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研武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板栗
  • 2篇杂交
  • 1篇性状
  • 1篇杂交后代
  • 1篇中国板栗
  • 1篇亲缘
  • 1篇亲缘关系
  • 1篇种质
  • 1篇种质鉴定
  • 1篇结实率
  • 1篇坚果
  • 1篇后代
  • 1篇AFLP
  • 1篇AFLP分析
  • 1篇表型
  • 1篇表型性状

机构

  • 3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3篇兰彦平
  • 3篇姚研武
  • 3篇刘国彬
  • 2篇兰卫宗
  • 1篇王尚德
  • 1篇周连第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板栗杂交后代坚果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被引量:16
2011年
通过对板栗杂交后代株产、单粒重等形态特征及坚果总糖、淀粉、蛋白质含量等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研究了板栗杂交后代坚果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所有杂交后代性状差异显著,坚果高度、宽度与淀粉含量、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性状无论在总体水平还是各杂交组合内部均小于10%,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学性状,坚果厚度与脂肪含量变异系数也低于15%,也比较稳定;而株产、平均单粒重及总糖含量、粗纤维含量等性状在总体水平上高于15%,总糖含量变异系数甚至在50%以上,遗传多样性丰富,在其中选择特异性状单株具有很大潜力;分析还发现,母本(雄性不育板栗种质)相同,父本不同,杂交后代单株产量变异系数近似,而平均单粒重变异系数差异较大;父本(河北短丰)相同,母本不同,杂交后代株产与平均单粒重变异状况则相反,推测其与母本生物学特性及父本花粉直感效应有关;根据表型性状变异分析结果,本研究筛选出3个分别具有丰产、高糖、大果性状的单株。
刘国彬兰彦平姚研武兰卫宗王金宝刘建玲
关键词:板栗杂交后代表型性状坚果
中国板栗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被引量:22
2010年
采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利用筛选出的9对EcoRⅠ/MseⅠ引物对90份中国板栗种质进行遗传变异及遗传关系分析。90份种质共产生806条带,69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比率86.23%;基于种质间遗传相似性系数的UPGMA聚类图将90份种质聚为两大类14个小组;9对引物在90个板栗种质中检测到数量不等的品种特异带型,各引物对对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鉴别效率,最高93%,最低80%。引物对两两组合可完全区分所有供试材料。
兰彦平周连第姚研武王尚德刘国彬
关键词:板栗亲缘关系AFLP种质鉴定
板栗结实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研究并探讨了部分板栗良种间的授粉结实特性以及不同亲本对板栗结实率、空苞率等的影响。人工授粉杂交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杂交,座苞率、落苞率有较大差异,结实率、空苞率、坚果数/结实苞在不同杂交组合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红栗×河北短丰’结实率最高,空苞率较低,其次为‘雄花败育×河北短丰’以及‘沂蒙短枝×河北短丰’,‘垂枝栗×河北短丰’和‘红栗×垂枝栗’结实率最低,空苞率却最高。同一父(母)本不同母(父)本间由于亲和性不同也使杂交结果差异较大,以‘河北短丰’为父本的四个杂交组合和以‘红栗’为母本的两个杂交组合中,母(父)本不同,结实率、空苞率乃至坚果数/结实苞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板栗总苞的生长发育和其内部是否有坚果关系不大。根据试验结果,板栗父母本间亲和性好,则空苞率低,结实率高,因而亲和性好的授粉树的选择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刘国彬兰彦平姚研武兰卫宗
关键词:板栗杂交结实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