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平

作品数:60 被引量:218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皮瓣
  • 8篇面部
  • 7篇术后
  • 6篇细胞
  • 6篇干细胞
  • 5篇脂肪
  • 5篇乳房
  • 5篇缺损
  • 5篇外科
  • 4篇软组织
  • 4篇手术
  • 4篇头面部
  • 4篇皮瓣移植
  • 4篇隆乳
  • 4篇畸形
  • 4篇创面
  • 3篇移植术
  • 3篇异种
  • 3篇脂肪细胞
  • 3篇皮肤

机构

  • 59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山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冠昊生物...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9篇姜平
  • 38篇高建华
  • 18篇胡志奇
  • 12篇冯传波
  • 8篇陈其庆
  • 7篇廖云君
  • 6篇陈晓炜
  • 5篇鲁峰
  • 5篇李世恒
  • 4篇胡振富
  • 4篇黎小间
  • 4篇张立宪
  • 4篇查选平
  • 4篇杜芳
  • 4篇夏学颖
  • 4篇刘四方
  • 4篇罗勇
  • 4篇刘晓军
  • 4篇连云峰
  • 3篇苗勇

传媒

  • 9篇中华整形外科...
  • 5篇中国美容医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南方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18届世界...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去分化脂肪细胞与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内成脂能力比较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比较去分化脂肪细胞(dedifferentiated adipocytes,DA)与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在体内的成脂分化能力,为脂肪组织工程筛选出成脂效率高的种子细胞。方法取健康女性脂肪抽吸术的抽吸物,使用酶消化法获取成熟脂肪细胞及脂肪来源干细胞,采用天花板贴壁法培养成熟脂肪细胞使其去分化,获取去分化脂肪细胞,各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将两种细胞分别与纤维蛋白胶(fibringlue,FG)支架体外混合培养,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测细胞与支架的相容性;DiI荧光染料标记细胞,将DiI标记过的细胞支架复合物(DA—FG组,去分化脂肪细胞一支架,n=8;ASCs—FG组,脂肪来源干细胞一支架,n=8)以及空白支架(空白FG组,n=8)注射于裸鼠皮下。术后8周将新生组织取出,进行大体观察和湿重测定,HE染色、H染色和油红“O”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纤维化比率测定以鉴定新生物的性质、来源。结果成熟脂肪细胞经天花板贴壁法培养后变为长梭形成纤维细胞状,即去分化脂肪细胞,脂肪来源干细胞呈长梭形。细胞一支架复合物体外培养3d后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测发现细胞在支架上生长良好。术后8周DA—FG、ASCs—FG组裸鼠背部皮下均有新生组织块形成,经检测后证实其为成熟脂肪块并来源于植入的种子细胞,DA—FG组新生物平均湿重大于ASCs—FG组,平均纤维化比率则低于ASCs—FG组;空白FG组无新生组织形成,支架被降解吸收。结论去分化脂肪细胞与脂肪来源干细胞均可作为种子细胞在裸鼠皮下构建出脂肪组织,较之脂肪来源干细胞,去分化脂肪细胞构建出的组织块具有湿重大,纤维化比率低的优点。
陈晓炜姜平高建华廖云君鲁峰
关键词:去分化脂肪细胞脂肪来源干细胞纤维蛋白胶
皮下蒂皮瓣的多用性
目的:总结临床应用皮下蒂皮瓣修复缺损的技术方法,探讨其应用策略.方法:采用“V-Y”推进、钟摆样皮瓣、裙状皮瓣及鼻唇沟皮瓣、颈浅动脉皮瓣等多种形式的皮下蒂皮瓣修复缺损.结果:完成29例患者,男22例,女7例;年龄15~7...
姜平
假体植入隆乳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制一套假体植入隆乳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以提高隆乳术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投射条纹测试法进行乳房三维形态数据的采集,并在AutoCAD环境下对乳房曲面三维重建及隆乳手术CAD系统进行开发。结果:开发出了一套假体植入隆乳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结论:该系统具有非接触、快速、精确、直观等特点,对假体植入隆乳术具有理想的指导作用。
黎小间朱海花高建华隽峰姜平李世恒
关键词:隆乳术CAD系统三维重建
高成脂脂肪干细胞系的分子克隆筛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并筛选具备高成脂能力的脂肪干细胞系表面标志、可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以提高组织工程化脂肪的构建效率。方法胶原酶消化人脂肪组织,获得脂肪干细胞,培养扩增后成脂诱导,收集诱导成熟的脂肪细胞,天花板贴壁培养得到去分化脂肪细胞。比较去分化脂肪细胞与人脂肪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成脂分化能力及表面抗原表达的变化。结果去分化脂肪细胞与脂肪干细胞的形态和增殖能力相似;去分化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能力高于脂肪干细胞;两种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大致相同,但去分化脂肪细胞的CD54的阳性表达高于脂肪干细胞。结论CD54的表达可能与去分化脂肪细胞的高成脂分化能力密切相关,可能是高成脂系干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抗原标志。
王宇燕高建华姜平鲁峰廖云君
