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飞燕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氧化物
  • 2篇乙烯
  • 2篇双金属
  • 2篇偏氯乙烯
  • 2篇氢氧化
  • 2篇氢氧化物
  • 2篇自由基
  • 2篇自由基聚合
  • 2篇链转移
  • 2篇氯乙烯
  • 2篇纳米
  • 2篇纳米复合材料
  • 2篇金属
  • 2篇金属氢
  • 2篇金属氢氧化物
  • 2篇可逆
  • 2篇可逆加成-断...
  • 2篇活性自由基
  • 2篇活性自由基聚...
  • 2篇加成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篇姜飞燕
  • 1篇包永忠
  • 1篇杨杰

传媒

  • 1篇高分子学报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偏氯乙烯共聚物/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2013年
通过硝酸根插层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与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S,S'-对(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CTA)阴离子的离子交换制备CTA阴离子插层LDH,再通过原位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偏氯乙烯-丙烯酸甲酯(VDC-MA)共聚物/LDH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凝胶渗透色谱仪和热失重仪表征了CTA阴离子插层LDH和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CTA阴离子可以置换硝酸根阴离子插入到LDH层间,LDH层间距由0.89 nm增大到1.50 nm;在原位RAFT聚合过程中,LDH逐渐剥离,LDH以纳米层板形式分散在VDC-MA共聚物基体中;VDC-MA共聚物数均分子量随加入的插层CTA阴离子含量增加而减小,聚合具有活性特征.此外,含量LDH的引入可明显提高VDC-MA共聚物的热稳定性.
姜飞燕杨杰包永忠
关键词:偏氯乙烯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偏氯乙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及多级多孔炭的制备与表征
多级多孔炭(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s, HPCs)是同时具有微孔、中孔和/或大孔孔径分布的新型炭材料,因其结构和性能的优势在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电极制备、吸附和分离、催化剂负载等方面具有良好的...
姜飞燕
关键词:偏氯乙烯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