性,特别是代谢综合征重度异常的患者存在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性激素及精子质量参数的改变,这些可能是代谢综合征引起男性不育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 焦瑞宝唐吉斌冯恒孝凤俊蓉姚余有周青王传发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不育胰岛素抗药性精子能动性
- 肾性贫血对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系列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肾性贫血(RA)患者血液红细胞(RBC)及网织红细胞(RET)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中度以下贫血的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期患者30例作为RA组,另选30例急性失血造成的非肾病性贫血患者作为非RA组,研究2个组患者RBC及RET系列参数的变化。结果 RA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低散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LFR)高于非RA组(P<0.05或P<0.01);RA组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低于非RA组(P<0.05或P<0.01)。结论 RA引起RET%、RET#和IRF等的降低,MCV、MCH及LFR的增高,血红蛋白(Hb)合成减少等而造成贫血,与其他非RA参数表现不同。
- 焦瑞宝唐吉斌姚余有
- 关键词:慢性肾病肾性贫血红细胞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
- 血型定型试剂效价快速检测法
- 1998年
- 薛绍礼庾蕾王晓琴熊江霞姚余有李平
- 关键词:血型定型试剂快速测定法分子生物学研究
- 一种氮化碳/二硫化钼异质结压电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碳/二硫化钼异质结压电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一定配比的钼酸钠、硫脲和氮化碳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调节溶液pH至0.1~2.0,搅拌均匀后,在180~220℃下反应20~30h,冷却、洗涤、干燥后...
- 胡佳月姬艳丽黄以超姚余有
- 支原体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研究分析
- 2007年
- 目的报告支原体(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现象,比较六种抗菌药的体内耐药率的差别,并初步探讨支原体体内耐药的机制。方法选定支原体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敏感的抗菌药单种给药常规治疗。根据应用抗菌药的不同相应分为六个治疗组(红霉素组,氧氟沙星组,四环素组,美满霉素组,克拉霉素组,阿齐霉素组),共445例。全部病人治疗后复查并观察记录疗效。结果6个治疗组共存在支原体体内耐药48例。对六种抗菌药均存在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病例,但可以认为红霉素,氧氟沙星,四环素体内耐药率相对较高,而阿齐霉素,克拉霉素体内耐药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支原体同某些细菌一样存在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现象。不同个体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差异及抗菌药诱导作用可能是体内耐药的主要原因。
- 朱长太姚余有盛敏玲濮跃晨夏红灯刑凌生卫广英赵卫东高婷
- 关键词:支原体药敏试验耐药率
- 黄精水煎剂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24
- 2013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精水煎剂(PCD)对β-淀粉样蛋白(Aβ)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通过Aβ25-35微量注射至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建立AD模型,同时用PCD干预,研究PCD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组织损伤和CA1区神经元中过度磷酸化tau蛋白(p-tau)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PCD可明显缩短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对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减少CA1区在thr231位点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这些结果提示,PCD对学习记忆能力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减少海马内p-tau-thr231水平和消除组织氧化逆境有关。
- 王涛涛程娟姚余有
- 关键词:黄精
- 皖北某县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和社会责任心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对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责任心状况进行了解,同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提高留守儿童生活质量、促进留守儿童全面成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张兴贵主编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李雪编制的《中学生社会责任心问卷》,对皖北某县三所中学69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主观幸福感的比较上,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校和环境满意度低于非留守儿童(P<0.05),而两者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同性别、年级以及留守类型的留守儿童在主观幸福感和社会责任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联系频率与回家频率对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而性别、年级、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对留守儿童社会责任心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父母外出务工会降低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也会影响留守儿童社会责任心的形成。
- 朱家妹姚余有
-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社会责任心留守儿童流行病学
- 某三甲医院护士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护士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在职护士(n=256),以匿名的方式填写调查问卷。除相关信息外,调查问卷还包括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结果护士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51.08%和48.05%。无焦虑抑郁症状者的积极维度均分显著高于常模,且消极维度均分明显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焦虑抑郁症状者的积极和消极维度均分与常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为应变量的逐步回归模型中,低抑郁评分、出身农村、低工作强度者的积极应对评分较高;而高焦虑评分、加床严重和职称高者的消极应对评分较高。结论有、无焦虑抑郁症状护士的应对方式有明显差异,焦虑和抑郁评分、出身城市、工作强度、加床程度和职称是应对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
- 李逆非姚余有
- 关键词:焦虑抑郁
- 丙型肝炎病毒单基因型感染与非单基因感染患者基因型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分布情况,并对相关基因型进行血清学指标分析。方法收集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11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对患者丙型肝炎病毒进行分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同时检测肝功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小板(PLT)]及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抗U1小核糖核蛋白抗体(抗RNP)、抗狼疮细胞抗体(抗Sm)、抗52 kD的多肽条段(抗Ro-52)、着丝粒蛋白B抗体(抗CENP B)、M2型线粒体抗体(AMA-M2)、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LKM1)]等相关血清学指标。结果在11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主要为1b型(80.70%),2a型(7.01%),6a型(1.75%),未分型(0.88%)。除了单基因型,还发现非单基因型11例(9.65%)。对单基因型和非单基因型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发现,非单基因型ALT及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要高于单基因型(Z=1.999,P=0.045;χ^2=13.408,P=0.000),而对AST、GGT、PT、PTA、PLT等指标,单基因型与非单基因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1b为主;非单基因型对肝损害要高于单基因型,自身抗体出现的阳性率也更高,可能也更易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
- 石玉如岳莉姚余有赵长城谷妍刘杨王云戚应杰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