晚期面瘫手术改良
胡志奇高建华姜平冯传波苗勇
组织工程化皮瓣的构建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应用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SCs)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脂肪并与已构建的复合皮组装培育,试构建出含脂肪层的组织工程化皮瓣。方法(1)构建组织工程脂肪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ASCs并进行三系分化诱导鉴定。ASCs与胶原凝胶混合并进行体外成脂诱导,诱导15 d后分别进行倒置显微镜、油红O染色及HE染色观察。(2)构建复合皮从包皮组织中分离培养表皮细胞(Kc)和成纤维细胞(Fb)。Fb与胶原凝胶混合后培养5 d,将Kc接种到含有Fb的凝胶表面,在液面下培养4 d后移至气-液界面继续培养10 d形成复合皮。(3)构建含皮下脂肪组织的3层结构的皮肤复合组织将培养的复合皮与脂肪组织按正常皮肤结构顺序组装后继续培养3 d并行HE染色观察。结果(1)ASCs具有成脂、成软骨和成骨分化能力。ASCs凝胶复合物体外成脂诱导15 d后,可见细胞内充满圆形脂滴,呈单房或多房形,油红O染色及HE染色均显示为成熟脂滴。(2)经过气-液界面培养后,Kc成层分化,形成基底上层。(3)组装培育后的皮肤复合组织分3层,表层Kc成层分化并形成基底上层;中层和底层连接处细胞聚集;成脂分化的ASCs位于底层。结论分别应用Kc、Fb和ASCs三种细胞,在体外构建出组织工程化脂肪和复合皮,且按序组装培育,可构建出组织工程化皮瓣。
陈伟姜平陈晓炜廖云君高建华
关键词: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组织工程皮肤脂肪组织工程
透明质酸注射美容的面部美学评估和个性化设计原则探讨
目的:针对求美者的主观愿望,对其客观面容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并实施,探讨面部注射美容的美学评估和个性化设计原则。方法:明确患者的主观愿望,对其面容进行评估,包括①年龄因素和老化表现②整体轮廓形态③局部立体感,并根据评...
姜平
汉族青年鼻底亚单位的测量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汉族青年鼻底形态学特点,为鼻的美容整形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观察165名19~30岁的汉族青年外鼻形态,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对鼻底及亚单位的鼻小叶宽、鼻宽、鼻深和尖下小叶高4项指标进行测量,并计算鼻底相关指数。结果鼻小叶宽:男(21.81±2.36)mm,女(20.49±2.00)mm;鼻宽:男(40.19±3.19)mm,女(36.03±2.77)mm;鼻深:男(19.58±2.32)mm,女(18.26±2.24)mm;尖下小叶高:男(7.86±2.13)mm,女(7.14±2.03)mm。结论通过对汉族青年鼻底及亚单位的测量及对鼻底相关指数计算,初步了解了其形态特点,为鼻美学评价和美容整形手术设计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翟圣涵姜平王量韩铮陈晓炜夏学颖
关键词:鼻底亚单位
隆乳并发症处理与思考
据世界最大的权威整形外科机构ASPS统计,全美近4年来接受假体隆乳术的女性持续在20万人/年以上,并以每年8%-20%的速度增长,是1992年的十倍,位居五大美容手术的第一位。显然,社会对隆乳术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隆乳手...
高建华张立宪胡志奇冯传波姜平
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皮肤剥脱结合微粒皮移植治疗皮肤色素脱失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利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进行皮肤剥脱结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皮肤色素脱失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应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分别以0、10、20、30、40、50、60 mJ的能量参数,对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应用扩张皮瓣或自体皮移植治疗的10例皮肤色素脱失病例切除的色素脱失皮肤进行剥脱,其中手部标本4例,面部3例,颈部2例,背部1例。对标本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剥脱效果,选择既能完全剥脱表皮又不损伤真皮的最佳能量参数。设定最佳参数,对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6例皮肤色素脱失患者,应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进行表皮剥脱后,以自体微粒皮移植进行治疗,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2~47岁,平均30岁。术后1、3、6、12个月复查,留取数码照片,利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分析着色率。结果不同部位表皮完整剥脱所需激光能量有所不同,背部最佳能量为50 mJ,面部和手部均为40 mJ,颈部为30 mJ。通过1年随访,16例患者均未发生因剥脱过深导致的瘢痕增生。结合微粒皮移植,15例皮肤色素脱失得到完全改善,着色率大于90%;1例患者着色率75%,着色不均匀,可能为颈部活动较大,包扎固定欠佳,导致部分微粒皮移植未成活,影响术后着色效果。结论选择合适的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的能量参数对色素脱失皮肤进行剥脱,可以有效控制磨削深度,避免术后瘢痕增生;自体微粒皮移植可使色素脱失区重新着色,着色率高,而且均匀,效果可靠。
陈帅许明火姜平宋慧锋高全文王芳张瑞娟曾佳佳
关键词:表皮剥脱色素脱失色素细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